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4-04-01刘永
刘永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学生作文之所以空洞无物,关键是缺乏对事物的观察,导致了空话、套话、废话的出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多多观察生活,增加阅读量,积累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写作 能力观察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是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让他们平时坚持多观察,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一些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方法。
一、按照时间的顺序观察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有目的的观察。例如,学生写《我家的小蝌蚪》,就是按时间先后细致地观察了小蝌蚪由蝌蚪变成青蛙的整个过程,“小蝌蚪先开始长出后肢,然后又长出前肢;尾部逐渐缩短,最后变成了漂亮的小青蛙。”
二、分层次观察
这种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地进行分析观察。例如课文《观潮》的作者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成功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这样,既从整体上突出了大潮“波澜壮阔”的雄伟场景,又分层展示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美丽景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让学生抓住重点观察
在作文前,如没有明确的任务就让学生自行观察,势必走马观花,一无所得。所以在布置学生观察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对象和重点,让学生带着重点去进行观察,去自行探求知识,比如在写《记一次春游》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郊外去踏青去观察,指导学生抓住小草、春风这两个观察点,进行重点观察。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就言之有物了。
四、抓住事物特征观察
生活中每种事物都有它本身的特点。在作文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进行观察和描写。如写《一件你喜爱的学习用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要写什么?许多学生都说要写文具盒、书包、钢笔、橡皮等。于是,我随手拿起一个学生的文具盒,边指导学生观察它的特征,边不断地问:这个文具盒是由什么做成的?外形怎样?是什么颜色?分为几层?每层分别有什么作用等。学生在回答中了解了文具盒的特征。我还拿了书包、钢笔等学习文具,让学生先观察,再分析它们的特征。这样学生通过对事物特征的观察,写起文章来就有板有眼,有血有肉了。
五、按照方位观察
这种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对于要观察的事物,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如《北京》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由于观察细致得法,把首都北京既是一座拥有许多名胜古迹的古都,又是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美丽城市介绍得清清楚楚,令人神往。
六、进行远近观察
这种常用方法一般是由近到远,或者由远及近地进行观察。例如《观潮》一课,就是先从远处观察,写潮水如同“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从近处观察,具体描写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显示了浪潮的雄伟壮观,使人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七、进行多方位的观察
对一个事物要有一个准确的、完整的认识,观察时必须使学生学会多方位地观察。如从整体到部分、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早到晚等。这种观察方法也叫多角度观察法。就是对要描写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最后得出深刻的体会或比较完美的印象。例如课文《蟋蟀的住宅》中对蟋蟀住宅的描写用的就是这种观察法。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那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更激发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八、进行联想观察
在观察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观察某个事物的时候,想想那种事物跟学生眼前的事物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如果有,就可让学生把这种联想描写下来。如观察、描写春雨,能够联想到将来的丰收;观察烈士墓,能够联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观察校园两棵大榕树,能够联想到保卫校园的卫士等。
总之,观察来源于生活。在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要把观、说、写进行统一,而且要告诉学生在写一篇文章时,可以运用多种观察的方法,并启发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葛柏云.小学写作兴趣的培养[N].教师报,2009(12).
[2]佟士凡.语文学习论.[C].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3]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C].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5).
[4]李长红.引导学生走出写作困区[N].教师报,2009(12).
[5]汪玉珍.小学语文知识结构与教学指导[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