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种语言间术语翻译之策略

2014-04-03黎东良孙春叶

中国科技术语 2014年3期
关键词:等值德语法语

黎东良 孙春叶

(1.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山东威海 264209;2.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文登支公司,山东文登 264400)

引 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多语种间的术语互译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对1979—2011年我国学者关于多语种间术语翻译策略方面的研究进行跨库检索,相关研究成果甚少。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经典著作和文学名著的翻译等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仍然紧缺[1]。

笔者根据自己在欧洲生活期间开展的一系列翻译实践的经验,就多语间的术语翻译策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 多语种术语不等值是客观存在

在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这里有必要弄清下列术语的意思:专业术语、等值。专业术语(Terminus,Fachwort,Term),根据德国标准 DIN-2342,指由作为术语学要素的一个概念及与其定名相配套的结合体。等值(¨Aquivalenz,equivalence)在语言学里指的是两个概念等价[2]。

众所周知,“等值”问题是中外翻译工作者、研究者最关心的翻译问题之一。斯内尔·霍恩比(Snell-Hornby)在她1994出版的论文集里发表了“等值的幻想”一文[3],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3],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

共同语(Gemeinsprache,common language)指的是标准语或者通用语[4]。它和专业语(Fachsprache)或者英语里的特种用途语言(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是有区别的。一提到多语种里的术语等值问题,就必须区分多语种里共同语中的术语等值问题和专业语中的术语等值问题。限于篇幅和个人水平,这里只能简要讨论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以及汉语里共同语与专业语里的某些术语不等值问题,因为找出不等值的术语比找出等值的要难,要费时。

我们在进行翻译和教学时,限于交际对象和工作范围等,进行双语(如德英/英德、汉德/德汉、英汉/汉英)互译或教学是最常见的,一般不会要求某一个人把德语的文章立即翻译成英语、汉语或西班牙语。之所以出现术语不对等,主要还是因为各种语言是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对事实进行概念划分的。例如,颜色词作为共同语里的一分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彼此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在色谱中,一种颜色是逐渐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的,因此,颜色本身并不提供普遍有效的划分标准。所以,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时会存在显著的意义重叠和差异。例如,“红色”象征在汉德语里引起不同的正面或负面联想。“红色”在汉语里可以引起以下正面联想:首先是成功、顺利,如走红,唱红,大红人等;其次是象征事业兴旺发达、成功圆满,如开门红,红运,红榜等;再次,红色在中国的戏剧脸谱艺术里象征忠义、坚毅、勇武等,如关羽的脸谱多为红脸或红色为主。负面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红”有血的联想,如“血红”“猩红”等;二是用“红色”来表示恼怒、害羞,如“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德语里的红色也有如下正反面联想:正面联想之一是表达温暖,希望:etwas durch eine rosarote Brille sehen(乐观地看待某事);正面联想之二是成熟:die Johannesbeeren wurden schon rot(醋栗熟了);负面联想是没有钱,身无分文:Ich habe keinen roten Heller。英语里的red(红色)在英语国家也与喜庆有关:有red-letter day(值得纪念的日子),还有the red carpet(用于象征隆重欢迎或关注),to point the town red(指在公共场合狂欢痛饮,多指夜生活中的狂欢作乐)。但是,红色有时指别的东西:the red-light district(红灯区),running a business in the red(经营亏本),red tape[5](指繁文缛节)。又如法语中的fleur(花、花朵)一词在德语中的对应词是Blume(大花,如牡丹)和Blüte(小花,如野菊花);法语 peau(皮肤、毛皮)对应的德语词是Haut(皮肤,用于人)和Fell(毛皮,用于动物)。另一方面,德语中的Uhr(表、摆钟、时钟)一词在法语中的对应词则有三个:montre(表)、pendule(摆钟)和horloge(时钟)。

上面我们简要讨论了多语种里的共同语词汇中术语不等值问题;类似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出现于各个专业领域内。譬如,在法律术语里,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如电子数据处理、化学以及机械制造等)内的专业语就是如此[6]。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欧根·维斯特(Eugen Wüster)在他1968年出版的《英法机床词典》中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机械制造行业内的专业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多大的区别。这里仅举一个从该书中摘选出的例子:英语中的两个释义清晰的专业词汇key(键)和cotter(销),在法语中却只有一个包含前面两种意义的对应词 clavette(键、销),德语中的对应词则是Keil。

