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区域化之路
2014-04-01何亚非
何亚非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和区域经济体系发展的顶层设计,与亚洲经济一体化和欧亚一体化十分契合,其中人民币区域化是这一构想的重要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人民币“走出去”初见成效
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成为各国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人民币境外流通渠道已打通,区域化拉开帷幕。
2013年四季度跨境人民币指数(CRI)创228点历史新高,显示跨境及离岸交易使用人民币活跃程度快速上升。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量超4万亿美元,成为第一贸易大国,为跨境使用人民币奠定重要基础。中国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由2011年5.5%上升至2013年11.7%,人民币成为中国外贸第二大结算货币。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5.16万亿元,同比增长61%,人民币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约60%,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30%。同年,中国银行对全球约300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70%以上认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大势所趋,30%多认为人民币国际地位以后将接近美元和欧元。61%企业计划跨境贸易结算使用人民币或提高人民币占比。
2013年,5000多亿元人民币资金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进入海外市场。其中,经常项目人民币净流出约8500亿元,资本项目人民币净流入约3500亿元。2013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8605亿元,同比增长43%。目前海外人民币资金存量逾1.5万亿元。
2013年,人民币与其他主要货币国际使用活跃度差距缩小。四季度美元活跃度指数1436,比二季度上涨2%;欧元指数981,下降3%;英镑675,上涨3%;日元422,下降5%。而同期跨境人民币指数由186上升为228,增长23%。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人民币成为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并跻身全球第七大支付结算货币,市场占有率1.39%。
2014年,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总量占比将继续提升,吸引更多国家使用人民币。其他国家使用货币互换协议下的人民币资金、增加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配置将出现新突破。这有利于深化与中国的投资贸易往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新兴市场国家则通过使用人民币挂钩中国经济,借助中国经济体量增加经济运行安全性、稳定性。
人民币区域化“东西两翼”齐发展
目前,人民币沿着贸易结算、金融交易、货币储备的逻辑递进关系,以及周边、区域、国际的演绎路径,由贸易结算向金融交易货币发展,亟须在周边增加储备货币功能,推动建立区域人民币货币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新经济体制,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将稳步推进,跨境使用人民币将更加便利。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试验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领域。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举措,平行推进货币圈内离岸中心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将推动人民币在东盟和中亚“东西两翼”的区域化进程。
东盟作为人民币“东进”方向符合人民币区域化目标。目前东盟金融机构人民币服务不断完善,东盟国家对人民币接受程度提高。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规模超2400亿美元;双方强化多层次区域金融安全网,落实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鼓励跨境贸易和投资使用本币结算;为东盟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提供更多便利;完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和救助机制;中国银行已推出新加坡元、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越南盾和印尼卢比与人民币的汇率报价。另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也为人民币进入东盟创造了有利条件。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达226.9亿美元。
下一步可推动:在东盟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外派代表联络机构,强化与东盟各国央行高层对话,建立双边货币合作管理机制,达成货币跨境兑换、调运、储备等共识;加强区域债券市场合作、金融机构互设、跨境人民币贷款,以促进区域内金融市场互相开放;支持新加坡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扩大人民币大宗商品计价能力;完善人民币投放与回流机制,逐步推动人民币成为东盟主要货币。
国际金融危机削弱了美元地位,国际经济金融力量对比变化催生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人民币区域化无疑是双赢、多赢之举,但对区域金融格局仍带来挑战。东盟是传统美元区,美国不会放弃在东盟的货币主导权。布热津斯基说,“美元的命运就是美国的命运”。维护美元霸权地位事关美国战略利益。因此对人民币向东区域化的困难要有清醒认识。
同时,人民币“西进”正当其时。在中亚及其以西地区构建人民币货币圈,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有之义,又与人民币向东区域化相辅相成,两翼互补齐发展。
“一带”上有俄罗斯、中亚、中东等国家。中国从这些国家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出口制成品,经济互补性强。中亚等主要国家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或观察员国,在加强安全和反恐合作、应对“三股势力”的同时,已启动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和货币合作需求上升。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受到上合组织成员欢迎。该地区属卢布货币区,俄罗斯与中国有推动本币国际化、构建多元全球货币体系的共识,而美国对该地区货币掌控能力有限。人民币“西进”有较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蒙古等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已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国家设立营业机构或代表处。双边和区域货币合作已起步。
人民币“西进”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推动国际石油计价货币多元化。美元在上世纪70年代放弃金本位后,之所以能长期保持全球核心货币地位,与美元成为石油等大宗商品计价货币密切相关。故美元常被称作“石油美元”或“石油本位币”。俄罗斯、中亚、中东地区是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而中国是石油主要进口国之一。人民币区域化西进,与卢布等一起成为石油计价和结算的主要货币,将提升人民币区域和国际货币地位。
应重视香港和上海的助推作用
人民币区域化有两大助推平台,那就是香港和上海。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人民币走出去的关键“节点”,地位独特。
首先要推动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制度创新,包括人民币债券市场和汇率市场的建设。就债券市场而言,可考虑将内地人民币债券市场延伸到香港;放宽赴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额度,简化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审批手续;参照QDII机制创新RQDII机制,设立人民币项下合格内地投资者制度,鼓励内地金融机构通过RQDII机制买卖香港市场人民币债券,并且同等量设置和提高RQDII的额度。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扩容将为海外人民币拓展投资和流动性渠道。
汇率市场方面,可考虑允许内地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银行入港,通过RQDII机制参与香港市场人民币外汇交易。这既有利于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汇率主市场建设,也有利于内地外汇市场市场机制完善,为金融机构管理汇率风险开辟新渠道。
上海自由贸易区具有推进金融改革开放的职能:一是通过区内利率、汇率、资本管制机制创新,倒逼中国金融改革;二是构建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助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
上海离岸市场金融职能与香港大同小异。上海在人民币债券市场和汇率市场建设上可能更具优势。推进香港、上海离岸中心同步快速发展,对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将产生重要的助推力。
总而言之,人民币区域化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步进行,将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区域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建设;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促进人民币计价债券等金融市场发展;促进中国边境贸易,加快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国外汇储备巨大,实际是向外国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却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可减少财富流失,并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