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甘泉润民心——富平县解决群众吃水难纪实
2014-04-02王能力王腊梅
□王能力 王腊梅
近日,陕西富平县宫里镇雷村供水工程“380岩溶井”钻探成功,正式试水。这是该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又有宫里、齐村、庄里3镇16村2.5万群众吃上了干净、卫生、放心的自来水,吃窖水已经成了历史。
富平地处渭北旱塬,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短缺县,全县水资源总量1.5亿m3,人均占有量仅170m3,不足全省的1/6,且全县一半以上地区盐、氟含量超标。当地群众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为了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供水管网覆盖面,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3处,解决了52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
兴建安全工程 让群众饮水由“苦”变甜
“吃水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再也不用接雨水了。”梅家坪镇新安村老安组郭西珍喜笑颜开地说,过去吃窖水难得很,干旱的时候窖里收集不到水,还要出高价到处买水,有时要到8km外的机井上去拉水。
说起村里人吃水的变化,邻居安明利深有感触,曾经在拉水途中把脚摔骨折过。他告诉记者,原来用水的艰难不可想象,紧张的时候,吃水都成问题,更别说洗衣服洗澡了,半盆混浊的雨水,一家人围着水盆依次洗脸,洗脸之后洗衣服,洗完衣服之后再喂猪或饮羊。现在24小时供水,一开水龙头,水就来了,我们村许多村民都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
近年来,富平县按照“开发先行、打造精品、集中供水、整体推进”的大供水思路,以开发“380岩溶水”为主要水源,科学布局全县总体规划。截至2014年8月,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省级专项资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8亿元,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3处,解决了刘集、王寮、张桥等17个镇52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用水现状,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针对山区地带,富平县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小、中、大”工程并举的措施,在人口集中区建大中型供水工程,在村庄分散的山区,就地找水源,采用单村或分散式供水工程。
峪岭管区木林峪村位于富平县北部,属山区地带。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用水成了困扰山村群众的大难题。村民无奈只能以水窖贮水,用水高峰期不得不到20km外的地方拉水,由于地方较远,群众拉水成本每立方高达40多元。该村村民田存才告诉记者:“像城里人一样吃上自来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变成现实了!”
创新管理体制 让群众吃上放心水
“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这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潜在规律。因为管理不善,导致供水工程达不到使用年限就不能正常供水的案例并不鲜见。”富平县水务局人饮办主任陈锡伟说。前些年,富平也相继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母亲水窖”等一系列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项目工程,通过打水窖等措施,初步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但是由于原来兴建的一些标准较低、集水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的水窖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部分饮水工程已到使用期限,渗漏老化现象非常严重,一遇干旱或雨水不能形成泾流时,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依旧。
为了确保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富平县始终把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完善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专业的管理机构,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水质监测,对已建成的工程,划定保护范围,制定应急预案,24小时专人值班,确保供水安全。全县11处县管专业管理机构均设立了水质日常监测化验室,每日对7项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委托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西安市监测站每半年对水源水质进行1次40项指标检测,县卫生部门每年分两次对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动态监测,县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中心每月对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进行1次21项指标检测,确保水质安全。
为充分发挥工程长远效益,富平县本着“成本+微利”的原则,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并落实维修基金,按水费5%提取工程维修基金,上交基金专户,从而使农村饮水工程逐步走上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