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6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护理体会

2014-04-02陈南南邬文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药物

鲁 苏,陈南南,陈 璇,邬文君

(连云港解放军149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42)

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特别是脑梗死发病比例明显多于脑出血,我科近2年来收治脑脑梗死病中有近20%病人出现卒中后抑郁,现就脑梗死后抑郁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讨论。

1 一般资料

1.1 基本情况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1-07-01~2012-12-31住院的335例诊断脑梗死,男165例,女170例,均通过抑郁自评量表,分值≥30分者诊断脑梗死后抑郁[1],共诊断有66例占19.7%,年龄40~86岁,平均64.7岁;年龄40~59岁16例占24.2%,60~79岁47例占71.2%,80岁以上3例占4.6%;其中男22例,发病率13.3%(22/165),女44例,发病率25.9%(44/170),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与文献报道相一致[2]。

1.2 疾病诊断情况

疾病诊断1~9种,平均3.6种,除脑梗死之外最多的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各种感染(副鼻窦、咽部扁桃体、肺部、泌尿系等)。

1.3 药物使用

1~3种,主要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氟西汀、帕罗西汀、盐酸舍曲林、舒乐安定等。

1.4 住院时间

5~61d,平均16.9d,住院1周以内有2例占3%,1~3周有46例占69.7%,>3周有18例占27.3%,出院后3~4周通过的电话随访,患者抑郁减轻,未发现病情恶化者。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2.1.1 针对病情恐惧方面: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特别是对于优势肢体功能受损严重者(左利手或右利手),患者容易产生明显的恐惧及不安情绪进而出现加重或诱发抑郁症状;对于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新入接待时护理人员特别是责任护士应主动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给予恰当的称呼,协助患者送入病房取恰当舒适的体位,使患者及家属消除陌生、恐惧感,让患者对医生护士产生信任,配合住院期间的治疗[3]。

2.1.2 针对悲观绝望心理:脑梗死在优势半球受损时容易出现失语、失用、失明、进食不能、二便异常等,患者极易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认为失去生活的价值及意义,有些在短期内出现厌世情节,针对这类患者护士应该经常巡视病房,鼓励患者说出其内心感受,向病人详细介绍疾病的类型、分期及各个分期的治疗效果,介绍与本病相关的其他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使病人增加疾病恢复的信心。

2.1.3 针对不良刺激方面,俗话说得好“一人中风,全家发疯”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不少脑卒中患者家属对于该病同样缺少专业认识,也是沉浸在不安、焦躁等气氛中,对于这类患者护理方面应该重点在减少刺激源方面做工作,建立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脑卒中急性期应该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家属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经济费用的问题,这样容易给患者增加思想负担,特别是家庭经济相对困难者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我们应该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得到应有的关心和支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维护和增强患者的自尊心及对自我价值的体现。

2.2 临床护理与健康宣教[4]

2.2.1 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患者缺乏脑卒中相关知识和不重视就诊时间的问题非常显著,首先让患者了解脑卒中的先兆及临床表现,教会他们认识卒中的危险症状和体征,如一侧肢体麻木,言语模糊,流涎等等,加强对脑梗死的分型和危险因素应该认识,告知患者尽早就医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脑梗死如果能够及时溶栓治疗,可以大大减少残障的发生。

2.2.2 饮食方面指导: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指导病人选用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维生素饮食;少食奶油,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吞咽困难者应取坐位或头高卧位缓慢进食,饮水有呛咳患者应告知暂进食并给予鼻饲饮食,抛弃留置胃管对人有伤害的不正确想法,告知鼻饲饮食的优缺点和必要性,特别是要对家属也同时进行宣教。

2.2.3 用药方面的指导:脑梗死急性期药物大多是抗血小板、脱水降颅压、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多采用静脉输液,患者家属为方便照顾多要求采用瘫痪肢体输液,其实瘫痪肢体采用输液更易发生静脉炎和渗漏,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所以应该指导患者采用健侧肢体输液。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按时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及如何观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副作用;告知焦虑抑郁与脑梗死及高血压之间相互影响[5],服用抗焦虑药物起效时间通常在7~10d,最大作用一般在2周左右,在服药期间告知可能出现口干、头晕等副作用属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及停药。

2.2.4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病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时进行,不能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期,了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治疗一周后在康复理疗师的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最大程度的减少残障发生,尽可能的使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或回归社会,这样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抑郁的出现及减轻抑郁的程度。

总之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女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受损明显、出现残障、合并多种疾病、文化程度偏低等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对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行为干预等能够有效的改善脑梗死后抑郁。

[1]于伟玲.卒中后抑郁发病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0,24(2):434 435

[2]张忠玲,王春华,林亚新,等.脑卒中后抑郁125例多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09(5):172 173

[3]王景,李永丽,梁玉华,等.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特点分析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4):82

[4]李蕴博,周英,刘玉荣,等.护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抑郁心理及自理能力的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6):89 90

[5]张宇,魏广宽,张秀艳,等.黛立新对脑卒中后抑郁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3(4):58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