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高校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攻击行为相关性分析*

2014-04-03王灵灵戴秀英李秋丽刘苗苗

中国卫生统计 2014年4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攻击性意念

王灵灵 戴秀英 李秋丽 余 学 许 娟 刘苗苗

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躯体,以至结束生命的行为。在许多国家,自杀行为已经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2]。在中国,自杀是15~34岁人群中死亡的首位原因[3]。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实施的最为强烈的预测因素[4]。自杀意念是指由于心理冲突或经常产生一种自我毁灭行为的想法[5]。国外学者Evan研究认为领悟社会支持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利用及增加个人自尊缓冲自杀意念的发生[6]。国内学者郭梅英等研究发现27.7%的大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攻击行为倾向[7],艾明等研究攻击性强易导致自杀未遂行为[8]。本次研究意在调查宁夏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状况,及与社会支持、攻击行为的关系,以便为今后从社会支持及攻击行为方面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从宁夏15所高校中随机选取三所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工商学院,银川大学),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依据各年级人群总数比4:3:1:1,对所有在校生考虑性别、专业、年级后,各年级选取班级数及人数为:一年级28个班级,1295(42.5%)人,二年级21个班级,928(30.4%)人,三年级12个班级,462(15.1%)人,四年级9个班级,365(12%)人;男1385人(45.4%),女1665人(54.6%),共调查70个班级,3050人。

2.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编的调查问卷包含内容:学校、性别、年龄、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是否贫困等。

(2)本次调查涉及的工具包括:①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9]:由夏朝云等编制,量表重测信度为0.86,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分半信度为0.824。包括绝望、乐观、睡眠、掩饰4个因子。绝望、乐观、睡眠三者得分相加为自杀意念总分,总分≥12分为有自杀意念者,掩饰因子≥4分为测量不可靠,量表总分得分越高,自杀意念越强。②社会支持量表(SSS)[10]: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评定量表,共10个条目,包含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评价研究对象得到的社会支持,得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③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11]:由李献云,费立鹏等修订,由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攻击的攻击性5个分量表组成。该量表重测信度在0.57~0.81之间,内部一致性介于0.60~0.89之间。

3.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后考核通过的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学生担任,两人一组实施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调查员讲清问卷调查目的和内容,取得学生知情同意后,学生独立填写问卷所有内容,问卷不涉及学生姓名、班级、联系方式,所需完成问卷时间30~35min。问卷填写完毕后,调查员当场仔细核对问卷数目,检查是否有漏项等,及时填补。

4.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数据进行双录入,结果对比核查,确保资料的可靠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有无自杀意念(0=无自杀意念,1=有自杀意念)为二分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 果

1.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单因素分析

调查的3050名学生中,依据自杀意念的筛选标准,筛除262份无效问卷,余有2788份问卷测量可靠,有自杀意念学生198名,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0%(198/2788),其中男性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2%,大于女性7.0%;汉族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大于少数民族7.0%;非独生子女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4%,大于独生子女5.7%;非贫困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3%,大于贫困生7.0%;一年级的检出率为7.9%,二年级为6.6%,三年级为6.0%,四年级为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17,P<0.01);对专业不满意的检出率为16.4%,基本满意检出率为6.6%,满意检出率为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69,P<0.01)。

2.社会支持及攻击问卷与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的比较

无自杀意念组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总分均高于有自杀意念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男性有自杀意念者在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女性有自杀意念者在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0.01),有自杀意念者总分大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0.01)。男女性别无自杀意念组在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相差小于有自杀意念组。见表1。

有自杀意念组在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的攻击性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0.01)。男性有自杀意念者在攻击问卷各维度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0.01),女性有自杀意念者在攻击问卷各维度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0.01)。男性有无自杀意念组在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得分均高于同组女性;不考虑有无自杀意念分组,女性在愤怒得分高于男性。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有无自杀意念社会支持维度的比较

