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素描对写意人物画造型的意义
2014-04-02闫子瑞
闫子瑞
摘 要:写意人物画是国画艺术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本文通过对中外比较有影响力的画家与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在广泛阅读相关材料理论基础上,从作品的艺术语言也从整个发展现状等方面论述了素描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文中列举了当时重要的有识之士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创新、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论证了素描特别是素描中的造型对国画人物的影响之深,不但对中国画的教学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更对其绘画语言、观察方法等很多方面有着巨大影响。
其实,无论用怎么样的创作手法,都要从造型出发,把对素描的研究和学习当成写意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这基础上融入笔墨的趣味,把写意人物的形神具备,并且融合了现代的手法能更好地丰富绘画风格 ,增强绘画的独特性,更好地表现出现代人表现现代写意人物画的意义
关键词:描基础;意象造型;现代写意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由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革,西方文化不断的融入中国社会,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改变。在西方艺术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众多因素之中,素描的引入对国画人物有着重大的意义。素描作为一种训练造型能力的科目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对人体肌肉﹑运动规律﹑骨骼形状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掌握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这种能力正是他们创作的基础。文艺复兴三巨匠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说过:“素描是一切科学的根本。”俄国艺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也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人的徐悲鸿也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因素被引入到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对传统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基础训练方式影响很大,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审美观及表现语言发生了巨大改变。
1 西方素描引进中国写意人物画
1.1 徐悲鸿的引进
徐悲鸿是我国的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在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之时,徐悲鸿扭转中国画抄袭、模仿,缺乏生活气息的萎靡颓废之风而大声疾呼。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到中国绘画之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由于他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更因为他在绘画理论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艺术教育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在国际上被评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在徐悲鸿看来,要达到“写实”水平。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素描。他说“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画好素描“必须有十分严格之训练,积稿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应之用。”徐悲鸿实行中西绘画融合,促使人物画拜托程序化和模仿之气从而达到写实水平。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这一环节实现的。另外,他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又说:“写生为一切造型艺术艺术之基础。”我认为,徐悲鸿说的“写生”就是包含了对所画的物体进行“写实”的要求,或者说,也是强调通过某种方式达到“写实”的目标,它与素描有类似的作用。
1.2 蒋兆和的受影响
蒋兆和受徐悲鸿的影响,与徐悲鸿相似。蒋兆和的国画人物也是以素描和油画作为造型基础的。然而,蒋兆和与徐悲鸿不同的是,蒋兆和的更注重的是人民的现实生活的画面,蒋兆和“十分重视以线造型和笔墨性能的发挥,但却以造型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可以看出,蒋兆和的人物画为了追求造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加强素描手法。他坚持以线条造型,“线条的气脉裹挟着变化的墨色始终灌注于造型机构之中,使之流动着一种内在的韵律。” 正如蒋兆和自己强调的那样,中国画“着重线的造型,他是从形象的主要结构出发”而“以简练的线条来表现的”正是这样,决定了他的作品还是保持着仲好过绘画的审美格调和等。从徐悲鸿到蒋兆和,在挣脱“古法”的束缚,从真实地描绘对象,在融合绘画而建立现代人物画的审美形式方面有迈出了一大步。
1.3 其他艺术家对中西结合的尝试
于绘画的探索并不是单一的个人行为,是一些绘画先驱者的集体智慧。不同于徐悲鸿、蒋兆和以“写实”把素描与写意人物画相结合的是林风眠。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精华,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林风眠的画将西画的水彩、明暗画法介入国画,画面有光、明暗、立体的中西合壁的效果。在具体的创作里,林风眠的画除了水墨因素外,更多的使用了西画的色彩及明暗的语言。
