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古村寨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2014-04-02杨蕊嘉
摘 要:以桃坪羌寨的古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为案例,探讨民族地区古镇(村寨)旅游开发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就业、振兴民族地区农村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推动作用继承和对繁荣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桃坪羌寨,古村寨旅游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项目(编号:SCYZZD201101)成果,项目负责人:杨蕊嘉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境内,理县东40公里处,距成都市约180公里,岷江支流杂谷脑河畔国道 317 线旁。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悠久、建筑奇特、民俗古朴、保存完好,且唯一还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筑,而被誉为“东方古堡”。[1]2006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组织”成员之一。作为古羌文化的代表村落,桃坪羌寨越来越备受国内外旅游界、建筑美术界关注,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民俗人文旅游的重要品牌。近年来,理县通过深入挖掘古堡所承载的古建筑艺术、深厚的羌民族文化内涵和纯朴的古羌民风民俗,大力开发桃坪羌寨旅游资源,发展古羌寨特色旅游,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帮扶中心+帮扶站+帮扶点+绣工”模式,促进村民就业并提升妇女了的社会地位。
地震后,理县组织成立了县羌绣帮扶中心,实行“帮扶中心+帮扶站+帮扶点+绣工”的模式,在村里和附件乡村招募和培训妇女从事羌绣生产(组织、培训绣娘,累计组织举办羌绣培训班60余期,培训绣娘1万余人次),通过免费向羌族妇女传授羌绣制图、色彩搭配、针法等技能,广大妇女羌绣技能大幅提升,羌绣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桃坪羌寨和周边村寨有1000余人基本掌握羌绣技能,为羌绣发展打下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全期从事羌绣制作的妇女100余人,月收入达1500元,短期从事羌绣制作的妇女月收入也有300元,实现农村妇女“足不出户、增收致富”的目标,大大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为了更好的销售羌绣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村寨办起了1000平方米的羌绣坊免费提供给群众使用,产品直接在门店里进行销售,为绣娘提供了不少便利。[2]。而熟知、热爱羌文化的老人,在桃坪羌寨对外进行旅游开放时当起了讲解员,生活在景区的桃坪羌寨村民家家都办起了羌家乐,开始了旅游接待,为了羌族客栈办得更具时代要求和民族特色,提高旅游接待水平,经常组织管理人员和员工经常到杭州、丽江等地学习、考察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
2 充分挖掘古村寨羌文化旅游吸引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随着理县1996年对外进行传统文化的开发,桃坪羌寨的碉楼、村落、民居、巷道、地下水网,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和古朴的原始羌族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桃坪来旅游。1997年9月8日,理县成立理县旅游局,加强对理县旅游的管理和宣传工作,1998年7月,在巴黎举行的“世界人类种族文化纪录片节”上《桃坪羌寨我的家》获优秀奖,桃坪羌寨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碉楼、村落、地下水网、巷道、锅庄、羌绣、羌绣、羌笛、羌族多声部合唱、羌族原生态山歌、酒歌、耕地歌、劳作歌、沙朗舞、铠甲舞、羊皮鼓等原汁原味的羌文化等构成了桃坪羌寨的旅游核心吸引物。神秘的寨子,古朴的民风,让桃坪羌寨成为了影视拍摄“基地”,电影《尔玛的婚礼》、《古堡之吻》、《杀生》的拍摄和电影《九里香》、《传奇》的即将拍摄,更扩大了桃坪羌寨的影响力。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羌族文化,桃坪羌寨已连续5届举办“花儿纳吉”赛歌节,羌族的传统祭祀仪式、婚礼习俗、推杆等都搬上了舞台。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了羌族文化,通过全力打造《古羌神韵》,羌族的传统节庆、羌绣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广大群众、游客的参与互动,文化旅游项目从单一参观向参与多元化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节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桃坪羌寨旅游的发展让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羌文化,让更多的世人认识了羌族,了解了羌文化,使羌族不断地走向世界[3]。
3 科学合理规划古寨与新村,促进羌寨旅游的发展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桃坪羌寨及相关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桃坪羌寨(老寨子)被列为羌文化抢救保护性工程,国家文物局先后投入8000万元资金用于老寨庄房、古碉楼、寨门和暗道、地下水网、泰山石敢当、神秘的石砌符号、木制门锁等113个单元主体的修缮工作。文物修复设计方针对羌寨建筑的不同特点,按照建造年代、建造形式、保存的历史信息等为价值标准加以分类,编制了不同的修复方案,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修缮措施,组织培训当地传统工匠并参与文物修复,使藏羌碉楼和村寨建造传统工艺得以有效传承。按原工艺、原材料修缮后的桃坪羌寨荣获2011年度 “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4],修缮好的桃坪羌寨获十大四川最美村落称号和第三届“中国景观村落”称号[5]。