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2014-04-01温景山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温景山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也逐渐走入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范畴。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激趣作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分析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写作的作用,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注入的一股新鲜血液。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更广阔的目标。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做初步的探讨。

一、具体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激趣是关键环节,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于一身,适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只贝》这篇课文,在上课之前,我搜集了很多漂亮的贝壳和美丽的珍珠图片,在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这些光芒四射的珍珠吸引住了,然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珍珠是价值连城的,而贝壳相对来说价格低廉,你们知道珍珠和贝壳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同学们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等待老师给出答案。于是我对他们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文的学习上。

二、化静为动,辅助文本分析

在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不外乎找出重点字词、句子和段落,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或者道理,这种方法是静止的、常态的,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准确地联系生活实际和切身体验来理解文本,所以,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课文的内涵是我们比较牵强地硬塞给学生的,而不是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的理解。

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文的材料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一些抽象内容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视频、音频等迅速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去,引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共鸣,进入课文中的情景,生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悦耳的声音中陶醉,内心的情感在感人的画面中得到触动。这些动感的画面会使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变得深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西湖的绿》这篇课文的学习,看着西湖的美景,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伴着轻柔的音乐,有的学生跟着小声哼唱,释放了自己的心情,扩展了胸怀,让学生兴致盎然,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了。

三、拨动心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来说,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定格、放大和重复播放等功能,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写小动物时,利用视频播放几种小动物的形态,一些有趣的动作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理清写作的入手角度。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了多媒体播放的资料和图片,学生就不会漫无边际地空想,落笔的时候就会有感而发,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的写作能力。

四、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和探索能力,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信息量是一个必要的途径,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再生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描绘桂林美景的散文,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展示桂林的山水画面,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去体会,去领悟,去有感情地朗读。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网找找有关桂林的代表景物,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谢谢自己的家乡,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探究的精神。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新型工具,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让它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要学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莉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希望月报,2004(10).

[2]姚志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9).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编辑 薄跃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