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怎样学好数学
2014-04-01李静芝
李静芝
摘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多和学生交流,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相信学生,学会把课上时间留给学生,留足时间给学生;教师要适度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数学知识点的整合。
关键词:交流 用时 知识整合
作为数学教师,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师,我越来越发现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简单的记公式和做题。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他们就不会再害怕数学,进而才会有兴趣去学数学,学好数学。
初中学生普遍害怕数学,从内心深处很多学生就认为自己根本就学不会数学,更谈不上学好数学了。在接触数学之前,学生就怵数学,他们本身就怀着一种抵触心理去学习,这样怎么能真正地学进去呢?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他们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只有脑袋聪明的人才能学会数学,像咱们这种脑袋跟得上进度就不错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本来就低,再加上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低下,贪玩、不求上进,久而久之,成绩一旦下去,以上这些就成了他们不学数学的很好的借口和理由了。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数学,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方法,效果还不错。
1.多和学生沟通,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一般情况下,我会在课前提前进入教室,一方面,学生看到教师来了会提前准备好数学课本,提前把要讲的内容预习一遍,这样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课上在听讲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有所侧重,不会的地方,在听讲的时候就会集中精力。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通常会在课前和学生去沟通,谈谈学习、谈谈他们对数学的看法、谈谈他们平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教师并不怕,数学教师很可爱,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教师,那学生喜欢上数学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上课过程中,教师不要有板有眼地只讲书本知识,应适度地穿插一些幽默的小笑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防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的听课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思维活性会下降,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讲小笑话不仅不会影响思维进度,相反,会增强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给学生课上留足体悟、整理的时间,教师不要一味地讲课。教师一直讲课未必效果就好,教师在课上应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学、自我整理、相互讨论,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实力。比如,关于数轴的知识点整理,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工整地整理到本上,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1)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关于绝对值的整理。如果学生真正地把数轴知识掌握了,绝对值的知识,教师稍微一点,学生就能明白,看似前面花了大时间,其实后面的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教师讲解起来就会简单得很。绝对值:(1)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2)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接下来,讲解一段时间后,要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一起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的结构框架,一起进行查漏补缺,做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我们可以先回顾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试卷,以考试的形式来完成对知识点的考查。这样学生和教师可以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整理时也就有所侧重了。把每一章节的知识回顾以后,再进行综合训练,考查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当把所学部分整体回顾以后,教师就可以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点了。
比如,学生整理的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部分: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2)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的运算:加法:(1)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0相乘得0。(3)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除法:(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2)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我发现学生整理起来还是很到位的。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只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加之正确的引导,调动初中学生的积极性,相信学生的潜能一定可以挖掘出来,并且让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