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物化环境的建设研究
2014-04-03赵晓俊
赵晓俊
(太原工业学院经管系,山西 太原 030013)
高校校园物化环境的建设研究
赵晓俊
(太原工业学院经管系,山西 太原 030013)
校园的文化环境可分为物质文化环境(硬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软环境)两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校园的硬件构建,比如文化设施以及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它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校园建筑的悉心布局,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空间场所,使它们成为高校校园隐性教育的载体。
校园物化环境;景观建设
校园是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校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的精华,是精神之于景观的物化,是人们生活学习方式的表达,也是一种校园文化的表达。它深刻反映着一个学校的发展。而校园人文景观在校园文化中扮演一个物化的角色,或者说是载体,是校园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人类在建筑环境中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筑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高校建筑环境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探讨的成果表现,具有在时间和空间双重限定下的不断发展、持续更新的特征。校园物化环境创作思想寻求的正是与校园精神与环境相融合的最佳境界,遵循精神物化的表达方法。
理想大学的校园建筑是功能、教育与艺术性的统一体,其设计更应该有独特的气质。身处校园之中,可以通过校园的建筑传递给师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更能激发师生的求知欲望,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从而励志服务社会,激发爱国潜能。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要把精神需求层次和行为需求层次相结合,同时注入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通过空间布局、文化表达和记忆认知,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空间场所。本文从楼宇文化、橱窗文化、雕塑文化、校门文化、校园路文化以及校园绿色文化六个方面进行分解阐述。
一、楼宇文化研究
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底蕴,它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所谓的名校,关键是名,这些名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文化氛围。我们常说,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充分体现它的实力,但事实上一所学校真正吸引人的魅力还是这个学校的气质、品味及其深厚的文化感染力,所以说一所学校不可替代的内在教育力量其实是其深厚的文化影响。
然而完整的大学教育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的体现是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而隐性教育则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和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楼宇文化属于隐性教育的范畴。
楼宇文化是随着楼宇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逐渐被人们所提及的,目前关于楼宇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楼宇文化,而学校楼宇文化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楼宇文化的研究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功能区的划分,二是楼宇的命名。
首先,校园功能区的划分不像商业楼宇功能那样突出,在大学校园中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有: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等,这些功能区如何划分与设置才能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更突出学校的历史发展特色、学校的定位特色以及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特色,比如清华大学纳米科技楼的命名,突出效率的同时,更突出了清华大学化工为背景专业的特色。
其次,楼宇的命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城、高教园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个城市,新的校区、新的楼宇拔地而起,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关于新楼宇命名的问题也摆在了很多高校面前。于是,大家开始引经据典,翻阅资料,都想赋予新楼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结果却捉襟见肘。实际上对高校楼宇文化应该进行独特视角的研究,楼宇的命名更应该突出校训的精神内核,把精神内核进行细分,使整个校园楼宇的名字给人水天一色的感觉,而不再是引经据典的碎片拼接。比如说,中南大学行政楼和教学楼均以“文”字开头,再配以一个带“水”部的字,如“文澜”、“文波”、“文泉”,楼名体现楼的功用。“文波楼”,寓意该楼信息学院的“电波”,外国语学院的“声波”,新闻与传播的“光波(广播)”;而“文泰楼”的功能主要是做模拟法庭活动,寓意“执法如(泰)山”。这种命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彰显的典型存在于大学校园中。
楼宇文化研究的核心思想对新建院校楼宇的命名和一些老院校楼宇的更名有直接借鉴意义,并且将对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师生产生很有价值的影响,无论将楼宇当做“灵光”瞻仰,还是视为“阴影”涤荡,在心灵深处,始终摆脱不了楼宇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无不受之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
二、橱窗文化研究
环境能影响人的行为,优良的环境对人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以它独有的安宁、静谧、整洁、宽敞、亲和的人文环境,到处充满了文化气息,为学校师生创造了一个强烈的读书气氛,从而使其产生读书欲望;深厚浓郁的学术氛围,使师生在阅读中受到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及美的熏陶。墙体文化从空间和内容上都是对楼宇文化的补充和延续,墙体文化集无声的德育和潜在的美育于一身,与有声教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墙体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墙壁上的训言,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着博大精深的内涵,这些著名的墙体训言影响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哈佛人,同时影响着无数的世人。生活在大学校园中,是一种与古今圣贤跨越时空的交流,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使人感到浓浓的人文氛围,给人无穷的精神享受和关怀。
