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黄壤地区坡改梯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以贵州松桃牛郎监测点为例

2014-04-03黄泽河吴长辉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8期
关键词:黄壤保水坡耕地

黄泽河,刘 藜,吴长辉,杨 明

(1.铜仁市水务局,贵州 铜仁 554300; 2.贵州省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3.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水土保持试验站,贵州 松桃 554100)

贵州位于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地带,黄壤旱地分布广,占旱地面积的46.2%,境内地势起伏、高差较大,耕地大都分布在缓坡、陡坡、丘陵、槽谷之中,地块破碎,是全国坡耕地最为集中的山区省份[1-4]。由于地处湿润气候带,降雨量丰富,同时叠加了起伏较大的地势,导致坡耕地“跑水、跑土、跑肥”现象非常突出。全省土地面积的43.5%有水土流失发生 ,其中又有90%是坡地。水土流失是贵州黄壤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前,贵州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坡改梯,通过建设水平梯田控制黄壤坡地的水土流失,实现当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费省效宏的水土保持措施组合,寻找最为合理的坡地耕作方式。

为此,我们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贵州省松桃县牛郎监测点进行了坡改梯工程治理试验研究,旨在为贵州黄壤地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1 监测站概况

贵州省松桃县牛郎水土保持试验站地处东经109°04′05″—109°09′33″、北纬27°42′12″—27°55′03″之间。年降水量约1 400 mm,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最高海拔934.3m,最低海拔337m,年均气温18.1℃,年均积温5 276℃。无霜期285 d,日照时数926 h。岩性以砂页岩为主,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沟谷纵横。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以松、杉为主,土壤为沙壤土。

2 监测内容与方法

2.1 监测内容与方法

根据《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典型小流域监测合同书的监测任务及要求,通过简易气象站监测设备,全年连续不间断监测降水,了解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以小流域控制站监测、试验资料为依据,对小流域水土流失量进行量化分析,推算小流域径流量、泥沙量,从而掌握木寨河小流域年度动态监测数据。通过设置不同土地利用、不同坡度的径流小区开展对比试验观测,总结各项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效益。

(1)降水监测内容及方法。通过虹吸雨量计了解降水历时、强度、降雨侵蚀力等指标。人工雨量器每天早8时观测,自记雨量计每天早8时更换记录纸,当无降雨时,用量筒取2 mm的水注入雨量器中,使记录纸抬升至记录位置。每张记录纸最多记录5 d。人工处理各要素值,计算各指标值,并录入微机。

(2)径流小区监测内容与方法。监测指标为天然降雨侵蚀下的径流量、径流深、径流系数及浑水含沙量、土壤侵蚀量等。监测方法为天然降雨后人工进入实地观测有无产生径流,当产生径流泥沙时,人工测量水池水位,取泥水样3瓶,每瓶1 000 mL以上,收集集流槽泥沙样,并清扫蓄水池,再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及时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录入电脑。当无产流时,将蓄水池清扫干净,迎接下次降雨产流,使其数据不受影响。

2.2 监测小区设置

监测小区面积为10 m×10 m。小区四周以水泥板隔离,下设集水池及分水池,在试验区范围内设置虹吸雨量计观测降雨量。

2.3 监测小区基本情况

选择5个小区(表1)进行对比试验,观测内容包括径流量、产沙量、降雨强度。各小区基本情况为:9号小区,坡改梯工程种植红薯;18号小区,坡耕地种植玉米;19号小区,坡耕地种植玉米;22号小区,坡耕地种植红薯;23号小区,坡耕地种植红薯。

表1 各试验小区基本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监测期间年降雨特征

试验区内5年(2008— 2012年)间降水特征见表2,其月降雨量特征见图1。

表2 各小区年降水量特征

图1 2008—2012年各月降雨量分布

从表2可看出,在降水量较低的年份,降雨强度可能较高,也需加强水土保持。

从图1可以看出, 1、2月降雨量相对较低,年降雨量相对集中在5—8月。

3.2 保水保土效果分析

3.2.1 保水效果分析

从2008—2012年各小区保水效果(表3)可看出:9号小区年均产流次数为8.8次,是各小区中产流次数最少的;年均浑水径流总量为914.9 L,明显低于其他各小区,分别为18号(2 308.25 L)和23号(1 874.44 L)的39.64% 和48.81%,重复处理(18和19号,22和23号)差别不大;年平均径流深6.87 mm,分别为18号小区(21.79 mm)和23号小区(15.82 mm)的31.5%和43.4%;年均浑水径流系数也低于其余各小区。以上结果充分说明坡改梯工程保水效果明显优于一般坡耕地。

从表3还可看出,坡耕地种植红薯(22、23号小区)比种植玉米(18、19小区)保水效果更好。由此可推断,坡改梯工程措施结合合适的植物措施更能够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入渗,其保水效果更加显著。

表3 2008—2012年各小区保水效果

3.2.2 保土效果分析

统计各监测小区的泥沙总量(表4)可发现:9号小区各年泥沙总量均低于其余各小区, 5年平均泥沙总量174.16 g,明显低于18号小区及23号小区,仅为18号小区(1 758.53 g)的9.90%和 23号小区(884.36g)的19.69%;9号小区各年单位面积冲刷量均低于其余各小区,5年平均单位面积冲刷量为1.33 t/km2,仅为18号小区(16.60 t/km2)的8.01%和23号小区(7.56 t/km2)的17.59%;9号小区的冲刷深无论是单年还是5年平均都低于其余各小区,说明坡改梯能大大降低泥沙流失总量及单位面积冲刷量。以上结果充分说明坡改梯工程能有效提高土壤的保土效果。

3.3 典型降雨的水土保持效果分析

选取2008—2012年每一年降雨量最大的一天进行对比,通过所选取的典型降雨情况下各试验小区的径流量(表5)可以看出,在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时,坡改梯工程就显示出优越性,无论是保水还是保土,9号小区效果最好。这也同时说明了在贵州黄壤地区,雨季是径流和土壤侵蚀相对集中的时期,且随降雨强度的加大而急剧增加。

表4 2008—2012年各小区保土效果

4 结论与讨论

(1)了解降雨特征有助于正确掌握水土流失产生的重要时期,为提前防护做好准备。

(2)从5年平均水土保持效果来看,梯田与坡耕地相比,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效果,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明显减少。

(3)从单次典型性降雨分析可以看出,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越大,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果就越突出。

综上所述,坡改梯是贵州黄壤区坡耕地治理的重要措施。在黄壤区,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同样存在年内分配不均的状况,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随着降雨量的集中、强度的加大而急剧增加,雨季是水土流失产生的重要时期。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将现有坡耕地改成水平梯田,并配以农作物,以利保持水土。

表5 单场典型降雨情况下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果对比

猜你喜欢

黄壤保水坡耕地
高温干旱果园“保水”是关键
浅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几种钾肥对马铃薯的肥效初探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黄壤、棕壤对铬(VI)吸附特性的研究
保水缓释氮肥在海南砖红壤中的保水缓释效果研究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外源溶解性有机质对兽药土霉素在黄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基于武夷山土壤垂直分异规律的红壤与黄壤性状特征比较
3种高吸水保水材料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