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浅析
2014-04-03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济南 250014)
1 可持续消费的相关理论
1.1 可持续消费的内涵
与传统的消费活动比较,可持续消费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消费对象和消费行为。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应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的角度突出其“可持续性”“适度性”和“发展性”,实现三者的共赢。
从时间角度看,对消费的限定主要是为了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持续性”,实现消费的代内和代际延续。从空间角度看,对消费的限定主要是为了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和“持续性”。这种消费模式要求当代人在满足自身消费发展的需要时不能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消费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追求社会一经济—自然空间的协调发展。从质量角度看,主要是为了突出可持续消费的“适度性”和“发展性”。“适度性”是指消费规模不超过维持人类生命的延续和促进体智发展的需要,在不降低消费本身数量和质量水平的前提下排除由于非经济因素造成的多余消费。也就是抑制无限膨胀的消费模式,自觉控制消费的规模,同时强调要满足具有“发展性”的高质量的消费需求。可持续消费反对停滞不前、过渡节约的消费模式,而提倡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与人类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189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贫穷本身是一种邪恶,而可持续发展则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高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
根据可持续消费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可以定义为:可持续消费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物质、精神的消费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消费需求构成威胁,即是一种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要的与自然、社会、经济相协调的适度、合理、科学、文明的消费活动。
1.2 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
从可持续消费的内涵来看,可持续消费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充分的产品与服务,提高生活水平,反对片面的不消费或是少消费,强调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举,强调消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终极目标的消费模式。可见,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应该包括绿色、文明、适度、低碳这几个方面。
(1)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追求健康简朴的生活目标,在日常消费中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商品,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危害的产品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受到污染的材料并且产品本身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求使用交通工具时选用环保燃料,减少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还能节约能源资源;要求消费者在消费选择时,关注未被污染或污染尽量少的绿色产品,注重健康的生活质量。
(2)文明消费
文明消费指人类的消费不能损害他人和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要在公正、平等的情况下与他人和其他物种和谐共存。文明消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消费要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物种生存的权利。第二,要尊重当代与后代的每一个人都同等地享有追求生活质量的权利,注意消费的代际和谐,保障后代人享有自然资源的权利,以维持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消费准则。
(3)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是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在不降低消费水平的前提下,人们的消费不超出自然的承载能力与个人生理的承载能力。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满足需求可以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目标,但是,无止境需求的满足与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构成一对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解决这对基本矛盾的多种方法和手段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人类自觉控制自己的消费需求,提倡消费的合理性和适度性。
(4) 低碳消费
低碳消费是一种倡导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是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消费者的指导思想,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兼顾消费品自身的低碳化、消费品使用过程中的低碳化以及消费品使用过后对废弃物处理的低碳化。
2 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
制约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影响城镇居民不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性消费
消费的初衷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不合理的污染消费带来的后果却是次生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如滥砍乱伐导致的水土流失、随意丢弃垃圾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等。这种消费不仅不会实现消费的初衷,反而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质量,带来许多恶劣的后果,近几年空气污染引起的“雾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增加了对生活便利便利和卫生的需要,“一次性消费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甚至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消费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纸杯、饭盒、塑料袋已司空见惯,一次性的衣服、电子产品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有些时候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比如待客用的纸杯、酒店用的拖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看到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背后的巨大隐患,一个是造成巨大的资源消耗,还有产生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2.2 挥霍性消费
适度合理的消费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刺激生产促进经济。但是在人类的生产无限扩大和欲求无限膨胀的时候,消费就容易异化成一种带有炫耀性和挥霍性的过度消费,这种消费是背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仅造成物质资料的浪费,还有时间和精力的负支出,总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挥霍性消费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挥霍性消费始于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一些富人的消费心理日益膨胀,开始以物质享乐为追求,受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的影响,现在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富人之间,大有扩展之势。挥霍性消费在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就是在原本不需要的情况下购买消费品或者超过一定的限度消耗生活资料,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第二,对消费品的过分包装和远途运输。如过度包装的礼盒海产品,虽然看起来贵重上档次,也能保持新鲜度,但对生态系统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负担;第三,超前的高消费。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高档奢侈品的需求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比如许多人把购买价格不菲的高档进口汽车当成是一种时尚和炫耀的资本,可是少有人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考虑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第四,攀比的消费心理日益强盛。有些居民为了好胜心和攀比心理去消费,往往会造成所买非所需的情况,不仅给家庭经济带来负担,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心理是要不得的。