HoL门肯曾经说过:“文化本身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遗产,一种氛围。”文化长廊正是氛围和遗产的显性体现。文化长廊作为墙体文化的扩张和延续,在大学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空间上来讲,是校园主体环境的节点和补充;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讲,是潜移默化的,育人于无形。驻足长廊,欣赏中外名言警句可感悟人生哲理,咀嚼名人佳作似聆听古今良训。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长廊使得身处其中之人有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之感受。而整个校园也因此而充满了个性化的文化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让师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情操,放松了心情,增长了才干,丰富了课外生活。
三、雕塑文化研究
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欣赏雕塑的同时也可以解读雕塑,从作品中领会到雕塑特定文化的设计理念、设计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还能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所以说校园雕塑存在隐性教育功效。具体表现为:第一,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其中时代的主导思想和传统的伦理道德表现得十分突出。校园雕塑既是一种精神载体,又体现着“文以载道”的精神。第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约束或者规范学生的道德原则,并在情绪上产生认同和共鸣。第三,树立道德建构和道德理想。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目前的雕塑大都运用象征与抽象、悖论和隐喻的手法表现,特别是我国的校园雕塑,更重视德育潜化的功效,既要突出思想审美,更要激发师生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
校园雕塑是物化了的精神载体之一,它集中反映了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观以及审美取向。通过对雕塑文化的研究和雕塑形象的设定,可以强化或者重塑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精神,从而为有声教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校门文化研究
校园建筑的“门面”就是大学的校门,它既是内部空间的入口,又是美感与建筑风格的浓缩,既与整个校园环境密切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校门的作用可分为三点:一是观赏性,观赏性体现大门的独立性,大门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往往可以作为单独的设计来研究和学习。二是经典性,学校的大门可提供拍照留念、迎接贵宾、欢送毕业生等具有纪念性;三是服务性和机能性的有效结合,校门是师生的出进口,在校园文化物化的研究中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高校校门的典型代表,北京大学校门是校园文化植根中国文化的体现。殿门式大门,凸显古香古色的建筑美感,庄严、古朴、典雅;三开间古典朱漆宫门,雕梁画栋,圆柱方枋,大红宫灯,斗拱彩绘;门正中悬挂着“北京大学”的匾额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在1950年给北大校徽亲笔题字放大形成的,与红色的校门浑然一体,给人的瞻望提供了一个极为恰当的视角,同时让所见之人顿生肃穆庄严之感。当初修建此校门时,为了设计出与校园内建筑风格一致的校门,能够充分体现“北京大学”的精神内涵,广泛征集设计方案,三开大门的殿门式建筑与北京大学这个中国最高学府的内涵相映生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北大校门的地位无人能撼动。现如今,北大的校门不仅供师生进出,而且已经演变为北大的象征。
五、校园路文化研究
校园路是校园的脉络和骨架,它支撑校园的基本功能。随着高校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人们对校园文化品质的追求,校园道路的理解和需求被大大丰富和拓宽。毫无疑问,除了其基本的通行功能以外,校园道路应成为校园景观的视觉走廊,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也应该是人们了解、感受和体验校园环境绝佳的界面。
校园路文化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路的设计,包括道路通行能力;道路横断面设计;平面与纵断面设计;道路与道路交叉;路基设计;柔性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广场与停车场;道路排水;道路绿化;道路照明;交通设施;地下管线与地上杆线等。二是校园路的命名,校园路的命名与楼宇命名有异曲同工之妙,既要突出特色,又要避免碎片拼接。校园路文化的研究作为楼宇文化研究的延伸,既要突出内容和精神的延续,又要避免重复与累赘。
六、校园绿色文化研究
校园环境绿化主要是栽植各类绿色的花草树木,这些“绿色”能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使学校成为清洁、宁静、优美的学习活动场所。
校园绿色文化要体现多层次,以绿植的种植进行功能区的自然划分,比如校园阅读文化区,校园体育文化区等。绿色是校园设计的语言。通过对绿植种植的研究,物化校园的核心精神,使绿色的植被与学校的精神融为一体。
校园即是传承文化知识的场所,又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空间,还是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可以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个构思精妙的校园空间,可以令人心情舒畅,增加舒适度。比如:漂亮的鲜花,绿意浓浓的草皮,蕴含故事的的林荫路,历届师生留下的痕迹,引人思考的特色雕塑等等,都是校园的灵魂所在。
结语
每所高校都有其不同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社会价值。校园物化环境应该充分展现学校发展多元的特点,同一地方的高校景观文化也应根据其文化底蕴而特色发展。因此,校园物化环境内涵的建设也可谓功在千秋。
[1]李小龙.大学校园人文景观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5):102-104.
[2]封 钰.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原则[J].江苏高教,2008(06):69-70.
[3]颜 冬.高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6):136-137.
[4]唐学山,李 雄,曹礼昆等.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5]俞孔坚.城市里的丰产稻田——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设计[J].新视点,2007(09):18-19.
A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University Campus
ZHAO Xiao-jun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030013)
Cultual environment on campus includes material cultural environment(hard environment)and mental cultural environment(soft environment).The building of mater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mainly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e.g.the cultural equipment and landscape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ion.Th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By elaborately arranging the buildings,we should create a space with humanism,and make it a carrier of invisible education on university campus.
mater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campus;landscape construction
G647
A
1674-0882(2014)04-0100-03
2014-05-15
赵晓俊(1976-),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区域管理。
〔责任编辑 赵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