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的转变
——以《野性的呼唤》为例

2014-04-03王艳

关键词:人化巴克呼唤

王艳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试论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的转变
——以《野性的呼唤》为例

王艳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实践美学的视野来论述该部小说中的“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以及在两者的双向运动中所产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从而达到了实践美学到生态美学的转向。

实践美学;自然人化;野性的呼唤;生态美学

一、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是从人的存在出发,把实践纳入美学研究的领域,使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美学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学。实践美学的本质是自然人化的思想,即由于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使得自然不再成为与人为敌的陌生和异在力量,而变成人的精神和心灵的家园,这是“外在自然的人化”。同时,由于人的这种实践活动,人类本身的心理结构从单纯动物性变成人的,产生了能认识世界的自由直观、分别善恶的自由意志和把对象当做审美对象进行欣赏的自由享受,这是“内在自然的人化”。外在自然的人化产生美,而内在自然的人化便是美感的产生。[1]美是实践的产物,是自然的人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实践美学主要是讨论自然、实践和人的关系的美学。而在这三者中,实践具有规定性;人是实践的主体,自然是实践的客体,美是实践的产物。因此,在实践美学的生态视域中,“自然化”的人即为正确内化生态规律的人,在与自然相沟通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将为人类自身谋求福利的行为融会到自然生态整体运行的大化流衍之中,真正从实践意义上成为“辅助万物而不争胜”的善的主体。[2]但是众所周知,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是能让自然为我所用,以生存为目的,所以人改造自然的活动首先是目的性、功利性的活动,一部分人只有脱离物质性的活动而从事纯粹的精神性活动时,人类的活动和实践的产品才可能被当作审美的对象,也就是说美才可能产生。生态美学则是受当代生态观念、环境观念和美学观念的影响形成的一门跨学科的新兴的美学。狭义的生态美学着眼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审美关系,提出特殊的生态美范畴。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存在论美学观。[3]普遍认为美学的表现形式分为三种层次的形式,分别是自然美、社会美和生态美。实践美学主要表现在自然美和社会美这两个形式上,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对社会的变革即“自然的人化”。而生态美学强调的生态美是前两者的结合和发展,强调的是自然的本真和人对自然的回归和依赖。下面我们便以《野性的呼唤》作为例子来说明实践美学到生态美学的转向问题。

众所周知,杰克·伦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最有批判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一方面给我们展现了自然的荒野世界,另一方面以原始的方式来描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他的自然观是矛盾的,在真实描述人们对自然的各种残酷性的同时,又主张人们回归自然,享受远离城市的这份自由,最终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主要讲述在实践美学视野下,在“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活动的互相作用下生态美的实现。

二、实践美学中所体现的“自然的人化”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一部自然主义的力作,同时也是一部含有深意的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叙述一只强壮勇猛的狼狗巴克从文明社会回归野性的经历。伦敦熟练地运用动物为主人公,通过巴克从一只一无所知的宠物转向对能力、勇敢、智慧、毅力、耐力以及对自由生活等坚定不移追求,歌颂了这种不懈的斗争精神。[4]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部小说中,“自然人化”是指以物喻人的狗巴克的“成长”故事,它先是脱离安逸的文明环境,走上历险之路,经历磨难与考验,最终精神上获得升华。[5]巴克原本是米勒法官家的一条狗,由于父母是有名犬种,他有很好的出身,所以带有“十足的王室气派”。但是它因为轻信了人类而被坏人绑架贩卖,此后又被三次转手,在这段时间里,巴克必须面对来自人,狗群和自然这三方面的各种挑战,用各种手段在险恶的环境和“牙齿和棍棒”法则下生存下来。人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也适用于巴克这条狗,小说中的这段描写体现了他对杰克·伦敦笔下的北疆荒野生存环境的适应:“在巴克心中,争霸的原始野性非常强烈。在雪上岁月的恶劣条件下,这种野性不断滋长,悄悄地、含而不露地滋长着。新生的谋略给了他平衡和自制能力。他过于频繁地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生活,把自己搞得太累。他不主动挑衅,而且还尽可能地躲避。”[6]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巴克正在恢复它自己的原始性,它必须要适应这样严酷的环境,培养出一种狡猾来面对及逃避狗与狗之间的争斗,目的是能够保存实力,使自己生存下来。这里伦敦把笔下本来自然性较强的狗变成了社会属性较强的人的形象,用一种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巴克这条狗在环境转换之下,为生存下来而进行的一系列保护自己的实践活动。

