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2014-04-01陈春英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历史

陈春英

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以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型教学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那么,在这新环境下,如何使高中历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关于教材的处理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被教材所限制,一切以教材中心,视教材为经典、权威,一切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师生的思维完全为教材所控制,教师只是“传话筒”,教学也只是书面教材的简单翻版,基本上就是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学习教材上的历史史实,只是在机械地运用,死学死用,并不能很好地将学与用结合起来。这与现代教学相违背,不能称为有效教学。要践行有效教学理念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让学生机械学习的教材观,而是要立足教材,优化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走入历史画卷,将教学与生活、社会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收获,这样才能称为有效教学。

1.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承载历史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图片、古画、诗文、视频等等,而历史教材主要以文字为媒体来传递历史信息。这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变得枯燥,而且学生并不能全面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教材,同时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突破文字教材的限制,利用图片、纪录片、诗画等向学生展现教学内容,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历史。

2.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虽然现在历史教材具有很多的版本,兼顾到各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但仍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与滞后性,并不能完全切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学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教材与本区实际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用生活这股“活水”来浇灌历史教学这朵“花”,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向课外,由教材引向生活,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

二、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把握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富于变化的,即使课前设计周密,教师也会碰到无法预见的教学问题。如何解决?灵活巧妙地临场应变,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顺乎世界之潮流》时,很多学生都笑谭嗣同傻,他们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束手待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针对学生们的这一想法,我及时改变教学计划,就此以“从谭嗣同之死想到的……”为题展开讨论、辩论,结果有不少学生改变了原先的看法,不仅认识到谭嗣同并非不热爱生命,而是在更高意义上追求着生命,他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命运中,其人格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还意识到谭嗣同身上有许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为真理而献身精神,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变法图强的改革精神;敢作敢当,敢与邪恶(落后)势力作斗争的精神等。当有了这样的认识时,学生的情感与精神都已得到了升华。

三、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说明一切有用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知识,学生都需要获取,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知识来源、载体不光是纸质的书籍,以及教师的说教讲解、口头传授,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自学,自己实践获取知识。学习环境的也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可以在公园、湖边等。教师还应利用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正是未来社会所需求的,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

四、实施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习动力

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依据,而是要实施多元评价,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以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内化学习动机。

1.关注学习过程。不仅要看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的积极性、发言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而不是简单地以结果来评价学生。要关注过程,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来强化学生的信心与勇气,这样学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不要只是简单地看学生对历史史实记忆的结果,而是要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2.实施赏识教育。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坚持表扬与批评共进,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正如美国一位著名儿童教育学家所说:“孩子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和鼓励,而禁止、惩罚、抑阻等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基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表扬与鼓励,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设有效教学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要善于总结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构建个人的实践理论,形成自己的智慧,尝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

[2]李茂森.试论有效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性质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

[3]熊文中.新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教师如何作为[J].辽宁教育.

[4]宋玲玲.关于历史与社会课程整合的若干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