表2 不同性别有无自杀意念Buss和Perry攻击问卷维度的比较

3.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自杀意念的有无(无=0,有=1)为因变量(Y),以性别(男=1,女=2)、民族(汉族=1,回族=2,其它=3)、独生子女(是=1,否=2)、贫困生(是=1,否=2)、年级(大一=1,大二=2,大三=3,大四=4)、专业满意度(不满意=1,基本满意=2,满意=3)、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分、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不同维度的得分为自变量(X),采用向后的逐步回归法,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进入方程的标准是α=0.05,剔除标准β=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本专业不满意、基本满意、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的攻击性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言语攻击性、社会支持量表的各维度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银川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7.10%,高于王冰蔚[12]报道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率(4.21%),低于Sung[13]报道的韩国自杀意念率(24.1%)及美国自杀意念率(15.1%),本次研究结果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级,对专业的不同满意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新生入学前的生活中主要以被动学习为主,人际交往范围局限,经过紧张的高考步入大学后,学习方式的改变,人际交往的复杂,部分同学对于专业的不满意,缺乏对本专业的兴趣,容易出现自责、后悔,造成情绪的低落,有些同学还面临气候、饮食、语言等的适应问题,以上所述情况,在大学生自身心理发育不成熟的特征下,自杀意念较容易出现。

社会支持是指作为个人在其社会网络中获得的支持和帮助的数量和质量[14]。调查显示,无自杀意念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高于有自杀意念组,有自杀意念组,女性各维度得分高于男性,回归分析显示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在性别方面,遇到问题时,女性比男性易于向他人求助,充分利用他人提供的帮助解决问题。在客观支持提供方面,女性比男性获得更多支持。个体在遇到问题时,缺乏支持系统,容易情绪低落,导致个体生存感的下降,产生自杀意念,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减少自杀意念的出现频率。这与Evan[6]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社会支持是降低自杀意念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预防自杀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调查显示,有自杀意念组在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的攻击性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女性更容易产生愤怒,回归分析显示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的攻击性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攻击性的表现说明了可能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如:父母的离异、灾难等,导致个体内心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个体处于自我防御状态,情绪不稳定,对外界的极小刺激表现的更为敏感,出现问题时,更容易与他人发生攻击行为使自己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同时,个体释放精力后处于疲惫状态,减轻自我知觉冲突的能力,从而使内心处于相对平衡;当这种压力不能有效的释放至外界环境时,个体有可能将这种不稳定状态内化为指向自我攻击的攻击性,导致自杀结果。这与Gabriel[15]的研究结果相似,自杀行为和攻击行为有关,减少攻击行为是有效的降低自杀的一种途径。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对于减少大学生自杀意念及预防自杀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可以组织与本专业有关的活动;二是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减轻危机源,学校辅导员应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开通免费的心理热线等,为学生提供广泛而强大的心理社会支持系统,减少自杀意念出现的频率;三是提供一些体能比赛,有利于大学生释放压力;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增加一些幽默活动[16],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最终达到预防大学生自杀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Donnell HO,Wilkinson E.Prevention of suicide in Northern Ireland.Mental Health Practice,2012,15(8):25-29.

2. Kim SW, Yoon JS.Suicide,an Urgent Health Issue in Korea.J Korean Med Sci ,2013,28:345-347.

3.Philips MR, Yang G, Zhang Y, et al. Risk factors of suicide in China:a national case-contral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Lancet,2002,360:1728-1736.

4.Nordstrom P,Samuelsson M.Suicide analysis of suicide risk after attempted suicide.Acta Psychair Scand,1995,91:336-340.

5.汪伦,杨鑫铨.大学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40-342.

6. Kleiman EM ,Riskind JH.Utilized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steem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Suicide Ideation.Crisis,2013,34(1):42-49.

7.郭梅英,魏广东,张玉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原生家庭遏制焦虑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0,31(3):289-290.

8.艾明,陈建梅,王敏建,等.冲动性和攻击性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1):650-655.

9.夏朝云,王东波,何旭东,等.自杀意念量表信效度评价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12,2(33):144-146.

10.戴晓阳主编.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7: 90-94.

11.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等.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中国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0):607-613.

12.王冰蔚.自杀意念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2,8(28):1086-1088.

13. Chung SS, Joung KH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ed Suicide: Comparative Study of Korean and American Youth.The Journal of School Nursing,2012,28(6):448-458.

14.龚幼龙,严非主编.社会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2:67.

15.Diaconu G,Turecki G.Family history of suicidal behavior predicts impulsive-aggressive behavior levels in psychiatric outpatients.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09 ,113: 172-178.

16.Tucker RP, Wingate LR,Victoria M. O’Keefe VM,et al.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humor sty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predictors of suicide and suicidal ide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3,54:610-615.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攻击性意念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LIVING the DREAM
涓滴意念汇成河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