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论治泄泻病经验探析※

2014-04-01李翠娟

河北中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论治健脾脾胃

王 琳 李翠娟

(陕西中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

医史文献研究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论治泄泻病经验探析※

王 琳 李翠娟△

(陕西中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

泄泻;三因学说;基于问题的学习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宋代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生活于北宋宣和三年至南宋绍熙元年间(公元1121—1190年)。陈言是一位医儒兼通,又精于临床的医学家,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邃,著有多部医书,其中《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一书确立了他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永嘉医派的创始人[1]。该书系我国第1部系统阐述中医病因学的专著,对后世病因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陈言在《三因方》中对泄泻进行了专篇讨论,并在其他篇章中也多次论述,首次从三因角度阐述了泄泻的病因,提出“泄泻惟利小便为佳”的观点,并阐述了治疗泄泻的基本思路,即“理中、分利、断下”,为后世医家论治泄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兹就对《三因方》中有关泄泻论述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陈言在前人病因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发挥,创立了著名的三因学说,提出“其因有三,曰内,曰外,曰不内外。以此三条,病源都尽”。对泄泻病因病机的认识,陈言亦从三因学说着眼,认为其病因仍“有内外不内外差殊耳”,明确指出除外邪致泄外,情志失调、饮食生冷、劳逸所伤皆是泄泻的病源。

1.1 感受外邪 陈言认为,感受外邪是导致泄泻的重要外因。《三因方·泄泻叙论》中云:“《经》云:寒甚为泄,春伤风,夏飧泄。论云:热湿之气,久客肠胃,滑而利下,皆外所因。”认为外感寒、风、热、湿邪等均可影响肠胃功能,而致泄泻发生,尤其是湿邪,侵袭人体后,困阻脾阳,影响脾胃运化,水谷相杂而下,成为导致泄泻的主因。

1.2 情志失调 陈言认为,情志失调是引起泄泻的重要内因。《三因方·泄泻叙论》中云:“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必致溏泄,皆内所因。”认为喜乐太过、忧郁恼怒、精神紧张皆可影响脏腑之气,导致脏腑之气耗散或气机升降出入失调,而致泄泻的发生。

1.3 饮食劳逸 陈言提出“饮食生冷,劳逸所伤,此不内外因”,认为除外感六淫和情志内伤的病因之外,饮食劳逸失常也是引起泄泻的重要原因。过劳或过逸都会使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水湿内停,引起泄泻。饮食过量或误食不洁之物,使脾胃受损,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厚味,过度饮酒,可致湿热内蕴,痰湿内停,寒气伤中,使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水谷停为湿滞,发生泄泻。故其在《三因方·不内外因证》中云:“治诸饱食脍炙,恣飧乳酪,水陆珍品,脯醢杂淆,快饮寒浆,强进旨酒,耽纵情欲不节,以胃为五脏海,因脾气以营运,胃既胀,脾脏停凝,脏气不行,必致郁发,遂成吐利,当从不内外因治之。”

2 辨证论治

关于泄泻的论治,陈言提出总的诊治思路是:“凡治泻须理中焦,如理中汤丸等是也;次即分利水谷,如五苓散等是也。治中不效,然后断下,即用禹余粮、赤石脂等是也。”认为泄泻之病,与中焦虚寒密切相关,治疗可用理中汤或理中丸;若兼内停水饮,则可用五苓散化气利水,健脾祛湿,利小便以实大便;若用上述方法治疗不效,患者仍泻下不止,则考虑加用禹余粮、赤石脂等涩肠止泻之品。这一学术观点,体现了陈言论治泄泻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的诊治思路。同时陈言还提出了“泄泻惟利小便为佳”的观点。这些都为后人论治泄泻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概观陈言治泄经验,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2.1 虚寒泄泻 对于虚寒泄泻,陈言在《三因方·虚寒泄泻治法》中列出了桂香丸、香朴丸、健脾丸、豆蔻分气饮、羊肉扶羸丸、花椒丸6首方剂。在这6首方剂中,陈言多以附子、肉豆蔻、桂心、干姜、花椒、茴香等温里药补火助阳,温中补虚为主,并配以健脾利湿、顾护胃气之品。如桂香丸中用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香朴丸中用厚朴、陈皮燥湿理气,白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健脾丸中用泽泻渗湿利水,人参、炙甘草补脾益气,顾护胃气,肉苁蓉、石斛、当归、柏子仁等补虚安神;羊肉扶羸丸中的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可益气补虚温中。在温中健脾利湿的同时,陈言还常配以赤石脂、诃子、五味子、乌梅等收涩药物,以涩肠收敛止泻,体现了其标本兼治的学术思想。纵观这6首方剂,虽都是治疗虚寒泄泻的方子,但方中并不全是温药。如健脾丸中的枯矾与白头翁及川椒丸中的黄连即是大寒之品,治泄泻不止,郁久化热致湿热臭秽,随症而配用此类药物燥湿清热解毒。此外陈言还擅长使用药食同源的药物,如羊肉、干姜、茴香、川椒、丁香等,以食为药,以食代药,药性缓和而不伤脾胃,有利于泄泻病的痊愈。在具体服用方法上,陈言也多将药物锉散或为末糊丸,空腹米汤送下,此服法宜于吸收消化,延长药效,降低毒性、刺激性,减少不良反应,对于脾胃虚弱之泄泻患者尤其适宜,由此也可见陈言临证用药之精细。

