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电力布局保障四川电力长期可靠供应

2014-04-02韩艾池

卷宗 2014年12期

韩艾池

摘 要: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加快,重化工发展阶段特征明显,电力能源需求旺盛,电力消费总量持续扩大。但是四川电力上游产品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煤炭资源少导致发电不足的现状,严重影响到四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从中长期来看,四川今后一段时期内电力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电力上游产品供需缺口将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紧张可能会常态化。本文试从四川电力发展存在的困难分析入手,提出优化电力布局保障四川省电力长期可靠供应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发展;电源布局;电力供应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电力工业,对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四川电力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电力“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电力产量迅速增加,改变了持续多年的缺电局面。发电量由1990年的345.65亿午瓦时(含重庆市)上升到2000年的556.37亿千瓦时(不含重庆市),其中水电由1990年的148.54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年的369.05亿千瓦时。在“十五”和以后的时期,四川电力发展面临新的形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特别是加入WTO,将给我国及四川省经济与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民经济新的变化趋势将对电力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实施“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电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要保持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1 四川省电力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1.1 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保障供给压力持续增大

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加快,重化工发展阶段特征明显,能源需求旺盛、消费总量持续扩大,电力峰谷丰枯矛盾突出,保供压力持续增大。四川能源资源总量不足、人均资源少,水电资源得天独厚,受移民安置容量和生态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可再生能源资源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制约因素多,短期内对传统能源替代作用有限,煤炭资源仅约占全国的1% ,且产量受诸多制约难以满足需求,煤炭供需由“自给自足”转为“调煤入川”,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面临透支资源环境容量、过早消耗发展潜力、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四川今后一段时期内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缺口将不断扩大,中长期看能源供需矛盾紧张可能常态化。

1.2 电力供应“丰余枯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四川省水电资源丰富,大部分水电站调节性能较差,丰枯期出力差异巨大,丰水期水电大发,省内市场难以消纳;而枯水期水电出力又大幅下降,难以满足省内用电需求,枯期电力缺额将逐年增加,水电比重大、煤炭资源缺乏的能源结构特点所带来的电力供应“丰余枯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预计2015年,四川丰水期有641?-437万千瓦富余水电需要消纳,枯水期电力缺额有766-1153万千瓦需要补充。2020年,四川丰水期有562?-472万千瓦富余水电需要消纳,枯水期电力缺额有1058-1675万千瓦需要补充。

1.3 电煤供应不足,火电枯期发电能力未能全部发挥

根据前述测算,四川省 “十二五”需要在目前已核准火电项目的基础上再新建火电装机1000万千瓦。四川煤炭资源和产能不足,电煤供应紧张,受省内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安全整顿等因素影响,煤炭产能萎缩,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电煤可供资源严重不足,“十二五”末期省内可供电煤约4000万吨,可支撑装机约1500万千瓦,新增火电装机将大量依靠外省运煤,电煤供应受运输、环保和经济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火电企业的电煤供应保障较为困难,电煤供应保障能力成为制约四川枯水期电力供需平衡的主要因素,火电枯期发电能力不能全部发挥,影响四川全年电力供应。

1.4 外送通道建设滞后影响川电外送

四川水电资源丰富,丰水期发电能力远大于省内用电需求,受外送通道审批未完成的影响,电网外送通道建设滞后,导致四川丰水期富余水电外送受限,水电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也对火电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四川省内主要河流和水电集群外送通道输电工程滞后,影响水电资源尽早开发、尽早转化为经济优势。

1.5 电源与配套送出工程核准不同步,难以适应水电加快开发的需要

四川当前正处于水电加快开发阶段,“十二五”将集中投产。在国家实行电源项目和配套送出工程分开核准的机制下,不能达到电源与配套送出工程同步核准,经常出现电源项目已核准,而送出工程还未取得“路条”的情况,导致送出工程难以按期核准开工。四川在建和即将开发的水电项目大多位于西部偏远地区,送出线路距离较长,沿途分布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需要办理支持性文件种类繁杂,项目前期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核准周期越来越长,将带来部分输变电工程不能及时开工,难以完全适应水电加快开发的需要。

2 优化电力布局保障四川省电力长期可靠供应的建议

2.1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减少不合理电力需求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重点领域用能管理,加快实施工业节能改造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提高能源资源生产转化效率,积极发展多能联产联供,改造现有供能和用能设备,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用能设备,不断提高能效。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动并完善丰枯峰谷电价和差别化电价制度,推广高效节能用电设备和技术,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加强无功管理,优化用电方式。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业务和行业,确保“十二五”末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6401万吨标煤,全社会用电量控制在2800亿千瓦时以内。

2.2 依托省外省内能源资源,优化电源建设布局

为保障四川省“十二五”及以后的电力长期可靠供应,尤其是保障四川枯水期电力供应,结合四川能源资源特点以及四川交通和电网建设等方面实际情况,可考虑采用以下方式优化电源建设布局:一是大力优先发展水电,加大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干流水电基地、7个水电集群、3个航电通道开发力度,加快建设水电基地,鼓励建设龙头水库电站,力争“十二五”末水电装机达到7400万千瓦。二是协调增加四川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对应的巨型水电站平水期、枯水期留存电力电量到30%,“十二五”末增加枯期留存电力装机约603万千瓦。三是积极优化发展煤电,依托四川与省外铁路运输条件,利用省外来煤在四川适时建设一定容量的路口及坑口火电厂,利用省内煤气资源新增大型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和天然气发电电厂推动路口煤电基地、川南煤电基地、攀枝花煤电基地、川东煤电基地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约600万千瓦火电,保持水电和火电的合理电源结构。四是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等新能源发电,争取“十二五”末建设投产225万千瓦装机。五是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发电,提高四川电网调峰能力,争取新建投产70-140万千瓦。

2.3 加快跨省区电网建设,利用省外电力调节余缺

加强四川与重庆、华中、华东、西北联网规模,“十二五”期将四川与省外电力交换能力提高到1300万千瓦(不包括向家坝-上海、溪洛渡左-浙西、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推进特高压通道建设,增加四川与西北的“水火互济”交换能力,进一步提高电力电量交换能力。开辟省级电力电量交换新通道,开展四川与西藏联网工程建设研究工作。在满足省内需求前提下加大省际电力电量交换,发挥电力错峰、丰枯互济、跨流域调节、互为备用等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减少事故备用、提高机组利用效率、增强抵御事故能力。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创造条件争取“疆电入川”,提高四川省2015年以后电力保障能力,努力实现水火互补、丰枯互济,促进四川水火电协调发展。

2.4 加强水电开发与电网建设的统筹协调

加强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以科学的规划指导电站建设,合理确定装机容量,做到电源、电网协调经济发展。针对水电项目核准前置性条件复杂、周期长且不确定性因素多的情况,科学调整和修改完善项目审核规定,完善项目核准办法延长前置性文件的有效期限,减少、简化、合并有关前置性批文,适当延长前置性批文的有限期限,加快办理核准手续,增强项目核准周期的可预见性。针对当前电站送出工程需核准开工后才开始着手送出工程的审批立项及建设等工作,导致送出工程立项后的施工期相对紧张的情况,进一步加快50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的核准,优化电站送出工程的审批立项程序,与水电项目同步进行审批立项,确保电源项目和送出工程建设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