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有职业归属感吗

2014-04-03

当代工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归属感老总职场

【诉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私企当业务员。那是个小公司,总共才23个人,实行家族式管理,会计、销售主管等要害岗位,用的都是老板的亲戚。我整天在一帮称嫂道舅的环境里工作,心里极不是滋味,谈何职业归属感?

一年混下来发展无望,我心灰意冷,就辞职来到深圳。在这里我举目无亲,找工作全凭看各类小招贴。我在饭店送过外卖,在小广告公司打过杂,推销过卫生巾,还当过一段“拉保险的”……干得比牛累,挣的仅够糊口。这些职场从没把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当作人才,我们自然也不会对这样的职场抱什么希望,于是,频繁跳槽成了常态。

2009年夏天,在深圳跳了3年之后,我终于在一家很有规模的公司稳定下来,并对这个职场产生了归属感。问其因,还得从我的顶头上司关切(化名)说起。

当时金融风暴刚刚刮过,公司受到不小的冲击,上上下下阴云笼罩。但关切依旧面带笑容,斗志昂扬。对我这个办公室新人,从不呼来唤去,而是像老朋友、好兄弟一样对待。比如下班时赶上下雨,他会主动提出开自己的车送我回家。为省钱,我租住的房子在郊区,跟他家南辕北辙。为了送我,他要开车横穿南北市区,耗时耗油耗精力,但他毫不在意。再比如,见我的伙食水准不高,午饭时,他常让我陪他“下馆子”,专点鱼肉,但自己很少动筷,却让我多吃,剩下的张罗打包让我拿回去……

从第一份工作到现在,我经历不下15个职场。关切的举动让我耳目一新,更让我感动感谢,对这里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2011年5月,公司终于从金融风暴的打击中缓过来,经营迈入正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有一天,突然传出关切辞职的消息。我不敢向他询问,只能密切关注。很快就从同事口中得知,他被另一家公司高薪挖走。但这不是他的本意,他可不是唯钱是图的人。只是他儿子得了大病,好像是脑部的,治疗需要大费用,他只能离开我们向钱狂奔。

临走的前两天,关切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写了4份材料交给人事部。第一份是自己本月内需要处置的各项业务和经济情况;第二份是自己目前已经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的单位详单,附有每个负责人的地址和电话,甚至包括他们的喜好;第三份是目前自己正在争取的客户名单,附有这些单位负责人个人简历,细到谁当过兵,谁下过乡,谁离过婚等;第四份是对自己和部门业务盲区的攻关计划。

这份“临走交代”很快就到了公司老总手上,据说他看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我记得是母亲节后的星期一,老总突然要求召开全员大会,关切也参加了。会上,老总开口就说起他辞职的原委,然后拿出那4份材料,一字一句地念起来,连里面的电话号码都没放过。当最后一页翻过时,老总抬起头,冲着我们郑重地说:“一个人的品德,既可以表现在求职中,也可以表现在工作里。但大家发现没有,离职时的态度和作为,也是展示品德的舞台。这4份离职材料,就是一个人最庄严的品格宣言。这样的同志人虽离开公司,但留下的东西成了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关切同志,你一定要记住,我的公司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我的员工们永远都是你的好朋友、好姐妹、好兄弟。”

老总话刚落地,大家就在台下鼓起掌,非常热烈真诚。老总走下主席台,径直走到关切面前,两人四目相视,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我就坐在关切的身后,我听老总小声跟他说:“真舍不得呀,干不顺心了就回来,我这里就是你的老家。”

这一幕我看得清清楚楚,感到无比温暖,鼻子都发酸了。关切离职时表现的高贵品德,老总和大家的回应,都很好地折射出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我喜欢这种文化,我愿意在这种氛围里一直干下去,并竭尽全力。

【诉说】我是个农二代,从小娇生惯养,书念得不咋的,活也不会干多少。总不能呆在家里靠爹妈养着吧,所以高中一毕业,我就进城打工了。

我长得还可以,嘴也很甜,最适合的工作就是卖东西了。我也愿意干这行,3年里在7个店里干过,站档口的,站超市柜台的,还到过一家裘皮专卖店。卖过化妆品,卖过服装,还卖过手机,3年一晃就没了。我钱没攒下,人也没见有啥长进。

去年春天的一天,我路过一家童装店,见玻璃上贴着招营业员的广告,就停下脚步。店面不大,十几平米吧。从面上看,生意好像不是特别的好。我不自觉地走进去,有位30出头的女子满脸笑容地迎上来,一问,她就是老板,穿戴打扮很朴素,但很顺眼。跟她客套几句,她又笑起来,面相特别仁义和蔼。她没提更多的要求,我俩三言两语就定下来,我成了她的员工。

时间长了我发现,这个老板很特别,不像以前的那7个老板。那些老板个个像掉到钱眼里,一个比一个急,一个比一个抠。这个老板是个慢性子,对生意要求不高,比挣工资的强一点就行。货源就在本市,一般是关门后她带着我去取,有时还带着她5岁的儿子。我们或打车或坐公交,避开上下班高峰,不紧不慢地像在逛街。有时走累了,就找个小店喝杯饮料,再小坐一会儿。她的儿子特别可爱,有点像《爸爸去哪儿》里的石头,又自立又懂事,跟我玩得挺欢实。

按说休息日是开店的黄金时间,让我惊讶的是,老板一整天都不过来,还让我早上不用起太早,10点钟开门就可以,下午4点左右打烊,让我爱干啥就干啥去。我问过她休息日都做啥,她啥也不做,就在家里陪老公和儿子。

