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氧舱的安全管理及维护*
2014-04-01廖衍忠
廖衍忠,刘 凯
(咸宁市中心医院 设备科,湖北 咸宁 437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压氧舱的数量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医用氧舱的数量已经达到了5500台。高压氧舱是具有爆炸性危险的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氧舱进行密闭加压,因此其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显得尤为重要。氧舱的安全管理是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原则,把人的安全放在首位。现在就我院使用的烟台宏远公司12人(8+4)空气加压舱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相关安全管理维护工作,来进行讨论。
1.持证上岗,制度上墙
医用氧舱操作人员必须经卫生部指定的机构进行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根据《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一台氧舱必须配备1到2名氧舱维护管理人员,氧舱维护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氧舱维护管理人员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医用氧舱的维护管理工作。同时,氧舱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都应该挂在操作间墙上醒目位置,其中有《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职责》、《操作人员守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
2.加强病人管理,远离火种
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体,在氧舱这样的富氧气体环境中却能燃烧,一旦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极其迅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防火显得格外重要。而根据调查发现,氧舱发生的燃烧爆炸事件,大部分是因为对病人的管理不善,带入了易燃易爆或者产生静电火花的物体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对进入舱体的病人进行严格的监管,从火源抓起,杜绝事故的发生。例如:病人不得穿戴能产生静电的衣服。鞋、帽,不得沾染油脂物品、不得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和手机、玩具等电子产品。氧舱出入口应该在显著位置标注“严禁烟火”等醒目标志。设立独立的水灭火装置,喷水强度应不小于50L/(m2.Min),喷水动作响应时间不大于3s。不得使用有毒的灭火剂如二氧化碳、干粉等。氧舱内部还应设立高效低毒灭火装置,如贮压式轻水泡沫灭火器,并附有“灭火”的醒目标志。
3.医用氧舱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医用高压氧舱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能有效的保障氧舱的安全有效运行。制定一整套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仪表、氧浓度测试仪、氧气流量计、空压机、安全阀、储气罐和机械、电气部分进行检测和调试,如果仪表出现误差或者故障,及时更换,确保其在安全状态下进行工作。并每年按照国家规定邀请相关质检部门对其进行安全监测,并出具检验合格报告。在未经相关管理部门的不允许私自改造舱体设施,如果因工作需要,对氧舱进行改造后,应邀请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检验检测,合格并出具相关安装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测UPS电源的工作情况,确保断电后设备紧急呼叫、应急照明、对讲通讯、测氧仪工作时间不低于30min 。
4.建立完善技术档案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建立和完善氧舱的技术档案,是氧舱管理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其内容包括从该台氧舱的最初设计开始,经过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等环节的全部文字、图片、载体等资料集合的总称。实行“一台一档”制,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氧舱的技术档案资料不仅包括氧舱舱体的技术档案资料,还应包括与氧舱配套的压力容器以及氧舱的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档案和使用管理资料。每一个配套的分系统建立一张档案卡,记录氧舱舱体和各个配套设施的日常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更换配件记录。
5.建立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和处理措施
医用氧舱的主要事故类型有氧浓度控制不当,造成患者呼吸骤停,设备操作不当造成设备破裂,舱内舱外起火等。在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时,氧舱的安全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积极应对、立足自救为方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依靠科学的方法,依法规范、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制定一整套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办法,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安全、有效、快速解决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每年至少有一次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并每半年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