同时,为促进桃坪羌寨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理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桃坪羌寨附近择址建设桃坪新村,新村项目用地位于桃坪羌寨的古建筑群的东南面,桃坪羌寨新村规划范围内用地均为南向坡地,用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新村用地南临杂古脑河,用地的西、北、东有一条狭长的自然生态果园,果园通过一条古渠与北面高山相隔,新村西面通过果园与羌寨古堡相连[6]。新羌寨不仅突出了原有羌族文化特色,而且合理、科学地规划了莎朗广场、羌餐服务、羌绣服饰等服务区块,提升了桃坪羌寨的旅游发展的服务空间和内涵。为更好服务于羌寨旅游的发展,广泛收集羌族菜品百余道,推出100道绿色羌餐尔玛贡宴,洋芋糍粑、腊肉香肠、核桃花、酸菜绞团等绿色羌餐备受旅客喜爱,羌寨旅游的功能不断完善,旅游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4 提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2002年5月,在《桃坪羌寨保护性规划》和《桃坪羌寨居民修建性详规》的指导下,桃坪羌寨的保护性改造工作全面展开, 2007年,羌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以桃坪羌寨为核心的碉楼营造技艺成功申报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桃坪羌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名录,目前正与“藏羌碉楼”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全面提升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旅游环境,提高核心景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使得旅游景区开发加强,配套功能完善,理县全力构建以核心景区为依托,以国道317沿线和梭罗沟、胆扎木沟、蒲溪、孟屯河谷精品旅游村寨为重要节点,覆盖全域的藏羌文化乡村旅游体验区,并深入挖掘藏羌民族文化资源,加快研发个性化旅游纪念品,丰富景区文化,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积极开展羌戏、博巴森根等文态展示活动,开发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旅游产品,平衡淡旺季旅游市场供需,努力构建“四季游”;着力完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健全乡村酒店(农家乐)准入退出机制;加快健全旅游行业组织体系,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协会、旅游专合组织,逐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强化旅游监管,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发展环境,提高了旅游经济效益。2013年理县旅游接待23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6.85亿元,理县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和毕棚沟景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7]。
5 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区位条件的限制,不具备发展第一、二产业的优势,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但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古镇(村寨)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人文底蕴,因此应挖掘民族地区古镇(村寨)的文化内涵,发展民族地区古镇(村寨)旅游业,把古镇文化旅游培育成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科学合理利用古镇(村寨)文化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建设为民族地区古镇(村寨)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而桃坪羌寨的旅游发展无凝为民族地区古镇(村寨)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案列参照,为民族地区古镇(村寨)旅游开发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对振兴民族地区农村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继承和繁荣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田.“东方古堡”——学者关于四川桃坪羌寨的阐释[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27):32-35
[2]桃坪羌寨旅游弘扬了羌族文化,带富了村寨群众[EB/OL].(2012-07-31)
http://www.aba-news.com.cn/Article/abyw/2012/07/31/17289.html
[3]羌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走近 “东方古堡”——桃坪羌寨[EB/OL].(2012-05-09)
http://news.nen.com.cn/guoneiguoji/185/4188685.shtml
[4]桃坪羌寨入选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EB/OL].(2012-06-26)
http://sichuan.scol.com.cn/dwzw/content/2012-06/26/content_3841210.htm?node=968
[5]桃坪羌寨荣获十大四川最美村落称号[EB/OL] .(2011-11-28)
http://www.aba-news.com.cn/Article/ably/2011/11/28/9524.html
[6] 宛克忠.承接、保护、创新——理县桃坪羌寨新村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11(9):98-102
[7]四川理县打造国际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EB/OL] .(2013-01-12)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3/01-12/4482642.shtml
作者简介
杨蕊嘉(1969-),女,四川三台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