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违约现象

2014-04-02张少君黄代全

河南建材 2014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单位高职

张少君 黄代全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02160)

论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违约现象

张少君 黄代全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02160)

建筑类高职生违约现象日益严重,已经给个人、学校和建筑企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待大学生违约,社会舆论多持批评态度,认为大学生缺乏诚信,没有契约精神,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但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客观因素。就业和违约是一对孪生体,当社会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大学生就业上的时候,就业背后的违约也潜流暗涌,其实就业难本身就是大学生违约的一个原因。

高职毕业生;就业;违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建筑类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愈演愈烈,违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社会舆论将违约责任过度归咎于毕业生的诚信缺失,却忽视了我国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其实,绝大部分违约是大学生处在各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1 建筑类高职毕业生违约的原因

1.1 社会背景大环境原因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就业难度的增加,学校在每年九、十月就积极启动就业工作,联系建筑企业推荐毕业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创造了就业机会,但恰恰也是这种过早的签约为日后的违约奠定了时间基础。

1.2 恐慌心理,抗风险能力低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目共睹,不单是对家庭、学校影响之大,对毕业生个人来讲更是一种恐慌。对广大的建筑类毕业生而言他们也怕“毕业即失业”,于是只要能找到一个建筑单位,就拼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签订就业协议,进行“保底”。加之当前“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等就业观念盛行,使得学生更不愿意承担失业这个风险。事实证明,这种“保底”工作并非是毕业生心仪的工作,在满足“吃饱”这一状态后便开始向“吃好”状态转变。于是,还会继续逢场不落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寻找更好的工作。这样违约便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

1.3 供需不平衡,就业难

毕业生的供给量与建筑单位的需求量不平衡导致了就业难,就业难就是大学生违约的根本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毕业生都有工作,不愁没有工作,那么也就不需要“保底”,不需要选择,一般不出现违约情况的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单位与毕业生是双向选择。建筑单位的资质与毕业生的素质、单位的实际待遇与毕业生的期望值等多种因素的不匹配、不对称,所以建筑单位都想招聘优秀的毕业生,毕业生都想寻找优秀的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有签约就必然会有违约,这也是违约发生的基本前提。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绝对人数逐年增加,建筑单位提供的岗位数相对饱和,这使得岗位的供给量小于毕业生的需求量,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显得艰难。对用人单位来讲,他们已经习惯从百份、千份简历中选择数十名毕业生参加面试,最终可能只聘用几个毕业生。找工作已成为“海选”。面对这严峻甚至残酷的就业形势,建筑类高职毕业生不得不“骑驴找马”,先给自己一个单位保底,再慢慢寻找自己心仪的单位。

1.4 建筑行业工作特点

建筑行业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作环境较差,工作辛苦。对于90后的高职毕业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毕业后长期在户外工作,每天上工地,吸灰尘,日晒雨淋,部分学生希望得到轻松一点的工作而违约。

2 正确对待高职大学毕业生违约

毕业生的违约会给单位、学校、个人带来影响。但大学生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追求好工作、好生活是他们的诉求,也是他们的权利;然后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同样有实现个人期望的权利、违约的权利。其实,高职大学毕业生也只是普通的求职者,大学生违约本质上和求职者的跳槽是一回事,不存在毕业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还违约。因此,针对违约现象的增多,不应一味地采取围堵、批评的方式,要以客观的态度认识违约现象。违约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违约现象的认识多限于消极方面,没有认识到违约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违约有利于人尽其才,发挥特长。违约是在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毕业生为首次择业,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考虑不周全,如果确实是因时间仓促或某种因素而导致毕业生与一个不能很好发挥其才能的单位签约,这种违约是有利的、积极的。其次,违约也是就业市场的需要。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市场的自动调节,而人才的流动平衡就需要违约的存在。违约也是毕业生与建筑单位双向选择、毕业生自主择业的体现。最后,违约可以推动就业制度和观念的改变,促进就业制度的完善、就业政策的优化。

3 应对违约的措施

违约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完全杜绝违约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的。用人单位只能防止违约的不合理增多,减少不必要违约的发生,允许一定违约的存在,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完善就业制度、制定就业政策、创造就业环境,来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最终减少不合理违约。

3.1 统筹安排招聘时间,将招聘的集中性和延续性招聘结合起来

统一规划毕业生签约时间,帮助他们解决时间冲突。用人单位提早进校招聘是无法避免的情况,学生在确定好单位后也急于和建筑单位签约,因此,适度控制招聘时间和就业协议书的发放、签订是必要的。用人单位的大批校园招聘会一般在秋冬季节,在这个时节学校应尽量将同类专业、相似资质的单位集中安排在一起招聘,让学生了解尽可能多单位,在充分比较之后选择自己心仪的单位。相对于秋冬季节,春季的招聘较少,此时应当根据学生自身条件、目标定位、专业情况举行专场招聘会;或根据单位的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陆续开展招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应聘。

3.2 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树立正确就业心态

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帮助毕业生整体把握建筑行业形势,从容对待就业压力。教育学生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而不拘泥于眼前利益。在毕业生教育工作中,应认真组织毕业生学习有关就业方面的政策,及时向他们传达各级政府和学校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使他们心中有数,总体上把握就业方向,消除浮躁心理和恐慌心理,避免急于求成而保底签约。

总而言之,大学毕业生违约是学校和建筑企业不愿意看到的情形。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不少人认为应当加重违约惩罚时,我们应开阔思路,从解决就业入手,重点做好各项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将不合理违约防范于未然。与此同时,高职毕业生也会从根本上获利,社会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形成一个一举多得、多方共赢的局面。

[1]高玉峰.浅谈大学生违约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21).

[2]刘玉芳,刘金祥,张春雨.浅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违约成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

[3]石莹.宽容对待大学生违约[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

[4]潘玉芹,管亚军.大学生就业协议违约现象剖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猜你喜欢

毕业生单位高职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填单位 要推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看错单位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协办单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