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水环境整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2014-04-03

环境与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河道整治污染

陆 秋

(海门市水利局,江苏 海门 226141)

江苏省海门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全市共有乡镇(园区)12 个,常住口91万余人,农村人口占50%,数量多,分布不均匀。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一级河有通吕运河、通启河、新江海河3条,二级河道13条,三级河道64条,四级河道2115条,泯沟19287条,直接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近年来,随着农村、企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河道淤积、水质恶化等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近10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大部分集镇周边河流均存在被污染的现象,农村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在粮食减产的同时,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农村面源污染也呈现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十一五期间全市对234个村开展了二轮疏浚疏浚整治工作,疏浚整治了5000多条村庄河流。通过疏浚整治,农村水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企业污染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量污水仍然排入河中,导致农村水环境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2 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2.1 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海门市拥有印染、铸造、机械加工、建材、橡塑、金属装饰、电镀、玻璃制造、食品生产、建筑等乡镇企业近两千多家,很多企业的排污处理措施没有完善或根本没有净化处理措施,直接将污染物排放至就近沟河、田块,每年废水排放量达10亿t,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达30万t,严重污染了农村水环境,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直接堆积在地表,对地表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进一步恶化了水环境。

2.2 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

乡镇农村大部分群体文化相对落后,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长久眼光,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撒泼、生活垃圾随处乱倒”,农村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河道景观被破坏的同时水生态恶化加剧,局部水质富营养化,水花生、浮草恶性繁殖、水质恶化。

2.3 农业面源污染面广、量大

2.3.1 农村化学品污染尚未从总体上得到控制。农村固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含N、P、K的有机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地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土壤、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地下水的污染。农药的喷洒,使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由农田向水体转移。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的农药则流失在空气、河流、土壤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林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3.2 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较为严重,农民在施肥、治虫后随意丢弃的化肥袋、农药瓶及塑料薄膜,施药工具的清洗也会导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2.3.3 作物秸秆焚烧也成为一大公害,50%以上的秸秆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道路两边,污染大气、污染水体。

3 加强农村水环境整治的措施与建议

3.1 坚持源头和排放总量控制,着力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

目前,我国粗放型工业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不可持续消费行为日益盛行,污染源总量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和排放控制。

落实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一是要认真编制并严格实施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核定水功能纳污能力,核定区域水污染物限制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以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规划工业项目和产业布局,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排放。二是要全面推进污染保洁工程,高度重视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尤其是“末端一公里”收集工程必须确保接到污染源头,避免污水处理厂规模“虚置”。三是加强污染源头管理,针对不同的污染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强化污染排放管理,全面推行“一厂一策”、“一河一策”、“河常治”等河流治理方式,强化城乡垃圾的集中处理处置,避免垃圾入河。四是加强环境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3.2 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一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根据当地区域水环境保护的敏感性、土壤特质、耕作条件等决定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科学地建立农业生产结构,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科学施肥,减少化肥流失,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采用相适应的施肥技术,充分利用农村中的牛、羊、鸡、猪、人畜等有机肥料,把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变废为宝,多途径推广秸秆粉碎还田,一举两得,既肥沃了土地,又促进了环境的美化。

3.3 政府重视,落实政策,加大管理

农村水环境整治具有复杂性,涉及面广,政府要将其纳入城镇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纳入城乡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内容具体实施,纳入政府和干部目标管理和考核奖惩之一。财政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水环境整治资金。设置的专项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解决治理水环境资金杯水车薪的状况。同时要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实施治理,增强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3.4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素质,人人参与

人是污染的产生者,也是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综合治理的受益者。提高群众的总体素质,改变群众的观念是改善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关键。然而提高群众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加大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于水环境保护的认知,要有计划、有耐心地去进行,常抓不懈。要倡导先进的水环境伦理价值观和适应水环境健康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公众对于水环境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渠道,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方式,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提高珍惜水资源。

3.5 加强河流综合建设和整治,并重视长效管理

要加强河道建设和综合整治,在实施过程中,不但要处理解决好污染源的治理和分流工作,还要恢复河道的自身净化功能,采用泥浆泵将河道内多年沉积的淤泥清理到背水坡平台(事先已做围堰),实施堤防加固,挖掘机整坡平整,有意放植水生植物,逐步恢复河道水质的净化能力,达到以水治水的目的。同时对河道两侧栽植花草进行绿化美化。

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后,要保持整治后的成果,镇街村要制定长效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人,并把管理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实行“以奖代补”,通过河塘养殖发包等筹集管护经费,明确管护职责,确保长效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结语

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我们要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为重、生态治水、点面结合”的治水思路,坚持“源头、末端、过程治理”相结合,立足长效管理,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水环境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呈现农村“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新面貌。

[1]宋国君,冯时,王资峰,傅毅明.中国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建设.环境保护,2009(9):26-29.

[2]杨继富,李久生,郝桂凌.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建议.中国水利协会第一届青年科技论坛文集,2006(5):8-13.

[3]郝倩.我国新农村生态水环境建设方法与措施探析.农业经济,2011(12):34-35.

猜你喜欢

河道整治污染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