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促生成,张扬学生个性
2014-04-01董继红
董继红
摘要:以活动促生成,把生成作为教育资源,在师生的互动中,不仅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关键词:活动 生成 个性 张扬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只有亲历了这种认知的道路,才能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感悟知识、生成文本,从而用好、学活数学知识,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活动为载体,让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期望,同时还希望得到创造的快乐。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这时应大胆探索,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整理与复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与整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网络。在这几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中,我发现注重利用活动形式来组织课堂,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复习课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的枯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例如,学习七单元“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本单元的概念比较多,有奇数与偶数、倍数和因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等,我根据本单元知识的特点,采取比较的方法来加以区分,并设计了:“让我猜猜看”“介绍我自己”“设置家庭密码”等不同形式来组织课堂。“让我猜猜看”:这个环节是教师说出一个数的特征,学生利用本单元的知识,猜出是几。当我说的时候,学生的精神都很集中,都有跃跃欲试的架势,有的学生按耐不住,已经说出来了,其他的学生也都喊出了声。“介绍我自己”:这个活动是我让全体学生从1开始报数,记住自己的号码,然后用上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介绍自己。学生的汇报一个比一个好,就连我班一直不爱回答问题的郑百键同学也把自己的学号说得有条有理,学生不约而同地给他了热烈的掌声。有的是这样说的:“我是30,我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双数,一个叫偶数,我还是自然数,我相邻的数是29和31,我还能分解质因数是2乘3乘5,这就是我。”看起来这样的形式还是比较符合学生的胃口的,学生比赛看谁说的有新意,注意力非常集中,生怕自己抢不到问题。“设置密码”:就是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设置密码,也要用到本单元的知识。是几位数就用几个字母来表示,如A、B、C、D、E、F、G、H等,设置密码的学生想办法不让同学们猜到,而猜的学生更是全力以赴,思维活跃。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活跃有趣,你争我抢。在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有几个学生跑到我面前遗憾地说:“老师我还没说呢,下次咱们接着还上这样的课好吗?”我说:“好!”听到学生的话语,我的信心也增加了百倍,这就是学生对我的肯定,对这样的课堂的赞赏。突然有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萌生了:何不顺势把他们这节课的成果展示出来呢?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呢?用他们自己的智慧生成的文本来一起学习、欣赏不是更有意义吗?
二、以生成为资源,让成果展示成为个性张扬的平台
在教学中,我觉得除了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乐于参与外,充满发现的学习过程,他们自己生成的学习成果,更会吸引他们。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他们编出来的因数与倍数知识的“猜猜看”以及设计的电话号码密码整理出来,编成一本本的小书在班级里展览,互相传阅。那样,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吗?于是我把这个想法跟学生说了,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我就顺势激励他们:“看谁制作的版面漂亮别致,新颖吸引人,如果老师要把你们的作品邮到编辑部去,看谁能最先入选发表,到那时我们自己也能出书啦,当上小小作家了。”下课后我还真有些期待他们的作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心里想,我自己也该努力为他们制作一些漂亮的封皮吧。于是我从百度里查找了几幅漂亮的图案,用相关软件进行了一些处理,彩喷打出来了,当我把一张张漂亮封皮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太漂亮了,老师你给我一张好吗?”我说:“这都是为你们做的,那下面的工作就要看你们的了,要大显身手啊!”下午,一件件作品陆续交上来了,我也被他们的作品感动了,他们不仅把本单元的知识运用得灵活自如,而且都各有特色,花边及版面的设计也是各式各样。就这样,我们班又增添了很多新朋友——那就是这些挂在后黑板上一本本漂亮的小书。学生们下课后都围着黑板去看看它们自己的作品,欣赏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增长了许多知识,为学习和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个性化的成果展示,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展,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从他们的行动中、话语里我发现:他们已深深地爱上了数学。
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搭建这样的平台,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能力,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确实体验到我学习,我快乐。只有教师在自己原先预设方案的实施中“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充满学习成长的生命气息,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实现持续生成,使课堂呈现精彩画面,充满生机。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定会走进更加灿烂的天地,让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充满新课改的气息,都能留住那瞬间的精彩。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