在与史皮兹的一场战斗中,从巴克身上更加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为了个人的利益,即使剥夺别人的生命也是合乎情理的。在小说中描写了巴克打败史皮兹之后的景象:“只不过这次是他自己失败了,史皮兹已经没救了,巴克毫不留情。怜悯是为温柔乡预备的东西。巴克策划着致命的一击。…只有史皮兹在发抖,他的一根根毛都竖了起来,身子前后乱晃,发出骇人的咆哮,好像要吓跑尽在咫尺的死亡。”[6]这里的自然是北疆的冰天雪地下,动物之间相互较量,适者生存的自然。这样人化的动物描写是与伦敦幼年和少年时期非常悲惨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始终在与自己的出身和环境抗争,最后通过自学而赢得名誉和成功。但是他从未停止过奋斗,他总是力图使他的思想与生活都能够与时俱进适者生存。[7]这样巴克就被塑造成了身处险境中大智大勇,有能力适应充满敌意的生存新环境,对代表权威的动物首领有本能的抵触的这样一个能力超群的强者。伦敦笔下的巴克已经不是荒野中的普通动物,而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者。巴克的经历影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公平和没人情味的社会现实;巴克艰苦卓绝的道路,反映了作家所生活的时代中的个人奋斗的真谛;巴克摆脱人类羁绊最后回归自然,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失望和对原始自然的向往。[8]

我们能够看出,自然的人化一方面通过以动物喻人的方式来表达杰克·伦敦内心的挣扎与渴望;另一方面,在《野性的呼唤》这部小说中,自然的人化还表现在阿拉斯加的“淘金热”背景下,人们对动物的利用和虐待,使它们成为赚钱和赶路的工具。小说中对狗的状况是这样描述的:“他们拖着邮橇艰难地前进,沉重的工作耗尽了他们的气力。抵达道森时,他们都瘦了一圈,身体很弱,照理应该修整十天,起码也要一个星期。”[6]这段文字表明狗处于饥饿、疲惫的状态,人们为它们安排了非常繁重的工作,使它们的生存状态达到了一种极限。而狗对人类的虐待也表达了一种无奈:“他已经受过那么多苦,到了这个份上,打也不能奈何他了。棍子不断地落在身上,他体内的生命火花摇曳不定,越来越微弱,马上就要熄灭了。”[6]这种无奈也映射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以及人的精神方面的空虚,使人们想要逃避这样的社会,去自然中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人发挥实践的主体性的结果会产生好(美)和不好(丑)的两种作用,上述的内容论述了实践美学产生的过程中对人的否定,杰克·伦敦在小说中先用了自然主义而后又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回归主题野性的呼唤。巴克要受到惊吓,寒冷和饥饿,还要忍受同伴的欺凌和人们的虐待,嘲弄和侮辱,这些看似严酷的环境却真正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丑态,这些自然人化的实践活动由于以生存为目的,所以还不能产生美,但我们应该看到,狗巴克对自然的所有抗争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一种心灵的自由,对荒野的回归就向我们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完成了从实践之美到生态之美的转向。与有些主人虐待巴克不同,巴克和宋顿之间友好的相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呈现出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小说中宋顿因为救了巴克,巴克对他充满了善意和感激:“这当然是因为约翰·宋顿救了他的命,更是因为他是个理想的主子。别人眷顾他们的狗是出于责任感和生意人的算计;而他却情不自禁地把狗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关怀。还不止如此。他从来不忘亲切地跟他们打招呼,说句带劲的话,坐下来和他们慢慢地聊天,他们高兴,他自己也一样欢乐。”[6]我们从巴克身上看到了人多方面的善德,除了具有勇敢、机智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外,它还善恶分明。宋顿救了它,关爱它,它以恩报德,也舍身从急流中救出宋顿,并衷心为他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实践美学中所体现的主要是自然美的“真”,它包括了自然本身固有的荒野之美,也包括了人化自然创造的环境之美;社会美表现出的“善”,主要是人和动物相处而建立起的友谊,更多成为了精神层面的相互信赖和依靠。我们发现,实践美学所体现的“自然人化”的缺陷与矛盾,即一方面改造自然和美化自然,另一方面对自然进行违背自然规律的改造,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根源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仅仅从自然到人的单向生成关系中来规定美的本质,而忽视了自然人化的对应面——人的自然化。[1]而我们要用“人的自然化”来解除自然人化的片面性,使美在双向关系中得到圆满实现。