有的则涉及术语重叠的情况。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Hjelmslev)就曾用三种语言比较的形式对这种现象做了直观的说明[7],如下表所示:

法语 Arbre(树) Bois(木) Forêt(林)德语 Baum(树) Holz(木) Wald(林)丹麦语troe skov

这个表格告诉我们:在德语和法语里这3个术语是对应的,可是在丹麦语里,troe可能是树,也可能是木,skov则可能是木和林。

有些词虽然德语和英语里都有,例如Inflation/inflation(通货膨胀),对于这个词,两国人民,尤其是年长的德国人和年长的英国人或者年长的美国人所理解的未必一样。德国作家伯尔曾在他的小说里谈到这个问题。历史上,发生在德国的Inflation比英美的要严重很多[8]。又如,若想把德语中的 Gemütlichkeit①、法语中的 esprit②和英语中的gentlman③准确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则是非常困难的。关于这一点,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夫·施瓦策(Christoph Schwarze)曾在对比词汇学里对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做了系统的论述[9]。

总之,多语种之间的这种术语不等值是客观存在的,不应回避它,而是要积极面对它,研究它。

二 针对多语种术语不等值问题拟采取的翻译策略

既然语言之间存在着术语不等值问题,那么,在进行翻译时就应该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使我们的交际成为可能。笔者认为,下列策略应该值得考虑、借鉴:

对策1:从出发语里借词或进行翻译借仿、在目的语中新造定名与建立解释性等值。

如果两种语言的术语差异很大,基本上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在另一种语言里对这个术语进行复制。首先是从出发语里借词或进行翻译借仿。例如汉语里的“闪电战”“扬弃”就是直接从德语里借用的[10]。又如北美的 drugstore和瑞典的 ombudsman,这些概念内涵在出发语的语言区中特别典型并因此也很难翻译时,那么就采用借词法,译成“药品与杂货店”“民告官”。汉语里的麦克风(microphone)、雷达(radar)也是这方面的表现。再如有些概念无任何变化地被吸收进德语里如Test、Computer、Know-how、joint venture 等。

翻译借仿(loan translation,Lehnübersetzung)指将一个外语概念的各个组成部分逐个对应译成本国语。例如,汉语里的“超市”“峰会”,就是从英语里的 supermarket、summit(meeting)借译的结果,在德语里,它们则是Supermarkt、Gipfeltreffen;又如将英语的contact lenses译成德语的Kontaktlinse。

其次就是在目的语中新造定名。在目的语中,新造定名的情况在某些语言里有特别多的例子,这是因为它们是人们对其进行不懈的语言护理和语言计划的对象。例如汉语里以前没有“平底锅”“煎锅”,汉语的“锅”都是深凹型圆底锅,也就是英语里的wok,这些“平底锅”“煎锅”其实就是根据英语里的pan新造的。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就会发现很多关于“平底锅”的词条,这是不争的事实。汉语里的“软饮料”“软环境”等也是来自英语里的新造定名:soft drink、soft environment。

譬如在法国,计算机技术领域内的主要术语的英语定名都被系统地用法语定名取代了,如hardware(硬件)被 matériel取代了,software(软件)被logiciel取代了。在西班牙加泰隆语里也有类似的例子,其对应词分别是maquinari和programari。政治领域内的一个德语例子就是:英语中的nonproliferation treaty(核不扩散条约)被转译成德语Atomwaffensperrvertrag,而没有用一个翻译借仿词(如Nonproliferationsvertrag或类似的词)。

最后,解释性等值的建立。例如德语里Kleintransformator(小型变压器)和Grosstransformator(大型变压器),其派生的下位概念只在德语中出现过[11],德国学者阿恩茨特(Arnzt)认为,必须新造出与上述德语词Kleintransformator和Grosstransformator相对应的英语词small power transformator和large power transformer的下位概念:miniature transformer,medium power transformer,power limit trans-former。

