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4-01黄士斌尹红晓
黄士斌 尹红晓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优势突出,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存在着过度依赖教育技术、缺乏教育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违背“双主”原则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观念上对教育技术的误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统筹课堂能力的不足和制度上缺乏系统理想的教育技术环境。因此,通过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坚持“双主”原则,创造理想的教育技术环境以更好地发挥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与教学课程整合度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诱导学生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优化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探究条件,实现教育创新等。正是这些特点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带来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出了强大优势。但过度依赖教育技术、缺乏教育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违背“双主”原则已成为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教育技术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教育技术的现象很严重,主要表现在对教育技术的过分自信和为运用技术而教学这两个方面。
教育技术被引入到课堂后,确实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但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带来的优势过分崇拜,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过程中,传统的一些授课模式被信息化课堂模式所取代,所有的教课内容只是从黑板上搬到了绚烂的电子画布上,重点的板书内容消失了,甚至有的教师都懒得开口了。这里对技术的过分自信,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的进步,减掉了课堂板书等环节,省略了学生利用教师写板书的时间进行思考的环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也没能发挥其实际作用。
同时,正是对教育技术的过分自信,使部分教师为运用技术而教学。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教育资源来丰富课堂。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是课程内容,不管需不需要用到教育技术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完全不顾课程本身的特点,牵强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授课。部分教师只专注于进行课件演示,忽视学生的反应,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甚至有些教师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开展教学,影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缺乏教育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度融合的本质就是要实现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整合。但在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实用等现象。从本质上讲,信息技术与幻灯机、电视机、录音机、黑板、粉笔等一样,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尽管信息技术被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但毕竟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某些教师初涉此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上,忽视学生的反应,形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
有些教师不知多媒体与教学内容要充分融合,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也不考虑这节课是否适合应用多媒体,就乱用或不根据学情就直接专家讲评。有的授课内容和教材的衔接不是太好,有的授课内容和课本不一样,根本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违背“双主”原则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都没有很好地发挥,教师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教与学的交流以及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目标均无法实现。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并没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将教师的教学过程由多媒体取代,教学中不仅将录音、录像、挂图、模型等教学媒体转入电脑,还将教师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引入、概念的给出、过程的讲解、实践的操作、知识的总结、练习的巩固等教学环节统统输入电脑,而教师仅仅充当多媒体的操作工、讲解员。结果是教师成了教育技术的附庸,教师操控课堂,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作用被抹杀了。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观念上对教育技术的误解、教学实践中统筹课堂能力不足和制度上没有理想的信息化环境所造成的。
(一)观念上对教育技术的误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如缺乏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缺乏对教育技术本质和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等。
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它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但很多教师却忽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认为只要在实践中操作简单的多媒体就可以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甚至还有的教师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教育技术,更不用说对教育技术理论的了解了。正是缺乏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才会发生有的教师单一地使用一种教育技术,而且对多媒体的操作也很不熟练,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枯燥,没有生气,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还有的教师存在对教育技术和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到位,致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信息化教学中,教育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优化课堂的一种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课堂中的主角是学生和教师,教师不能成为教育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运用技术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二)教学实践中教师统筹课堂能力的不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统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控课堂的节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统筹课堂能力的不足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统筹课堂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和教学内容展示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心理适应能力也有一个过程,有的教师心理适应能力强,可以很快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融合,能够提升对整个课堂的把控能力;但有的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心理适应能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运用教育技术未能保持平衡心理,容易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恐慌心理,陷入要么排斥教育技术,要么欢迎教育技术的极端,这使教育技术不能很好地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教师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统筹整个课堂教学。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展示能力涉及运用画布、音频、视频等多个媒体技术的融合能力。教师内容展示能力的不足,会使课堂变得沉闷、呆板、无趣,影响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教师统筹课堂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缺乏理想的信息化环境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另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理想的信息化环境的缺乏。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现代的教学实践中,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实现优质课堂的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学校中的信息化教学软件资源匮乏,缺少丰富的、创新的精品课程库,就容易给教师教学造成一定的负担,没有丰富的可借鉴的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提高自我教学的水平,同时对学生开阔眼界,丰富课外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技术设备的更新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有些学校信息化教学实施得早,时间久了,许多教育设备老化了,对教育技术的投入有限,技术的更新换代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没有提高自己教育技术的意愿,当然也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技术能力的提高。这对优化课堂教学裨益甚微。
三、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效果的对策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坚持“双主”原则;创造理想的信息技术环境。
(一)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转变对教育技术的错误认识,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加强对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应用这一问题上,教师一定要分清主次,切实了解什么才是教育最根本的需要。同时学校要及时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进行测试、评估,对每个教师所具备的技术能力进行检测,适时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确保教师的技术能力能够适应教学需要。有些年纪大的教师对多媒体操作不熟,建议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
教师之间也要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尤其是要根据教学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制作好的课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且一个人的教学思路不足以满足学生对学科学习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团队中,进行资源共享,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出来,进行相互学习,争取做出优秀的教学课件。
(二)坚持“双主”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育应用过程中,不能过分扩大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忽视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学生和教师。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实践证明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最佳场所,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已经被教育家总结推广,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片面夸大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最终是代替不了教师的地位,知识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只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已。
因此,“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我们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以“学”为本原则。不少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选择和使用上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仅仅根据教师“教”和“讲”的需要来选择和使用媒体手段。有的教师直接在网上下载或借用他人课件,完全忽视了“学生为主体”“学”的需要,不利于作为主体的“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变灌输知识为启发诱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始终发挥引导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处于主体地位。信息技术只是一个中介,切不可喧宾夺主——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我们不应让“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键盘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个性发展的。
(三)创造理想的信息技术环境
如何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还要实现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整合,这就需要创建理想的信息化环境,使身处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可以设专门的课程网络资料库,配备人员进行网络资源的优化,确保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要加大对教育技术的投入。随着经济发展,网络电子教室将成为学科教育的理想场所。在人手一机的网络教室,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研究问题。现代课程改革更加强调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深度融合,不能过分夸大或忽视任何因素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警惕技术异化的现象,不断转变转念,加强学习,坚持教学中的原则,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坤庆.20世纪西方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朴成植,齐宁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3).
[4]何克抗.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关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学习与思考[R].2012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广州,2012.
[5]高磊.现代教育技术:莫把手段当目的[J].教学与管理,2013(8).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研究》([2010]-JKGHBG-0876)
作者简介:
黄士斌,信阳市实验高级中学,高级讲师,教研科长。
尹红晓,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