工作日她也不常来,说早上要送儿子上幼儿园。快10点时过来看一眼,聊两句就走了,临走时还不忘叮嘱我中午关一会店,让我好好吃午饭,然后眯一觉。她回家做午饭,吃完要去幼儿园看儿子。尽管园里规定家长不许在这个时间看望。但她会趁小朋友吃完出来消食的空,隔着铁栅栏跟儿子聊上几句。

我曾问过她为什么不抓紧机会挣更多的钱,她说没那个必要。开店之初把目标定得就很低,比上班挣工资多一点就行。现在这个目标能达到,何必再给自己添压力?她说这些时始终在笑,看不出生意人常见的那种疲惫和焦虑。她老公偶尔也会带着儿子过来,一家人在小店里有说有笑的,让我羡慕得直想哭。

给这样的老板当员工,真是舒服死了。我粗算了一下,就老板这种经营态度,不紧不慢,顺其自然,又雇我这个帮手,工资不拖欠一天,数额一分也不少,还给大把大把的自由时间,这店开得,不赔就烧高香了。如此做生意,见识过几任老板的我,多少有些为她发愁。

日子舒服是舒服,但焦虑不安常常袭来。老板她有家有业有房有车,可以慢下来享受从容淡定的生活。可我不行啊,眼瞅25岁了,一无学历,二无技能,三无存款,四无……唉,反正是一无所有吧。现在的我,多像温水煮着的青蛙,等危机来临时,起跳的能力就没有了。

想来想去,我在工作了10个月后提出辞职。老板有些不解,一个劲问哪不满意。我能说实话吗?只能编个理由,说爹妈让回老家相亲,我这个年纪在乡下,算剩女了。

离开她,我又投入激烈的商海,再次过起跳来跳去的生活。真是流水的老板铁打的自己,只有这位女老板让我常挂于心。她让我有职业归属感,但她的生意太脆弱,一心投靠不踏实。爹妈说我太年轻,不知好歹,可能是吧。好也罢,歹也罢,反正我已经离开了。但在她身边工作的那10个月,成了3年职场的最好时光。

【诉说】去年,我从干了7年的报纸辞职,现在在一家民企当策划总监。亲友们的评价分两类,一类理解,说记者当得再顺手,挣的也是工薪,在企业当高管,挣的是年薪。另一类是不理解,说你名校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报社干了这些年,都骨干了,辞了太可惜。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没说到点子上。也难怪,他们从没听过我的真实想法。我弃记者投民企,钱当然是个因素。当记者工资虽不高,但灰色收入不少。正是这个“灰色”,让我7年来觉得整个人都灰溜溜的。

比方说,一般单位的宣传通稿,是给记者红包的。当然不能这么叫,而是称车马费。一开始是200元,后来物价涨了,它也跟着涨,一般在300元到500元之间。大报大记者一看300元会不高兴,500拿着也不觉怎么爽。

主办单位对这笔钱其实是心有不快的。我就听过一位工作人员有意无意地说:“记者来一趟,又吃又喝又拿,回去发的稿子还是我们写好的通稿。这钱挣的,也太容易了吧!”

记者这边我见多了,鄙夷之心就上来了。有的记者一来不干别的,直愣愣地奔向工作人员,张口就问:“在哪签到?”签到意味着给个信封,里面装有三五百的票子。这哥们大笔一挥签下大名,拿过信封快速一扫瞄,就知里面的数额,然后揣进口袋,转身拿过通稿,看都不看就走人。过后你会发现,那个豆腐块的通稿,他一笔没动就贴到报屁股上了。

更有一些老油条记者,干脆单刀直入、问钱问价,甚至在活动现场当众点数,然后麻利地装进口袋,动作之娴熟连贯,让我大开眼界。

最有意思的是女记者,她们看上去都很认真。认真听会,认真采访,还做录音和笔记,见给红包会显得不好意思,推让一番,也坦然收下。我所在的部门有位大姐,12年的记者,给人特道德、特纯洁的感觉。有一次,她接到一家单位的宣传邀请电话,她先是说那单位太远太偏,部里的车都有采访任务,实在不便过去。可说着说着,调子就变了。肯定是对方说有车马费,只见她把声音抬高八度,字正腔圆地说:“我们报社就是为基层服务的,不是因为有车马费就去,没车马费就不去。如果基层有需要,工作有亮点,我打车都得去。”

第二天,她果然起大早,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去了。我直想笑,把她昨天的那一出给一同事讲了。这同事冷笑着说:“她的话你得反着听,越说不为了钱,就越是为了钱。有一次一家企业搞活动,她来晚了,没领到车马费,她气得把材料袋摔到地上。主办方慌了,连说马上补,她竟一笔一划地在人家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打款账号。”

这些都不是最刺激的。有一次,采访之后我上了一辆出租车,跟司机聊起来。他一听我是记者,火一下就上来了,嘴变得特别不干净。他说记者就是妓者,谁给钱多就跟谁。他妹夫开一小店,有个顾客吃完拉肚子。鬼知道他在那儿吃了什么,兴许还是吃多撑的呢。这家伙找妹夫要赔偿,妹夫不干,他就找来记者。那个记者可能是他的亲戚,背着相机横着走路,进门就嚷着曝光,还说工商卫生有人,能让你的店黄了。妹夫怕了,忙说好话。这记者脸不红不白地说,给500吧,不曝光了。

听到这,我已羞愧难当。司机好像还不解恨,继续说:“靠,500就能卖,你说妓不妓,还是最便宜的野妓!”我无语,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没等到达目的地,就付钱下车,仓惶逃离。说到这各位能理解了吧?7年,我在这个被称为社会良心的岗位工作,自己的良心却越来越扛不住了,只能走人。需要补充一句,我的经历是个案,7年没弄出归属感,跟我这个人的个性,恐怕也有关系。

猜你喜欢

归属感老总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小动作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职场首页
天天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