对策2:在进行双语互译时,每次以双语中的某种语言或相关领域为基础,把两组概念体系并列起来,用以制定出一种彼此分离的双语概念体系来。

在某些领域,比如法律领域,术语不等值问题很突出。中德学者曾经就德语法律词汇Gesch¨aftshandlung如何翻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笔者在德国汉堡州初级法院做翻译6年。发现那里的法院设置跟国内不一样。以中国威海为例,法院体系是:初级法院(威海乳山初级人民法院、文登初级人民法院、高区初级人民法院、经区初级人民法院、荣成初级人民法院)、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德国汉堡州却只有Amtsgericht(初级法院)和 Oberlandesgericht(州最高法院)两级[12]。由于国内的相关研究是零,中德法律术语的差别究竟有哪些,有多大,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又如,在德语里按效果来划分起诉种类,这些概念在法语里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杜塞/弗莱克(Doucet/Fleck)在1994年出版的《法律经济语言词典——第2部分:德语—法语》(简称 DF)[13],蓬托尼耶(Pontonnier)在1997年出版的《德语法语经济法律贸易词典》第一卷[14](简称PT)和国际法律与行政研究所1982年出版的《国际法律与行政语言手册[15]》(简称RV)分别为给付诉讼、确认诉讼和形成诉讼提供了如下的对应词汇:Leistungsklage(给付诉讼);在DF里,其对应词为action en exécution d’une prestation(给付执行诉讼);在 PT里,其对应词为 action en exécution d’une prestation(给付执行诉讼)或 en fourniture de prestation,给付供给诉讼);demande aux fins de prestation(终止给付诉讼);demande à fin d’exécution(终止执行诉讼);在RV里,其对应词为demande aux fins de prestation(终止给付诉讼)。

关于Feststellungsklage(确认诉讼),在DF里是action en constation d’un droit ou d’une prestation(权利或给付的确认诉讼);action en vérification(查核诉讼);在PT里是 demande en constation(确认诉讼);action en constat(证明诉讼);action en constation d’un droit(权利确认诉讼);action en reconnaissance(de qc.)(对某事的承认诉讼);action déclaratiore/négatoire(宣告诉讼/反对地役权之诉的诉讼),在RV里,其对应词为demande en constatation(确认诉讼)。

关于Gestaltungsklage(形成诉讼),在DF里是action judiciaire tendant à faire modifier une situation juridique(力求改变法律条件的司法诉讼);在PT里是action constitutive de droit(权利合法诉讼),在RV里,其对应词为action constitutive(建立权力诉讼)。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让本国的法律工作者能够真正理解他所不熟悉的国外的法律概念[16]。概念体系在法律术语中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在这里甚至更是如此,它对于澄清和说明法律领域的专业文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为了说明两种概念体系的差异和一致性,若把两种概念体系用图解的方式相互重叠地放到一起,这既不会永远可能,也不会总是有意义。当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大的时候(如前述的那种情况),也许更有意义的做法是,每次以双语中的某种语言或法律体系为基础,把两组概念体系并列起来,用以制定出一种彼此分离的双语概念体系。

对策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建立相关的术语数据库,来解决概念的不同。

这里要特别介绍国外同行的经验,也就是“关于德语意大利语法律和管理术语的术语数据库”,简称“博森术语数据库(Bluterm)”。该数据库是1994年由位于意大利讲双语的南蒂洛尔省的博森欧洲研究院建立的[17]。

