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对比 深挖寓意

2014-04-01曾雪莲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枣树小猴子柳树

曾雪莲

“听故事,学道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单元目标。小学生天生拥有一双喜欢听故事的耳朵,那些趣味横生,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活泼,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最受欢迎了。本单元编排了三篇优秀的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细读这三个故事,就不难发现它们的共通之处:赋予自然界的动植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通过对比的手法蕴涵着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于细微之处教育学生打动学生;而且通篇以对话形式展开,语言十分灵动,让学生一读就觉得有滋有味,爱不释手;再加上课文配以精致的插图,从图入手,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童趣。结合一、二学段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说说我是如何设计教学的。

一、对比人物性格,明辨是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章中的人物也往往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读者的情感体验。正面的人物形象,能让人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而负面的形象,则使人厌恶、唾弃和警示。针对不同的教材,如何对比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呢?

1.抓住学生的心理

在《小柳树和小枣树》里,漂亮的柳树和难看的枣树,在形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是学生通过文字直接能感受到的。在他们个性上的比较,却要通读全文才能揭开谜底,真切碰撞出来:爱慕虚荣的柳树和宽容的枣树。由此,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应该遵从学生认知规律,极力渲染春夏柳树的美丽,让学生喜欢这棵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的柳树。继而把时间集中到秋天,春华秋实,果树给人们献上甜美的果实,枣树重新回到学生的视线之中,得到了大家的宠爱。接着两位主角的对话,牵动着学生的心,小枣树也会像小柳树那样毫不客气地揭对方的短吗?结果当然不是,小枣树用其宽厚的心胸赞扬小柳树,还指出自己比不过小柳树的地方。这样学生立刻就明白了,最值得大家赞美的是小枣树,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能嘲笑,要宽容地对待。

2.用好对话

《酸的和甜的》这个故事里的人物较多,分别是狐狸、小兔子和小松鼠、猴子三组形象,它们的个性都很丰富。多组形象的对比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呢?从对话入手,便能做到事半功倍。小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狐狸明显是“酸葡萄”心理,吃不到葡萄偏说葡萄酸。小猴子问小兔子和小松鼠吃没吃过葡萄,它们都说没吃过。没亲自尝过就说葡萄是酸的,道听途说便信以为真。小猴子一语中的,没吃过怎么就说葡萄酸呢?学生不难明白,小狐狸做事狡猾,小兔子和小松鼠天性善良,容易上当受骗,而小猴子则事事敢做,有自己的看法。

3.联系实际

《风娃娃》里只有一个主人公那就是风娃娃,那如何形成对比呢?故事通过一个人物前后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感知分辨。文中风娃娃所做的“坏事”是十分轻微的,但对比她在田野里、小河边为农民和纤夫所作的好事,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自然便喜爱做好事的风娃娃了。至于怎样才能真正做好事,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难处。这时,联系实际能使问题更简便。风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它对于人类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人们利用风来发电,环保等其特性,人们对风自然是赞赏有加;但是风的威力是难以抵挡的,台风、龙卷风、飓风等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待这样的风,人们自然心存恐惧和讨厌。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能领会,做好事不简单要从人们的需要出发。

二、于细微之处入手,对比体会

戏剧演员往往通过一举手一投足传递着细微的情感,而一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处,往往也着眼于一字一词。

1.字词的对比

深入地理解了一个字或一个词,对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十分有用。《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小枣树以其宽厚的形象出现,文中“温和地”一词鲜明地揭示了它的个性特征。如何理解“温和地”这个词呢?“温和”的反面是“粗鲁”“粗暴”“野蛮”等,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会用换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把“温和”换成“粗鲁”可以吗?为什么?并且用示范朗读增强学生的感悟。学生立刻就会感觉到,小枣树的个性十分地温柔,对待小柳树很有礼貌,而不是那么的粗声粗气。《酸的和甜的》这篇文章里专门就字词的用法设计了练习。对比两个句子的不同:“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小猴子爬上葡萄架。”“迫不及待”一词表现了小猴子十分想吃葡萄,从个性上反映了小猴子勇于实践的特点。这对于体会文中的情感也是很有帮助的。

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要借助语境来理解。我想关注到了一字一词在文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2.标点的对比

童话故事中对话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儿童的兴趣。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语气的变化,情感的体验都是有用意的,在教授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留意标点符号的使用。《酸的和甜的》这篇故事对话十分多,也充分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个性。小狐狸十分狡猾,这折腾了半天没吃着葡萄,就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一个感叹号,体现了小狐狸的酸葡萄心理。学生如何体会这种心理呢?把“!”号换成“。”号,让学生朗读体会,相信学生便能感受到不同之处:“!”号体现了狐狸气愤不甘心,语气十分强烈;而用上了“。”号则平淡无奇,狐狸的内心活动一点也体现不了。再比如说,小松鼠回答小猴子的问题时,说:“我没敢吃,狐狸说这葡萄是酸的!”也用了“!”号,表现了小松鼠自以为自己理由十分充足,希望能说服小猴子的心理。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语文园地里面也有所体现。因此,在教授课文时,强化标点的使用,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标点所传达的感情色彩,还有利于体会文中的情感,真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编者把这三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童话故事放在一个单元里,传递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让学生在多彩的故事里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对比这种写作手法,也让童趣飞扬,种下了写童话故事的种子。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坪洲小学)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小枣树小猴子柳树
小柳树和小枣树
会治病的柳树
小柳树和小枣树.. ..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