三、生态美学在“人的自然化”中的实现

“人的自然化”着重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不再是主客体的关系,人要学会尊重自然的尺度,一定要使人与自然彻底解放,即肯定并恢复人与自然中的正能量。在《野性的呼唤》中巴克最终回归了自然。小说的最后一章对宋顿的描写体现了这点:“约翰·宋顿于人于世所求甚少。他不惧怕荒蛮。他靠一把盐和一杆枪就能投身荒野,只要高兴,随处可以栖身,多久都行。”[6]它背弃文明,投奔荒野的行为是对未受文明污染的原始性的纯和美的向往。这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一番利用和改造后,又对自然产生一种向往和依赖的结果。这样的行为不但还原了自然的“真”,也强调了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自由的追求。不仅人回归了自然,就连狗巴克也显示了他的“真我”:即“野兽有一种荒野的耐心——顽强,不屈不挠,和生命一样执著。”[6]这也充分说明了狩猎是动物的本能,自然回归了它的“真”。小说最后当宋顿死后,这种原始性的呼唤也深深地影响了巴克:“巴克又一次明白了:这是在他挥之不去的记忆中听过的声音。他踱到空地当中细听。这是呼唤,是各种声调的呼唤,听起来比以往更富于诱惑,更有强制力。”[6]这种呼唤来自摆脱精神约束的渴望,代表着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向往。这种呼唤来自城市人内心的深处。人的自然化也实现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高度统一,只有两者达到平衡时,人的本质才显现了出来。自然美着重于自然的人化,是为了达到人的各方面的物质需求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并且达到美的目的;社会美主要强调人的精神方面的美的产生,表现形式一般为“善”;而生态美为二者的综合,只有既回归了自然的“真”,又实现了人对自然的回归。即在当今工业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高度地追求物质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追求,自然就成为人类精神的港湾,人们身在其中能够身心放松,享受一份难得的自由。自然美和社会美强调的是人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产生的自然之“真”和社会之“善”,生态美强调的是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对自然的回归和依赖。而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美学的视角,把人放在更广阔、更深的宇宙空间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更高的层次上来探讨自然美的“真”和社会美的“善”的统一和融合。

四、结语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人化是一种人的物质层面的追求,而人的自然化更多是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人的属性是由社会性和自然性构成的,在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通过动物人化及对动物的利用和虐待,一方面体现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即人与人之间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生命的冷漠与疏远,同时也反映出人们为实现“淘金梦”对动物进行了无人道的“棍棒”政策。在这样的物质追求中,人的距离是疏离的,人的精神是空虚的。但是小说中巴克与宋顿的友好相处是自然人化中产生的内在美一种体现,体现了巴克的善良与知恩图报。但随着宋顿的死去,巴克却发现只有在充满生存斗争的荒蛮之地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地生活,也表达了它对自己精神世界自由的一种追求。因此,我们除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外别无他途可走,我们应从许多被破坏或正在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中吸取教训。[9]我们也能够发现,实践只有在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活动中才能真正产生美。所以,生态美学就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且可以持续不断地发展。[10]而这部小说中所产生的“美”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实现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美学的根本转变和由自然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的人的社会属性到自然属性的回归,使人与美都走向并呈现了自身,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

[1]徐碧辉.自然美·社会美·生态美——从实践美学看生态美学之二[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6):101-105.

[2]季芳.论“人的自然化”与生态[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3):38-40.

[3]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3):5-16.

[4]任振涛.浅评杰克·伦敦小说中的狼情节及创作风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87-88.

[5]虞建华.杰克·伦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66-180.

[6]杰克·伦敦.杰克·伦敦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48-176.

[7]林强.《荒野的呼唤》中所折射出的杰克·伦敦的哲学信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28-29.

[8]康宁.《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156-157.

[9]李启军,胡牧.生态美学视阈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3(4):32-35.

[10]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3):57-63.

ADiscussionontheTransitionfromHumanizedNaturetoNaturalizationofHumanity——TakingTheCalloftheWildforExample

WANG Yan

(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orthUniversityofChina,TaiyuanShanxi030051,China)

TheCalloftheWild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Jack London. The paper, from the practice aesthetics view, show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ized nature and naturalized human to form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in order to attain the essential transformation from anthropocentrism to ecoaesthetics.

Practice aesthetics; Humanized nature;TheCalloftheWild; Ecoaesthetics

2014-04-22

王艳(1980-),女(汉),山西太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面的研究。

I106.4

A

1671-816X(2014)08-0838-04

(编辑:佘小宁)

猜你喜欢

人化巴克呼唤
无声呼唤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巴克的掌控
爱的呼唤
三月的呼唤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
任正非:一个正在“人化”的神话
穿越时空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