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夫主诉
2014-04-03
过年聚会,表妹又迟到了,在市里儿童医院当医生的她,每年春节都会这样。医生没有常规节假日,只要医院有患者,她们时刻都有工作。
年夜饭开始后,她才匆匆赶来,脸色特别难看。吃完饭,细细一问才知道她今天又被病童的家长骂了。“怎么能这样呢?”“太不讲道理了吧这些父母,哪怕担心,也不能这样吧!”我们一群平辈开始为表妹抱不平,她却淡淡地说:“这算客气的,你们没听说每年都有杀医事件吗?没听说过有专业医闹吗?现在的医生已经与尊重、信任等词汇没有关系了,反而是人人畏惧的职业。”
表妹见我们不信,特意打开网页:中国医生职业满意度降至新低,不满意的达到95.79%,仅2%的医生没有被骂过;63%的患者宁愿相信电视上的“养生专家”,也不相信手里的医生处方。
这个数据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为了证实数据的真实性,表妹补充道:“你们回忆一下,身边有没有人和医生发生过冲突,比如说医生乱开药,开高价药,说医生态度不好……”表哥说:“哎呀,有时候医生的态度是太简单粗暴了一点嘛。”表妹立即说:“那是因为你没有在医院里上过班,你知道中国医生一天要开多少个处方,问诊多少个病人吗?那样的节奏让人没办法保持温柔、细致。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医生都还是本着良心,本着医德在看病的。不信,下次单位聚会我带你们去,看看真实的医生。”
之后,我和表妹的同事们吃了几次饭,说起医患关系,一名男医生说:“男怕入错行,我现在就想转行了。你听说过2012年1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女医生在医院被砍死的事吗?”我大吃一惊,这群医生却嫌我大惊小怪,纷纷说:“这仅仅是遇害医护人员长长清单上的一个例子。”“2013年有12例暴力侵害医护人员的事情发生了,只是你们圈外人不知道而已。”
表妹则叹了口气,“要想看一个职业是不是称心,就问问从业者想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继承自己的职业。中国88.7%的医生认为收入、待遇不匹配,有45.59%的医生表示有机会就换工作,还有80%不愿意孩子从事医疗行业。”
排开极端的例子,80%的医护人员都认为自己劳累过度,在二三级医院薪酬过低。“在大多数医院,高年资的医生每次的挂号费也就10块钱。而且医院还会额定工作量,干不完就拿不到全额工资。”因此,医护人员常常不得不依靠增加工作时间,来维持基本收入。表妹说:“即便如此,一个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医生,他们的月收入也只有5000元。”
虽说5000元已经高于社会平均工资,但对医生而言,劳动和报酬不成正比。要当上医生,至少得读7年医科。即便找到了工作,也要时刻准备各种医疗业务考核。除了患者已知的工作量,还有多少是医务工作者默默付出的?
据中国卫生组织统计,中国医务人员的收入,是世界上最差的。美国医生的收入是中国同行的40倍左右,但其工作量仅是中国医生的1/4。即使是与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不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依然远远落后。最后看看离我们最近的,香港的医生收入是内地的22倍,台湾是大陆的14倍。不少人提出,医生的年薪应为公务员年收入的2倍到4倍,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到6倍,这才能符合医生的劳动付出。
医生这个职业属性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都是被社会认可、人民尊重的,收入自然不低,可为什么沾上“中国特色”,就贬值了?
看看发达国家,医生们之所以获得高收入,关键在于打破了行政垄断,市场因素得到积极释放。私人医院及诊所放开办活了,医生们成为自由职业者,流动性很大,可以多点执业。
在中国,公立医院目前占了我国所有医院的70%,其病床数目更是高占全国医院病床总数的近90%,而民营医院发展很难,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竞争。作为最重要医疗资源的医生被牢牢锁在公立医院,根本流动不起来。在这种过度垄断的环境中,医生值多少钱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由政府决定。为了降低办医成本,政府施行低工资办医策略,这才是医生们收入低的源头。
表妹对现在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感到很兴奋,的确,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破除行政垄断,彻底放开医疗市场,降低医生行医门槛和减少医生办医限制等方面多发力,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的方法。
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该如何破解?首先,要进一步推进医保,解决中国医疗行业经济的难题。其次,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架起桥梁,让每个会成为患者的普通人能听到像我表妹这样的医生的心声。
很多人认为,不管什么疾病,只要在医院接受治疗,都会获得显著的效果,痊愈也应该不在话下。但治病不从人愿,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和亲属就把原因归结是医生敷衍治疗,将不满情绪宣泄给医疗方,其实是不理智的。当我们拖着病态的身体寻求帮助时,少点戾气,相信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操守,也许身体和社会就都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