“北派”画家周思聪、卢沉。他们早期接受的就是中西结合型教育,以素描造型为基础,把人物形象真实性与生动性放在第一位。虽然他们认为,素描造型的单一模式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但是,他们之所以在同辈中脱颖而出,首先得益于素描与速写技巧的严谨和扎实,得益于写生的真实与生动。我以为,他们是在这个基础上钻研传统、发挥和完善线的造型能力,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素描造型和写生能力作为他们修养的重要部分,也是他们能进行革新中国画不可或缺的资本。
还有一位对“浙派”影响很大的中西结合画家是方增先,方增先进一步把素描中的结构素描融入在国画人物的造型上。“方增先主导线性素描的教学,他的结构造型法排除了光影,但也借鉴了光影的某些效果。所以中国水墨人物画能从方增先的“结构素描”发展到现在以“线性素描”与着色相结合的方法,应该说方增先为中国水墨人物画和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教学奠定了方向正确的基础。”[2]感谢艺术前辈们的胆识,对创新不断的追求,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2 素描对写意人物画造型的影响
随着素描在现代写意人物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写意人物的面貌也呈多元化的发展,西方素描不单单影响是的表面的艺术语言,而且从更深层面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甚至是主体精神都有体现。其中造型方法的影响最大。
中国古代画论中常常强调“以形写神”、“立象以尽意”。写意人物更是“重水墨而轻造型”。主要以绘画的内在神韵为准则,即古人常说的“气韵生动”。中国古代的人物形象更注重的是象征的手法,“虽然在刻画人物服饰、衣纹的时候,特别潇洒、帅气、流畅,但到脸和头部就显得特别不协调、不自然。素描的造型准则与中国的绘画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注重造型的准确性与客观物体反映出来的情感性。西方的现代绘画的构图、变形、肌理等为中国人物画造型提供了无限的空间。通过素描对中国绘画的融合和革新,中国传统的写意人物画有了新的转变,它打破了文人画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只是形式和内容上取得的很大进步,对造型的要求也更加精确,对人体比例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和塑造。
例如八十年代以写实性水墨人物画创作而名极一时的军旅画家陈玉铭,他将素描经验作用于水墨语言。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兴有着结构素描因强化结构而产生的硬度感,也有些许光影素描的高光亮点。其代表作品《历史的定格》中沉痛的历史事件为主题,描写南京大屠杀中难以忘却的瞬间定格。结构素描中强化结构的造型理念和枯笔擦写的手法,处理满脸横肉、神情冰冷的“鬼子”。面部以扁平的渴笔交叉扫写,笔笔凸现结构,恰到好处的高光六百,是人物平添一股阴森恐怖之气。疑问的线形结构组织收了意大利画家雷纳托·古图索结构素描的影响,屈曲交错,或明晰竖简。石墨几乎不多笔迹,平铺和拓印为主的方式,烘染气氛,亦真亦幻,具体抽象并存,以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营造出时空穿越的沉痛历史感。这种结构素描对于水墨人物画创作的造型突破,有一种蓄势待发的视觉张力和归纳整体结构的概括力。
又比如现代画家田黎明光与影的敏锐感受和流动光板的迷恋,来营造自己温情淡雅的画面。将生活作为一种气象而不只是一种形象,是田黎明中国画艺术中整体性的来源。专注于形象,就会像西方绘画一样,关注造型与视觉分析,但这极容易进入一种理性的、科学的形式语言与现实主义的生活再现。其代表作《碑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严谨写实的造型表现手段,具有雕塑感的肌理取代了抒情性的线条,构图形式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从严谨的素描造型中走出来,寻找新的造型规律。
有一种观点认为“写实素描严谨的写实技法与中国人物画随意性很强的笔墨之间难以协调一致,很难解决重造型的写实精神与重神韵的写意精神在本质上的不相融性。”[4]
可是我认为造型的客观性和写意的偶然性是并没有冲突的,只要造型能力足以支撑其运用书写性笔墨自由表现人物形象,画家就不会在绘画过程中顾此失彼,心存忧虑,担心人物形象刻画失败,担心画面效果不受控制,从而会达到自由挥洒的作画状态,提高造型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个人认为,画现代写意人物画,造型是第一位的,没有了造型,笔墨再灵活,作品内涵精神都是无法传递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借鉴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吸取的是科学的素描表现手法,素描造型的融合是为了丰富国画人物的表现,要结合这传统的语言适当的加入素描元素,才能不至于把传统丢掉。
3 结语
西方素描方法的学习,除了可以是我们掌握科学、严谨的造型方法,使我们所表现的物象更加生动、真实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我们多方面的观察物体的能力,而不是用来代替笔墨。总之,素描与国画的融合,为现代写意人物带来了生机,整个世纪国画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几乎浓缩在这种人物画的革命之中,它使中国画终于摆脱了陈腐的摹袭之风,并在表现现象的强度,为现代人能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开拓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道森.徐悲鸿[H].陕西出版社
[2]田申.浅论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I].新文化史料,2009,(05)
[3]邵大箴.回忆与怀念——对卢沉、周思聪创新探索的一些认识[H].河南出版社
[4]姚路.西方素描的引进[I].美术之友,2010,(6)
[5]刁国强.论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写实语言[I]. 教科文汇,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