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上好高中政治课
2014-04-01文凌燕
文凌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并有个性地向多方面发展,并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实际生活和社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他们是快乐的,教师才是幸福的;他们是进步的,教师才是欣慰的;他们是成功的,教师才是优秀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一、给自己准确定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试着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永远依赖于教师这根拐杖。因此,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从原来的“教”改为“导”。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千方百计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即帮学,导学,促学。在课堂上巡视、关注、捕捉、帮扶、调控。通过巡视,捕捉闪光点,及时地肯定鼓励学生;捕捉遗漏点,及时地反馈补救;捕捉疑难点,即时对学生进行学法帮扶,习惯养成;捕捉聚焦点,及时引导学生,并进行知识调控、展示调控;捕捉生命点,关注每一个爱的生命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教师没事做了,而是需要教师用更多丰富的教育智慧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能力。
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供一个概念或原理让学生认知,而且呈现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与材料,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材料,学会处理信息,进而培养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从而促使他们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在学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时,我创设的问题情景是: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惩罚咱们,有啥法子呢!”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谈谈你对上述三种观点的认识。这样把哲学与具体实际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讨论热烈,积极展示。
三、正确对待课堂学生的错误,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当然这种精彩也包括错误。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难免会出错。对待错误,能把它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吗?不能。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呢?教师应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学生犯的错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只有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正因为这样,我常微笑着对学生说:“这个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发表大家的意见,错了没关系,没有谁天生就会,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你们都不出错,还要我干嘛。”其实,这不仅仅是在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在于我有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正是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我们要让错误美丽起来。
四、通过准确点评,促进学生更好地展示
展示课,在学生展示时,教师的评价应亲切、准确。教师的评价语应发自内心,亲切而自然,像一缕春风,像点点春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的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紧,大胆说。”这样学生就不会紧张。当学生回答不正确,辞不达意时,教师应肯定他的优点和正确的地方,并亲切地予以鼓励:“再想想,表达上再准确点。”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一味地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如“讲得不错,如果声音再响一些会更好!”“知识点总结到位,如果再条理些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的课堂评价语针对性强,能提醒学生,能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通过知识建构,整体把握知识脉络
在教学时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你要学生说出某个知识点时他很清楚,但要他画出某一节甚至某一章的知识网络图时,他却束手无策。这显然不是因为学生不聪明,他们的思维敏捷甚至远远胜过教师,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解题总胜过一筹。
教师之所以胜过一筹是因为在教师的头脑中有一张庞大的、严密的、有序的、立体系统的知识网络。学生之所以无法灵活地运用、探索知识是因为他们的脑海里缺乏网络,只有一张无序的、易破碎的小网络,甚至是一些知识点而已。当他们需要解决某些问题或学习新知识时无法把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检索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真正教给学生“活”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力有质的提升。
比如:《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学完以后,我让学生围绕文化创新建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建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有效掌握知识,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围绕“创新”二字把本单元的知识串起来。文化在传播中创新,文化在继承中创新,文化在发展中创新。可见,建构知识(知识网络化)有以下好处。
1.网络化的知识最便于记忆,只要记住一个便可引出一串,可以大大减轻记忆上的负担,使书越读越薄,以致于有用的知识全在心中,使知识随时随地可以重现。
2.知识网络化之后,易于发展“联想”,即开展活跃的、科学的思维,凭借网络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演绎、推导、编织,获得新的知识。
3.知识网络化之后,有助于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达到举—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由此可见,构建知识网络对于学生灵活地运用、探索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合作、探究、展示、创新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学生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作为教师,我只有坚持及时的、科学性的教学反思活动,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从而成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