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分离-预蒸馏流程工艺指标调整与优化
2014-04-03张宏坚孙英堂
张宏坚,朱 莉,孙英堂
(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吉林 前郭 131109)
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尿素装置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工艺落后,设备老旧,蒸汽消耗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随着新建氮肥企业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及自身的发展,公司决定于2012年7月对尿素装置进行节能改造,将一段系统改造为预分离-预蒸馏流程,解决蒸汽消耗偏高问题,并使装置小幅增产(由500~550t/d增加至600t/d)。
1 改造项目
(1)中压分解系统增加一台φ1 400mm的预分离器,由原预蒸馏流程改为预分离-预蒸馏流程。
(2)更换一台F260m2一段分解加热器。将原F193m2一段分解加热器用作二段分解加热器;原F99m2二段分解加热器改为闪蒸加热器,采用0.3MPa低压膨胀蒸汽加热。
(3)增加中压蒸汽膨胀槽,将一段分解加热器蒸汽冷凝液引入其中进行膨胀,产生0.6MPa蒸汽,用于二段分解加热器。
(4)更换一台F300m2一吸外冷器,将原一吸外冷器改作二循一冷预冷器。
(5)一吸塔鼓泡段加长2m,更换为新型鼓泡分布器,并将原4层浮阀板割除,重新安装4层DL-1型塔板,4层泡罩塔板。
(6)增加一套200kt/a(尿素产能)的水力喷射器装置。此装置与原蒸汽喷射器并联,在水力喷射器发生故障时可以切换到蒸汽喷射器,不影响生产。
2 改造后汽耗偏高的原因分析
技改工程结束后,经过近三个月的生产,系统运行平稳。改造前汽耗为1 700kg(吨尿;下同),改造后汽耗为1 450kg(最佳汽耗为900kg),汽耗仍然偏高。
(1)此次技改增加了预分离器,可以减轻一段分解加热器的负荷,从而降低汽耗。所以,用好预分离器是降低汽耗的关键所在。但在近三个月的生产中,预分离气相大阀没有全开,而且中压系统压力控制较高,液氨缓冲槽压力在1.73 MPa,则预分离器压力会更高,预分离效果下降。由此增加了一段分解加热器的负荷,汽耗上升。
(2)闪蒸加热器出口温度偏低,一般在100℃(设计值105℃)。
(3)因CO2中含有有机物,对系统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合成塔的NH3/CO2控制在3.8,H2O/CO2控制在0.8。这必然造成CO2转化率下降。此工艺要求CO2转化率达到67%,才能达到最佳的分解及热能回收效果。生产中因操作工业务能力不同,CO2转化率在65%~69%之间波动;当CO2转化率小于67%时,也就增加了中、低压系统的分解负荷,汽耗上升。
(4)二循一冷二甲液中CO2含量控制在12%~14%,这样二甲液可以在一段蒸发热能利用段吸收更多的CO2,放热量增加,然而一段蒸发热能利用段的换热面积没有增加,热能回收不理想。
3 优化措施
(1)用好预分离器。操作上,在系统高负荷运行时,将预分离气相阀全开,并降低中压系统压力,使预分离器压力更接近设计值(1.70 MPa),充分发挥预分离器的作用,减轻一段分解加热器负荷,使汽耗下降。
(2)优化合成塔物料配比。因CO2中有机物的存在,H2O/CO2控制较高,NH3/CO2控制偏低。在不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适当提高 NH3/CO2,降低 H2O/CO2,以提高 CO2转化率,从而达到降低汽耗的目的。
(3)适当提高闪蒸槽及一段蒸发真空度。一是降低闪蒸后尿液温度,二是提高尿液在一段蒸发热能利用段的流速。这样可以增大尿液与一段蒸发热能利用段壳程物料的温差,充分利用反应热(甲铵生成热),降低汽耗。同时,因提高了闪蒸槽及一段蒸发真空度,降低了二段蒸发负荷,二段蒸发蒸汽用量减少。
4 结 语
(1)改造前,高负荷时一吸塔温度波动较大,需用大量的回流氨,控制一吸塔温度,造成氨耗较高;否则一吸塔气相超温,CO2气体上窜,堵塞氨冷器。改造后,一吸塔鼓泡段空间增大(塔筒体加长),同时,塔板改为DL型塔板,气液吸收反应较好,一吸塔温度控制平稳,回流氨用量少,操作弹性大,氨耗低。
(2)改造前,CO2转化率较低,需用过量的甲铵液加入合成塔才能保持系统平稳,这样,合成塔的水碳比较高;否则,中压系统形成恶性循环,一吸塔甲铵液浓度增高,甲铵泵经常跳车,系统无法连续运行。改造后,一吸塔操作弹性增大,合成塔基本上可按理论值进行物料的配比,氨碳比和水碳比可按正常指标控制,CO2转化率提高的同时,中压系统运行比较稳定。
(3)改造前,单套尿素系统平均产量为540 t/d;改造后,在原料氨充足的情况下,单套尿素系统平均产量为600t/d左右,最高时为608 t/d,且系统运行平稳,各项消耗指标均达到较理想的水平。
(4)经过对系统工艺指标的调整与优化,目前汽耗为1 350kg;系统稳定后,在高负荷状况下,氨耗处于较低水平。车间通过实施精益化管理,相信消耗会逐步降低,以实现较高的节能降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