2.3 野蛮性消费
野蛮型消费是目前我国消费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种消费方式对自然的损害是最直接的。野蛮性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所需,盲目猎杀野生动物、砍伐珍稀植被,致使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破坏生态平衡的一种消费方式。“野味餐馆”几乎存在每一个城市里,一些“大款”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味佳肴”狂热的消费野生动物;我们都知道熊胆是珍贵的药材,可是为了取胆汁,许多熊被抓住后带着铁质的肚兜生活,天天遭受着痛苦的折磨,惨不忍睹;虽然法律已经对走私野生动物进行了严惩,但是全国各地走私野生动物的案子屡见不鲜。同样是生存在大自然中的生灵,我们人类没有权利剥夺其他生命生存的权利。
2.4 倾斜性消费
倾斜性消费的主要表现是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比例不合理,人们的消费结构或者偏重于物质消费,或者偏重于精神消费;甚至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内部的消费比例也有不对等的情况存在。就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来看,倾斜性消费的情况十分明显:一个是,过分重视物质产品的消费,忽略精神产品的消费,导致物质消费在居民的消费选择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消费所占比例占居民所有消费的一半,文教娱乐等精神消费只占很小的比例,倾斜性明显;还有一个是,虽然城镇居民的精神消费比例有所增长,但是从通俗娱乐场所,比如KTV、娱乐会所等行业的火爆发展可以看出,大众消费中忽略了发展性的消费,使高雅文化受到了冷落,反而崇尚娱乐性消费,这是精神消费中的一种倾斜的现象。
3 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思路
3.1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是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可持续消费水平和程度数量特征的指标而构成的综合性的整体。人类的消费活动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社会活动密切不可分割,与自然环境之间也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因此,要评价可持续消费决不只是从消费环节着手,也不能简单地观察城镇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条件的改善状况,而要多视角、多层面地、从导致人类消费不可持续的各种影响因素切入,审视人类在自律过程中对各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制约状况和取得的成果,以此来评价当前社会可持续消费的水平和程度。所以,可持续消费的判定决不是单一的指标,而是一组包含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
指标的选取完善了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的构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的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即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从不同方面体现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状态的初级指标,体现可持续消费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次级指标,以及综合反映可持续消费程度的综合指标。(1)可持续消费初级指标群由若干组具体的指标组成,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等。初级指标群既有总量指标,也有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如映经济发展现状的人均GDP、人均消费性支出,反映社会现状的失业率,反映环境现状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等。(2)可持续消费次级指标是反映可持续消费水平和程度的分类指标。可持续消费次级指标分别由若干个初级指标汇总而成。具体为三个子系统:消费经济系统、消费社会系统、消费环境子系统。(3)可持续消费综合指标是衡量某我国城镇居民一定时间范围内可持续消费水平和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可持续性消费综合指标由可持续消费次级指标汇总而成的。
3.2 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测算的总体思路
目前有许多指标体系的测定方法。而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而言,由于它们存在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社会条件不同,所以要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制定相同的可持续消费测定标准是困难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本文认为,对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水平的测定,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根据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现有状况,对它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进行总体评价;二是对各个子系统内部的综合评价,从不同层面对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三是在评价的同时,能够确定可持续消费的制约子系统,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采取相应的对策。
3.3 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测算方法的选择
我国城镇居民要实现可持续消费必须保持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的高度和谐,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各个子系统的现状,本文选用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性消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就是把描述我国可持续消费不同方面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量纲不同的指标组成一个矩阵,通过无量纲化转化成指标的相对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有许多种类型,按照权重确定方法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所谓主观赋权法多是采用综合咨询评分的方法,类似于定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参加测评主体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夸大或降低某些指标的缺点,致使赋权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事物的现状,常使用的主观赋权法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熵值法等。客观赋权法是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偏差,采用数量模型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变异程度,这种赋权方法的结果更加真实客观。
参考文献:
[1]Lements for polices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UNEP,Nairobi,Symposium: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Oslo,Norway,1994.
[2]Summary of issues raised at the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ymposium: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Oslo,Norway,1994.
[3]周梅华.《可持续消费测度中的熵权法及其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12).
[4]徐瑞蓉.《可持续消费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5.
[5]傅娜.《可持续消费的基本理念》[J].传承,2009(11).
[6]汪玲萍,刘庆新.《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及低碳消费评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7]李祝平.《湖南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评估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8]赵萍.《可持续消费概念研究》[J].商业时代,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