针对意大利语和德语公司法概念的不对等,研究者们就设想通过建立术语数据库加以解决。他们的出发点是:既应该对一个熟悉德国法律的读者讲清楚一个意大利法律中的概念,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在意大利的南蒂洛尔省,德语和意大利语都是具有同等地位的官方语言。在这里,人们以意大利法律为基础,为capitale sociale(公司资本)确定了一个一对一的德语对应词Gesellschaftskapital;在形式上,它很有意识地与德语中的不完全对应词区别开来。所有这些有关capitale sociale的信息在博森术语数据库中都能找到。capitale sociale=Ge-sellschaftskapital,属意大利法律体系,在意大利南蒂洛尔省的语言中使用,指的是总额由合股契约标明,用定量的货币表示,可以是许诺(认捐)资本或股东执行的价值交纳资本。与此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建立公司必须投入不少于两千万里拉的注册资本。这个意大利术语capitale sociale在德语里有几个相近的术语。上面的等号表示与意大利法律秩序相关的术语在两种语言中意义完全一致。为了标出其德语概念的差异,在建设术语数据库时就可考虑用加号或减号来表示意大利法律和德国法律之间的概念差异:+/-Grundkapital(注册股份资本),是德国法律体系里的术语,指一个股份公司在最初建立时由股东投入的最低注册资本。注册资本被分解为股份。+/-Stammkapital(原始资本),德国法律体系指有限责任公司的资金,它相当于股份公司的注册股份资本。Stammkapital是由股东的共同投资组成的,其最低限额为5万德国马克[18]。

对策4:双语术语翻译时既要突出其区别,也要注意译名的统一性。

关于这一点,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上面提到的关于德法法庭术语的对应词问题,翻译者以及术语工作者就面临着选择[19]:在将一个名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他是否应该将存在于两种体系之间的类似性以及基本的区别都表达出来。对于这两种情况,B.蓬托尼耶在其主编的、1964年第一版的《德—法经济、法律和贸易词典》里是这么做的,即找出上述德国法庭术语的法语对应词:Amtsgericht(初级法院)相当于法语中的tribunal d’instance(诉讼法庭);Landgericht(州法院)相当于法语中的tribunal de grande instance(高级诉讼法庭);Oberlandesgericht(州高级法院)相当于法语中的tribunal supérieur(高级诉讼法庭);cour d’appel(上诉法院)或Bundesgerichthof(联邦法院)相当于法语中的cour de cassation(最高法院)。该词典的编纂者首先将各自国家完成相同任务的法院相互归类,彼此之间其他相区别的地方则用注解的形式予以说明。只是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保持前后一致,因为在“州高级法院”的译名“courd’appel”旁边还加了一个在法国并不存在的“tribunal supérieur”。

这里要特别提到德国外交部为多语种间术语所做的努力。这也表明,多语术语翻译不仅仅是译者的事。1974年,德国外交部提出了一项有关术语翻译的建议:《关于德语法院名称翻译成英,法和西班牙语的翻译统一问题》。文件提出,德国法院名称在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时应该保持译名的统一性。就德语—法语的译名,他们提出如下建议:德语的Amtsgericht(初级法院)对应于法语的tribunal cantonal(区法庭);德语的 Landgericht(州法院)对应于法语的 tribunal régional(大区法庭);德语的Oberlandesgericht(州高级法院)对应于法语的 tribunal régional supérieur(高级大区法庭);德语的Bundesgerichtshof(联邦法院)对应于法语的 cour fédérale de Justice(司法联邦法庭)。

德国外交部就此项建议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人们应该为找到一种简单的翻译方式而努力,这种翻译方式应该使德国的法院结构中各个法院的次序更容易被人理解,而不管这种翻译方式是否在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区有类似的法院功能能够与之相对应。他们还建议,原则上讲,由外语翻译成德语的法院名称应该加上括号,这样做是为了说明:假如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语言区中的法院名称能够与译名取得一致,那么这也并不表明,德国和外国的法院都必然有相同的功能。与上面援引的例子有所不同的是,提出这些建议的作者们的用意在于强调两种体系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他们也致力于定名的确立,用以帮助法国读者从某种程度上了解国外的相关法院类型的功能和等级次序。

Doucet/Fleck法律词典(1994年)就全部吸收了他们推荐的译法,并用法语对其做了补充说明。前面已经引用过的Potonnier词典的第三版(1997年)则致力于一种折中方案,即他们利用相应的说明,提供两种解决之道。如对于“Landgericht”,他们提供了两种解释:“tribunal de grande instance”和“tribunal régional”。

如果我们为法国的法院名称寻找德语对应词,那么类似的困难也会出现。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对应的德-法词组对调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这样做的前提是,两种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必须相同。所以,在目的语(即德语)中必须找到合适的对应词,在此过程中又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的解决之道。

