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麻疯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2014-04-03郑少华

防护林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麻疯树白粉病喷药

郑少华

(福建省福安市林业局,福建 宁德355000)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又叫羔桐、臭油桐、黄肿树,为大戟科麻疯树属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平滑,叶互生,卵状圆形或近圆形,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蒴果近球形,熟时黄色,作为一种油料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原产热带美洲,其果实含油率高达60%,可以提煤炼出不含硫、无污染、符合欧四排放标准的生物柴油,是中国重点开发的绿色能源树种[1,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麻疯树进行了广泛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种源试验[2-5]、快 繁 育苗[6,7]、胁 迫 生 理[8,9]及 遗 传 多态[10,11]等,关于麻疯树的病害防治研究,吴跃开[12]等认为麻疯树的主要病害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干病害、细菌性萎蔫、病毒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6种,其中叶部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斑点病以及炭疽病。有研究表明,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为白尘粉孢[13],主要为害麻疯树的嫩叶和花序,花芽开始萌动就可受到侵害,严重影响产果量[14,15]。

鉴于麻疯树的容易栽培,对立地要求不高,生长较快、产量高等优点,2008年1月,福建省福安市坂中苗圃场开展了麻疯树引种栽培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近年来,伴随麻疯树的推广栽培,其白粉病危害也日益严重,自2010年开始,福安市陆续出现了白粉病危害麻疯树的现象,此后每年都有大量的麻疯树林受到危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结果量逐年下降,对麻疯树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后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麻疯树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麻疯树白粉病的防治技术尚少见报道[18],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几种农药对麻疯树白粉病的大田防治试验,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期筛选出几种防治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的药品,为研究区麻疯树白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引种试验地位于福建省福安市,119°23′—119°52′E,26°41′—27°24′N,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0℃,1月平均气温8~10℃,7月平均气温24~30℃,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43.2℃和-5.2℃,年降水量1 350~2 05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83%,年日照时数1 905.82 h,年平均无霜期285 d。试验地土壤为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酸性强,富含氮、钾、磷等,土壤肥沃,立地条件较好,很适合阔叶树生长[16,17]。

1.2 试验材料

麻疯树种子2008年从云南调入,在福安市坂中苗圃场进行育苗,共培育苗木15万多株。当年3—5月,在苗圃场和周边乡村的山地进行造林试验,其中长汀村造林1.67 hm2,和安村造林2.33 hm2,南岸村造林1 hm2,坂中村造林0.33 hm2,大林村造林0.67 hm2,仙岩村造林0.67 hm2,合计造林6.67 hm2,行株距2.5 m×2.0 m。

2011年经调查发现,长汀村和南岸村麻疯树白粉病发生较为严重,为有效控制白粉病危害,在这2处造林地分别对麻疯树人工林喷洒不同药剂进行药物防治试验。所选的防治药剂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及生产厂家

表2 麻疯树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

1.3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A药剂的1 000、800倍液,B药剂的600、400倍液,C药剂的2 000、1 000倍液,D药剂的1 000、500倍液。喷药时对每片叶子的正反面分别均匀喷洒,各处理分别设置3个重复小区,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小区面积为10 m×10 m,小区间设置2 m隔离带,对照小区喷洒等量清水。每次喷药结束7 d后再对各处理小区重复喷药1次,共喷药3次。每次喷药前在每株树的东、南、西、北、中各选10片叶子对白粉病危害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喷药后第7天再进行1次调查。按照危害情况分级记载,数据整合后计算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19]。病虫指数的分级标准[18]见表2。

1.4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均在Excel2003中进行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每次喷药后调查各小区麻疯树叶片,发现无药害症状,每次施药后的第7天对各处理麻疯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药剂对麻疯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见,不同药剂在一定程度上对麻疯树白粉病均有抑制效果,第3次喷药结束后,防治效果基本都在70%以上。从不同药物防治效果的比较来看,以药品A(日曹-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最高,首次喷药后的防治效果即在70%以上,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并且其防治的持续性较好,第3次喷药结束后,防治效果高于80%,说明其药效持久,可用于白粉病的长期防治,效果较为显著。其他几种药剂对白粉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效显著低于药品A。

从同一药物不同浓度的防治效果看,低浓度的防治效果显著低于高浓度,药品A的1 000倍和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3%和88.89%,药品B 600倍和4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15%和73.26%,药品C 2 000倍和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71%和80.42%,药品D 1 000倍和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26%和76.42%。

防治效果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但由表3可见,虽然不同浓度对防治效果有一定影响,但不同浓度的相同药剂在3次喷药后其防治效果差异不大。

3 结论

不同药剂对麻疯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日曹-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最好,可能与白粉病菌对硫黄较为敏感有关[18]。甲基托布津作为一种含硫的药剂,对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效。

有研究表明,白粉病菌的繁殖周期较短,增加喷药次数可以充分杀死残留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可以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再发生,延长防治效果。但在本研究中,不同浓度的相同药剂在3次喷药后其防治效果差异不大,因此在实际防治中,可选用浓度低的药剂,进行多次喷药,降低白粉菌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从试验结果来看,参与试验的其他3种药剂对麻疯树白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与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或者混合配比来进行防治,从而对延缓白粉病菌的抗药性、提高农药使用率起到一定的作用,达到促进麻疯树的生物柴油生产与产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慧,彭彤,颜钫,等.不同产地麻疯树种仁的含油量及脱油种仁的佛波酯含量[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15(4):546-548

[2]黄红英,窦新永,邓斌,等.不同次生种源麻疯树对高温胁迫的响应[J].林业科学,2009,45(7):150-155

[3]丁蕾,韦小丽,周小东,等.不同种源麻疯树苗期生长特性比较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7):55-61

[4]李建凡,陈剑成,宾耀梅,等.不同种源麻疯树种子品质及苗期生长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2,41(2):110-114

[5]韩学琴,金杰,张德,等.麻疯树地理种源对比试验初报[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7):44-47

[6]刘均利,郭洪英,陈炙,等.麻疯树组培苗的生根及移栽技术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1,32(2):38-44

[7]水庆艳,王健,宋希强,等.麻疯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7):1227-1231

[8]姚史飞,尹丽,胡庭兴,等.干旱胁迫对麻疯树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4):444-449

[9]刘永安,骆晓铭,魏建国,等.不同水分条件下麻疯树幼苗的光合生理适应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1):108-113

[10]沈俊岭,倪慧群,陈晓阳,等.麻疯树遗传多样性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3):347-353

[11]陈珂,尹春英.DNA分子标记在麻疯树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87-1488

[12]吴跃开,欧国腾,孙建昌,等.麻疯树病虫害种类综述[J].热带农业科学,2008,28(5):89-94

[13]袁瑞玲,郎南军,陈鹏,等.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07-16208

[14]伍建榕,马焕成,刘婷婷,等.干热河谷地带麻疯树主要病虫害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4):18-21

[15]肖育贵,周建华,肖银波.麻疯树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2):5-7

[16]林晓辉.福建南安麻疯树引种试验初报[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3):66-68

[17]卓开发,洪志猛,潘标志,等.能源植物麻疯树闽东南引种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6):80-82

[18]罗长维,李昆,陈友,等.元谋干热河谷麻疯树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5):95-99

[19]姚昕,涂勇.不同药剂处理对青枣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2(10):10,37

猜你喜欢

麻疯树白粉病喷药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果树喷药巧时期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某农用型无人直升机喷药系统设计与实现
像麻疯树一样疯狂
像麻疯树一样疯狂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麻疯树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