对于虚寒泄泻的治疗,除上述6首方剂外,在《三因方》卷四伤寒证治中的治中汤及卷八论脏腑虚实寒热证治所载的温脾汤、补脾汤、固肠汤、安中散等,均针对虚寒泄泻所设。其中脾胃虚寒泄泻以补脾汤为代表,药物组成以理中丸为基础,加厚朴、陈皮、草果、茯苓等理气燥湿健脾等药物;大肠虚寒泄泻以固肠汤为代表,多用石榴皮、罂粟壳、乌梅以涩肠止泻为主;三焦虚寒泄泻以安中散为代表,多用熟地黄、巴戟天、乌头、蛇床子、菟丝子、肉苁蓉等温补脾肾之品。

2.2 实热泄泻 陈言所论实热泄泻主要引《伤寒杂病论》“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之论,并指出“夫泄泻却用大黄者,乃通因通用也”。认为实热积滞,内停肠腑,热结旁流,导致利下不爽,臭秽浊垢,可选用小承气汤通因通用,因势利导,攻下热结。但同时指出“非大实热,勿轻用之”,若非实热壅滞之泄泻,则不可轻易用大黄泻下,强调临证应辨证论治,而不可一概用药也。

2.3 冷热泄泻 冷热泄泻即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常所导致的泄泻,其原因主要是脾胃受湿,尤其是寒湿蕴脾,泄利日久,食积不消,米谷不化,日久蕴而化热,导致滑泄不止,腹痛肠鸣,甚则脏毒下利,癥瘕结块。陈言列健脾散、止泻如神丸、补脾散、香姜散、戊己丸5首方剂论治。纵观这5首方剂,健脾散、止泻如神丸、补脾散中用乌头、草果、厚朴、干姜、半夏、苍术等,以温脾散寒,燥湿理气为法,主要适用于前期寒湿偏盛所致之泄泻;香姜散中用生姜、黄连,戊己丸中用黄连、吴茱萸、白芍药,此二方均为寒温并施,辛开苦降,调和脾胃以止泻,可适用于泄利日久,寒热错杂之泄泻。

2.4 时气泄泻 陈言提出:“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常道也。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六气升降,则有逆从胜复之差。凡不合于德化政令者,则为变眚,皆能病人。”认为五运六气太过不及,可“随人脏气虚实而为病”,泄泻亦然。在《三因方·五运时气民病证治》中,陈言论述到了不同年份,岁气不同,流行邪气不同,脏腑功能盛衰不同,也可出现泄泻,治疗时应根据当年五运六气之太过不及,脏腑功能盛衰,辨证论治,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凡遇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为金所复,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绝者死。”治用苓术汤,药用茯苓、厚朴、白术、半夏、草果、干姜等温中健脾祛湿。“凡遇六戊年,赫曦之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为水所复,则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血溢泄泻不已,甚则大渊绝者死。”治用麦门冬汤,药用麦门冬、竹叶、桑白皮、紫菀等滋养肺阴,清泻肺热;白芷、半夏、人参、甘草等健脾燥湿,培土生金。“凡遇六甲年,敦阜之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为风所复,则反腹胀,溏泄肠鸣;甚则大溪绝者死。”治用附子山茱萸汤,药用附子、肉豆蔻温补脾肾,半夏、丁香、藿香等芳香健脾祛湿,配以山茱萸、木瓜、乌梅等酸敛之品,涩肠止泻。“遇六丁年,委和之纪,岁木不及,燥乃盛行……为火所复,则反寒热,疮疡痤痱痈肿,咳而鼽。”治用苁蓉牛膝汤,药用肉苁蓉、牛膝、熟地黄、当归等滋补肝肾阴血,木瓜、白芍药、乌梅酸以入肝,柔肝敛阴。“遇六己年,卑监之纪,岁土不及,风气盛行……为金所复,则反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气客于脾,食少失味。”治用白术厚朴汤,药用白术、厚朴、半夏、桂心、藿香、青皮、干姜、甘草等温中健脾,燥湿止泻。

3 小 结

综上所述,陈言在其《三因方》中对泄泻进行专篇讨论,并在其他篇章中也多次论述,首次从三因角度阐述了泄泻的病因,提出“泄泻惟利小便为佳”的观点,阐述了“理中、分利、断下”治疗泄泻的基本思路,并从虚寒泄泻、实热泄泻、冷热泄泻、时气泄泻4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为后世医家论治泄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李珍.南宋著名医家陈无择身世新考[J].中医药文化,2010,5(5):44-46.

(本文编辑:石 康)

本刊E-mail:hbzyzz@126.com

※ 项目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团队建设项目(中医病症古代文献整理研究)

△ 通讯作者: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陕西 咸阳 712046

王琳(1986—),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向: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R2-06

A

1002-2619(2014)03-0435-02

2013-07-24)

猜你喜欢

论治健脾脾胃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从肝郁论治失眠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