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社会课堂上彰显学生的生命亮色

2014-04-02陈晓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陈晓平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张扬个性,让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乐园。本文结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阐述了构建生命化和谐课堂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生命化课堂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的生命生长过程。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精神生活空间,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与课堂教学环境这三要素的密切关系后,我们就可以克服片面地研究教学过程,忽略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弊端,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坚定地树立以学生这个主体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并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富有生命的立体过程。

一、营造和谐氛围,构建生命化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学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教学环境,即让师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地成长发展。学生不只是一个肌体,而是一个充满自己的思想、情感、欲望、理想的生命体。让课堂成为一个自由发展的、有秩序的、愉快的、充满生机的环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听众,作为一个经常和重要的因素,他所做的除了要为学生的活动尽可能提供适宜的对象、条件与方式,更要不断地去唤醒、激励和鼓舞,而不是教训、命令和控制。教师也是其中的一员,强调“所有成员之间互通、传递信息”融洽的平等关系。在这个场所里,在交流甚至争吵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知的国内外新闻、大千世界的变化、生活的感受、心灵的沉闷等尽情的与所有成员分享,获得共识,获得理解,获得自己理性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生命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在学校里,如果学生不想、不能、甚至不敢和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学生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二、密切联系现实,建构生命化的教学内容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勾勒出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勾画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具体内容。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本课程力图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当地和本校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新课程选择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新教材《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从而建构生命化的教学内容。如教学《气象万千》部分的“季风”知识,既是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它是理解中国和世界很多地区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关键。如果教学中按照什么是季风→中国的季风气候→季风对降水的影响这一思维定势去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也只是一味地把这一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立场,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基点,逐步深化,这样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可以这样设计:(1)我们生活的地区什么时候多雨,什么时候比较干燥?(2)夏季、冬季的风分别从哪个方向吹过来?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季风的概念,并且帮助学生总结夏季风与冬季风的不同。再指出夏季风从海上吹来,带来降水,冬季风从北方陆地吹来,使气温降低,降水很少。由此,还可拓展到本地的农作物的种植,与洪涝灾害等。这样,既能成功解决这一知识难点,同时又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还可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意识,从而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老先生强调:“要研究社会史,应该从当前亲身所处的现实社会着手,历史传统本是以往社会的记录,当前社会则是此下历史的张本。历史中所有是既往的社会,社会上所有则是眼前的历史,此两者本应联系合一来看……社会就是历史进程的当前归宿,社会是一部眼前的新历史。”因此,“社会”与“历史”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领域,一方面现实社会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活动也在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学习《历史与社会》要掌握基础知识,更应当看重的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所特有的垂训、借鉴功能,学习《历史与社会》是为了了解过去,为了把握将来。如果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与社会》兴趣盎然。这样既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例如探究《丝绸之路》,在学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作用”后,接着通过对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古老的丝绸之路已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今天,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在茫茫戈壁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丝绸之路。你认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可以开发哪些新的价值呢?

学生1:旅游价值,因为沿途有很多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可以吸引中外游客观光旅游。

(师适时出示“新闻链接”材料:我国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近年联手开发丝绸之路旅游。计划将其打造成世界级的精品旅游线路。)

学生2:历史文化价值,显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师:你们说的很好,这就是永远的丝绸之路!

谈古论今,历史联系现实,以史为鉴是学史的目的。让课堂回归生活,还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彰显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见,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家园。关注生命世界,拓展精神生活空间,让学生体验生命,感悟生命的真谛,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

三、开展活动教学,构建生命化的课堂教学

教与学作为一种活动,教与学的形式都要多样化,以建构多姿多彩的生命课堂。如果说精心设计的教案是画好的树干,那么开展好的活动就是为树干添枝加叶,这样一棵大树就会枝叶茂盛,充满生机。课堂教学除了教师提问、传授知识、指导自学、知识归纳,学生听讲、作答、自学、练习等常规活动外,还应组织更多的更有趣味的活动,如知识抢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我为大家当导游、假如我是……请看《传统城市的新气象》的教学片段:

【新课导入】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是《清明上河图》,仿佛使我们回到了北宋时期,感受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下面我们请四个组的同学为这幅画或者配上文字,或者讲一个故事,或者表演一段小品,形式不限,但是无论是故事,还是小品,都要能够反映出北宋这段历史时期的特色。请四个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准备的成果。

【评析】

创设历史场景,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回顾历史,很有历史韵味。提供丰富的史料,使学生感知、体会有关历史现象。

【评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小品、解说、说书,朗诵宋词的形式来展示所学的新知识,这使笔者感到很意外,学生能把知识发挥到如此精彩,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只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当学生的主人,学生一定会还你一个精彩。寓学于乐,将知识内化,展现了宋代社会宏大的历史生活画面,了解当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比较分析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教学重点难点在学生活动中得到突破,再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宋元时期经济重心转移的完成,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格局的变化和城市商业、市民生活的繁荣。宋元商业繁荣的表现在传统城市出现了新的气象,以北宋都城汴梁市井街道的繁华景象为典型。商业的繁荣还带来了许多新事物。使学生体验我国宋元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和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当然,课堂活动也要讲究“变化”,学会多“变脸”。一个活动可以是多个内容,同样形式的活动可以寻找不同的组织方式、不同的切入点。活动的安排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活动的安排,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考虑到传授知识的需要、落实教学目标要求的需要,不要为了活动而安排活动,出现重形式而不重实效的弊病。

四、重视动态生成,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动态生成”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心灵对接、意见交换、思维碰撞、合作探讨,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生成价值。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纬线﹑经纬度,笔者通过设计实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师:同学们,请在发给你们的格子纸上标明你的座位的位置。

(学生很快就在图上标出了自己排与号的位置。笔者叫了几个学生报告结果,发现学生在定位时,排数正确,但算号数时有的从左开始,有的从右开始。对于这点,笔者没有简单判断谁对谁错,而是交代学生在实际生活有个约定俗成,如电影票上的座位。)

师:在教室和电影院里,我们可以根据纵向的排和横向的号来定位。受此启示,谁能想出在地球上确定位置的方法?

【分组讨论】

学生们有的皱着眉头在思考,有些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讨论,但没有结果,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于是笔者提示:“大家把格子纸环绕在地球仪的中间,注意排与号的变化。现在,谁能想出在地球上的定位方法?”

这时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可以仿照电影票上的排与号,在地球上建立类似的数据来定位。这就是经纬线﹑经纬度。”

这位同学刚说完,随即有个学生高高举起手。笔者看时间不够,本不想让他说,但一看后面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笔者只好让他说。

“老师,我们在船上怎么知道经纬度?”

这个问题是笔者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恰好用来强化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定位作用。于是笔者改变了既定的教学设计,顺便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并要求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教师应该改变以往过于强调现成结果的教学,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使他们在充分的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将头脑中不规范的知识和体验上升为科学的结论,并从中感到发现的乐趣,享受到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的预设,但生成对应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而活生生的人,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抓住课堂生成,机智调整,会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资源,这样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精彩。

总之,生命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置身其中的老师、学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在这里,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让教学在生命平衡的发展中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志雄. 关于“生命课堂”的构建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

[2] 翟永丽. 去除课堂娱乐化 重构“生命课堂”[J]. 当代教育科学,2013,(10).

[3] 董慧蕴. 争做智慧教师 构建生命课堂[J]. 教师,2013,(18).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