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质疑答疑训练初探

2014-04-01刘晓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榕树诸葛亮

刘晓芳

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只有善于对所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这是一种善疑的精神。在质疑精神激励下,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所发现,不断进步,才能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获得更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才能促进他们语文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寻找一切机会为他们创设质疑的条件。例如,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进行解决。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重新整理,对旧知识进行回忆复习,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索。通过不断质疑,不断解决疑问,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也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问题难度较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逐步深入地分析出问题的实质。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能独立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形成了对问题循序渐进思考的好习惯,为他们以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学生进行质疑的训练,使学生对语文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形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训练学生质疑思维的方法。

一、预习质疑,主动求解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情节丰富,通俗易懂。在进行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把自己感觉有疑问的地方提画出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在最后总结时我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让他们自主解决。学生经过讨论剩下没有解决的问题有:

1.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是《草船借箭》?有什么深刻含义?

2.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助借船且不让周瑜知道?

3.为什么诸葛亮敢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4.为什么诸葛亮要在第三天的四更时候才去取箭?

5.为什么诸葛亮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他和鲁肃“只管饮酒取乐”?

6.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

7.诸葛亮为什么吩咐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针对问题,我让学生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边朗读、边思考、边分析,再加上我的引导,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从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看出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神机妙算。通过朗读,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描写理解得更为深刻。

二、围绕课题,引疑解难

一篇文章的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用处,本文也是如此。作者运用“草船借箭”作为题目,点出来文章中讲述的主要内容是运用草船借箭。我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围绕这篇文章的中心进行讨论,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和阅读能力。

讲课时,学生以“借箭”为线索提出问题: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用这些问题作为指引,在阅读课文时,一边思考一边分析,就能在找到答案时对文章获得更深的理解。通过深入理解文章,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才能分清课文中讲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在刚接触这篇文章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并不了解,教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好奇,使他们能对阅读课文产生兴趣,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三、扣住难点,质疑释难

在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拓思维,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深入,从而把握文章内容。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意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例如,在《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着重写了大榕树的长势,讲这部分时我告诉学生,课文中对榕树的位置、大小、形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是静态的描写,并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写事物的静态。

阅读课文后学生还不太明白,提出几个问题:

1.写榕树的这部分是静态描写,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进”“卧”等动词?

2.课文中描写榕树静态的顺序是由远及从近,为什么写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时又写:“……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把远景写在近景中?

由于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并没有让学生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里边关于大榕树的语句。通过这些句子总结出大榕树的美,品味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形象地描绘出榕树的千姿百态。

四、抓重点句,设疑推导

在对语文课文进行阅读时,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进行分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才能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对文章中心句的理解,学生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重点句进行分析,还要把中心句进行整合,使中心句组成一个整体,促进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例如,《金色的鱼钩》中有一句指导员说的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句话包含的意义很深,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这句话进行展开的。在进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首先要对这句话进行着重理解,老班长是上级这句话学生都能理解,那为什么老班长还起到了保姆和勤务员的作用呢?这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找出答案。在答案寻找过程中,就是学生对课外内容深入理解的过程。在进行讲解时,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老班长是如何做的,他的这种行动代表了什么?学生通过寻找答案的过程深刻理解了老班长的动作行为都表达了对战友的关爱、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决心。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实质,知识和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教学中除了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要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只有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进步,通过质疑,学生主动对知识寻找正确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再次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学生的语文水平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信心越来越强,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榕树诸葛亮
草船借箭
榕树街121号
榕树
草船借箭
诸葛亮喂鸡求学
榕树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