三 多语种术语翻译之展望

一方面,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势必导致交际、贸易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网络时代,高科技产品大量涌现。最后,为了应对全球危机,各个级别的会议纷纷在不同地区举行。如何有效地进行术语翻译、沟通,就非常紧迫了。可以预计,多语研究,多语互译,尤其是在中国必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这是因为我们的相关研究和教学较之西方起步较晚,同时,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与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我们对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的了解更加迫切。

注 释

①德语Gemütlichkeit的意思有舒适、惬意、愉快、无拘束、随和、平易近人等。

②法语esprit有很多意思,比如:神灵、精灵、妖精、灵魂、精神、思想、智力、理智、头脑、机智、才智、性格、个性、性情、意图、意愿、有才智的人等。

③英语gentlemen的意思也有很多,比如:绅士、有身份的人、有教养的人、先生、阁下、男厕所、男仆、议员等。

[1]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163-169.

[2]Kunkel-Razum K,et al.Duden Deutsches Universalw¨orterbuch A-Z[M].Mannheim:Dudenverlag,2003

[3]Snell-Hornby M.¨ubersetzungswissenschaft-Eine Neuorientierung:Zur Integration von Theorie und Praxis[C].2.durchgese.Aufl.Tübingen:Frabke,1994.

[4]Lewandowski T.Linguistisches W¨orterbuch.4.,neu bearbeitete Aufl[M].Heidelberg:Quelle& Meyer,1985.

[5]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ork:Gramercy Books,1994.

[6]Arntz R,et al.Einführung in die Terminologiearbeit[M].5.verbesserte Auflage.Hildesheim:Olms,2004.

[7]Hjelmslev L.Für eine strukturale Semantik[C].In:Naumann,H.(Hrsg.),1973.S:249 -269.

[8]B¨oll H.Inflation[C].Aus H.B¨oll,Die Angst der Deutschen und die Angst vor den Deutschen,in:Tintenfisch 9,Jahrbuch:Deutsche Literatur 1976,hrsg.von Michael Krueger,Klaus-Wagenbach-Verlag,Berlin 1976,S.9.

[9]Schwarze C.Beitr¨age zu einem kontrastiven Wortfeldlexikon Deutsch-Franz¨osisch[C].Tübingen:Narr,1985.

[10]黎东良,李慧岩,刘沙沙.源于德语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

[11] Sommerstad I.Transformatoren in der elektrischen Energietechnik:Arten,Aufbau,Funk tion und Kennwerte-Eine terminologische Untersuchung in den Sprachen Deutsch und Englisch[M].Dipl.-Arb.Universit¨at Hildesheim,1992.

[12] Constantinesco Léotin J.Rechtsvergleichung.Bd.2:Die rechtsvergleichende Methode[M].K¨oin:Heymann,1972.

[13]Doucet M,Fleck K.W¨orterbuch der Rechts-und Wirtschaftssprache.Teil 2.Deutsch-Franz¨osisch[M].5.erw.Aufl.München:Beck,1994.

[14]Potonnier G Ed.W¨orterbuch für Wirtschaft,Recht und Handel.Band 1.Deutsch-Fran-z¨osisch[M].Wiesbaden:JP Brandstetter,1997.

[15]Internationales Institut für Rechts-und Verwaltungssprache.Handbuch der Internationalen Rechts-und Verwaltungssprache-Zivilprozess Deutsch-Franz¨osisch[M].K¨oln:Heymanns,1982.

[16]Constantinesco V,Hübner U.Einführung in das franz¨osische Recht[M].3.v¨ollig neubearb.Aufl.München:Beck,1994.

[17]Mayer F.Eintragsmodelle für terminologische Datenbanken.Ein Beitrag zurüberset-zungsorientierten Terminographie[M].Tübingen:Narr,1998.

[18] Pfeffer J A.Grunddeutsch.Erarbeitung und Wertung dreier deutscher Korpora.Ein Bericht aus dem,Institute for Basic German‘[C]-Pittsburgh/Tübingen:Narr,1975.12-14.

[19]Felber H.Terminology Manual[J].Paris:Unesco:Infoterm,1984.

猜你喜欢

等值德语法语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电网单点等值下等效谐波参数计算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基于戴维南等值模型的静稳极限在线监视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