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分析*

2014-04-02陈小荣

图书馆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资源配置馆藏

陈小荣

(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 湛江 524048)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资源配置是国内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典范,其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反映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本文拟通过对国内“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及时调整信息采集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不同载体、不同类型文献的资源采集计划,合理分配经费,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要求的最佳的文献资源组合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1“985 工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分析

2007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颁布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对数字资源给予了明确界定:数字资源是指图书馆引进(包括购买、租用和受赠)或自建(包括扫描、转换和录入)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根据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数字资源可划分为电子图书(包括与图书类似的出版物),电子期刊(包括与期刊类似的连续出版物),二次文献数据库(包括题录、文摘、索引等),其他数据库四种类型。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全国39所(第1期34所,第2期5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通过访问各高校图书馆主页,对其购买引进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自建数据库资源的配置现状,按文献资源的类型分中文、外文文种进行统计分析。除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主页访问受限,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无法按要求统计外,其余37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配置如表1所示。由于各图书馆主页对数字资源揭示的深度和揭示的标准不统一,调查数据难免有所出入,但基本上反映了目前各“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配置的现状。

表1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配置调查表

1.1 购买引进数据库情况

购买引进数据库的统计以各高校图书馆正式购买的数据库为准,各种试用数据库不纳入统计。从表1可知,各高校图书馆都购买引进了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购买引进数据库数量最多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数量达577个,最少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只有54个。购买引进中文数据库最多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有145个,最少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只有15个。购买引进数据库总数200个以上的有10所,100-200个的有16所,100个以下的有11所。购买引进外文数据库最多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有423个,最少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只有41个。购买引进中文数据库占比例最多的是湖南大学图书馆有45%,最少的是北京理工大学只有15%。在调查的37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中,购买引进的外文数据库比例几乎都在50%以上,比例最高的是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达85%,其次是浙江大学图书馆和厦门大学图书馆,外文数据库比例占70%以上的图书馆有10所。说明这些高校图书馆注重与国际接轨,把握国外各学科的最新动态,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1.2 电子图书数据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其他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的数量不足。电子图书数据库最多的山东大学图书馆也只有41个,最少的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仅有6个。中文电子图书数据库最多的是南开大学图书馆,只有20个,最少的是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只有1个。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最多的是中山大学图书馆,有35个,最少的是天津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都只有2个。电子图书数据库占全部数据库比例20%以上的有5所图书馆,比例最高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有24%,比例占10%以下的图书馆有15家。

1.3 电子期刊数据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电子期刊数据库在所有数据库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电子期刊数据库最多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有153个。占全部数据库比例最大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有84%,其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电子期刊数据库比例在50%以上的图书馆有6所。这表明电子期刊数据库是“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数字资源,是师生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的参考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图书馆的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外文期刊数据库数量明显多于中文期刊数据库。

1.4 自建数据库情况

在本次统计的37所高校图书馆中,除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4所图书馆在其主页上无法找到自建数据库外,其余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建数据库。自建数据库最多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有19个,自建10个以上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有8所。这些自建数据库,都极具学科特色,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的海洋文献数据库、数字海洋生物博物馆、海洋文库;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巴蜀文化特色库;兰州大学图书馆敦煌学数字图书馆。

2“985 工程”高校图书馆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2.1 购买引进数据库重复率高

国内部分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经建立了区域性的文献保障系统,但大部分地区的文献保障系统还未建立。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各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往往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都购买了相同的数据库,如超星、书生、方正Apabi、Netlibrary、Springer等数据库几乎被所有“985工程”高校图书馆购买。

2.2 自建数据库少,特色不够突出

各高校图书馆引进的数据库总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自建数据库数量较少,极少数图书馆因技术、人力等因素,甚至没有自建数据库。“北、上、广”等教育水平较高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对自建数据库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但资源的类型比较集中,如:音视频资源库、教材教参、古籍资料、学位论文库、教师成果库等,将自身特色馆藏资源深层次开发为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并不多。大多数图书馆数据资源建设的特色及规模尚未形成。也就是说,“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根据各自学校的专业特色、馆藏特色、地域特色等建立的特色数据库不多,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偏少。

2.3 电子期刊数据库多,电子图书数据库少

在各馆所购买的数据库中,电子期刊的数量较多,而电子图书明显不够。这说明,电子图书在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地位有待提高。这种现象可能与用户使用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用户查找资源首先想到的是电子期刊,而电子期刊之外的数字资源普遍利用率偏低。这就使得各高校图书馆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引进大量的电子期刊数据库,而忽略了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

2.4 外文数据库丰富,中文数据库薄弱。

从表1可以看出,在各种类型的专业数据库中,无论是电子期刊还是电子图书,各“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都呈现出了外文数据库丰富,中文数据库薄弱的不合理状况,这种现象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是不利的,很难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3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配置策略

3.1 优化资源结构,合理配置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存储空间小、产生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的载体和种类越来越多,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能够让广大师生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同时,随着数字资源的日益增加,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在规模、类型、结构上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学科建设的需要,结合本馆实际情况,优化资源结构,科学地合理配置数字资源,满足高校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更好地为本校的科研、教学服务。

3.2 加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

目前,很多数据库存在相同资源。如有5000多种期刊重复收录在在维普、万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有些数据库还是捆绑销售,图书馆必须花昂贵的价格买下整数据库的使用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重复和浪费。各区域高校图书馆进行合作,构建一个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实时、交互性强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对各高校图书馆独立、分散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优化配置,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能够使各高校图书馆间的数字资源形成良性的互补,弥补和改善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

3.3 加强虚拟馆藏的开发,扩展资源使用范围

虚拟馆藏实质上就是网络环境中的一种电子信息资源,具有广泛的共享性。优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配置,应科学地开发、配置虚拟馆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一是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及馆藏发展需要,搜索、选择Internet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下载存到本馆或本地网络中,提供给用户,或者链接到图书馆的网页上。二是建立学科导航库。目前因特网上至少含有600个大型图书馆,400个联网的学术文献库,2000多种网上杂志,900多种新闻媒体的网络版,总计约100多万个信息源,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建立专业数据指引库,以方便指引用户查找,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

3.4 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更好地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特色数据库是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库。定位特色、选题特色是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关键。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在自建特色数据库时,应根据本馆的情况,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突出选题,充分挖掘本馆特色馆藏资源,搜集、整合各种网络信息,建设与本校重点专业相关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学科特色、馆藏特色的,技术先进、方便实用的专题文献资源数据库,更好地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4 结束语

数字资源是评价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据,已成为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心和着力点,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因此,合理配置数字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对形成科学合理的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资源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 [EB/OL].[2014-02-02].http://www.scal.edu.cn/tjpg/201311191006.

[2] 郑文晖.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40-44.

[3] 贺秀英.电子资源冲击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250-253.

[4] 李敏,王凭,白凯.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难点与实践[J].情报探索,2007(11):134-138.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资源配置馆藏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图书馆电子图书需求与馆配商联盟服务转型探讨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计划外用工:当代中国史上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