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族地区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4-04-01何誉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阿坝州校企民族

何誉杰,娜 措

(1.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汶川 623000;2.阿坝州委党校,四川 马尔康 624000)

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党的十八大精神也指出,要围绕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谋划思路、推动工作,围绕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力度谋划思路、推动工作。少数民族教育近年来不断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成为促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1]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民族地区高校在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推进我国文化发展战略在民族地区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旅游业作为一项带动性极强的产业,因在旅游扶贫、弘扬区域文化、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民族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但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显得格外紧缺。为解决这一问题,众多民族地区高校开办了旅游专业,笔者在民族地区从事旅游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民族地区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非常重要,现结合四川省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此进行分析。

一、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渊源于1938年的茂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正式创办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省属普通高校,新校区地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水磨镇,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唯一一所高校。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较多高等级的旅游景点,如九寨沟黄龙景区、四姑娘山、卧龙大熊猫基地等。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于2002年开办,至今已有十二年的历史。从所在的区域和资源来看,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1.专业方向的复合性

据统计,截至2014年3月,阿坝州共有A级旅游景区11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8个);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地区和示范单位7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乡(镇)19个、村41个;四川省星级乡村酒店32家,星级农家乐131家。2013年1-12月,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28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5.67亿元人民币[1]。数据显示,阿坝州旅游业正蓬勃大发展,人才需求量大。由于州内旅游企业多为小微型企业,且位于县、镇等区域,人才需求量有限,而且大多需要专业化程度高、知识面广、工作适应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该地区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应重点以某一专业方向为主,同时也应兼顾其它专业方向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即考虑到专业方向的复合性。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在旅游相关企业如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等第一线从事接待、导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可见,学校主要培养针对旅行社、饭店、景区的旅游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专业必修课涵盖了以上三个专业方向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课程。在选修课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民族区域特色性

阿坝州幅员面积8.42万平方千米,辖13个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多数旅游景点地处山区,交通不畅,这些都制约着地方旅游业发展、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从发达地区引进的旅游人才普遍存在着留不住、下不去、用不顺的问题。对民族地区高校而言,要让培养出的人才热爱山区,扎根基层,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在分析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过程上,为教学注入新的内容,结合区域旅游业实际,培养民族地区适用的旅游人才。这就是民族地区高校办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课题。

旅游具有经济属性,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有人说,难忘的旅行,必须是同时具备文化之旅和精神之旅的特点。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将旅行与文化完美融合。对民族地区高校而言,将当地的民俗文化纳入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中,既满足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积极推行立足于藏羌民族文化的特色课程教学,大力开展课程组、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值得一提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藏羌歌舞》、《藏羌文化与民俗》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都由民族研究所的资深专家进行教学。通过学习这两门课程,学生能够娴熟地展示藏族羌族特色的歌舞才艺,对阿坝州藏羌文化民俗资源了然于心。对于增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特色性具有重要意义。

3.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阿坝州旅游企业以小微型为主,这些旅游企业员工需求量少,因其业务特点要求员工在拥有一项专长的基础上还能够处理多种综合业务。比如要求导游既能很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又能歌善舞,既熟悉计调业务又了解游客心理,善于对客营销,还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针对这一需求特点,学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就关注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为例,在专业必修课之外,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和职业必修课,其中包括:餐厅实训、模拟导游与景点讲解、 客房实训、计调实务、 藏羌歌舞、旅游经济学、旅游文书写作、旅游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课程。

4.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采用“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与地方政府合作

学校鼓励系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在景区管理和导游服务方向上,旅游管理专业先后与汶川县旅游局、四姑娘山景区、黑水县旅游局等单位合作,将汶川县水磨古镇景区作为导游讲解培训基地。在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方向上,与成都市多家旅行社、酒店合作,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和方案。

5.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以研带教,以教促学

在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上,注重开展以区域旅游经济和藏羌文化为突破口的科研工作,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教师通过对阿坝州文化、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夯实区域特色教学的基础,使教学在藏羌文化领域能够深入,起到创造特色的作用。这对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增强旅游管理专业的民族特色内涵相当重要。

6.引入专业公司提供调查数据,使人才评价更为准确,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

学校邀请著名教育调查与数据公司——麦克思(Mycos)提供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毕业生收入、职位变化等重要数据和报告。这些数据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就业层次,质量评价至关重要。

二、对民族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分析,我们看到,民族地区高校在培养旅游人才上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又初见成效的道路,但是从整个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才未来的提升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笔者作出了一些思考。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做事先做人”,这句话说明了在职场中,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民族地区的工作条件一般比较艰苦,旅游行业又主要以服务和接待为主,因此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为其职业发展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它可以使旅游从业人员在对客服务对象中找到准确的定位,从而摆正心态,干好工作。

其次,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对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游客通过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的评价,进而产生旅游企业乃至景区、地区的形象评价。因此,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将影响到景区的形象,从而影响游客的重游率等要素。

2.根据区域特色,结合学生实际,着重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礼仪素养

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中文及外文语言表达能力和礼仪素养能力要求较高。民族地区高校生源有相当比例是来自于民族地区,其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普通话的能力相对内地高校较弱。对于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英语口语教学上应因材施教,注意教学的难易程度,并考虑实用性,宜采用一些场景训练的方式进行定向培养的教学方式。此外,由于民族文化差异,对学生进行国际通行的礼貌礼仪教学培训相当重要。

3.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考虑民族地区旅游业职业特点,并注入符合岗位实际的教学内容

旅游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民族地区高校在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应该根据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将民族地区旅游业职业特点与之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宜注入符合岗位实际的教学内容,将民族歌舞、民俗文化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服务地方的意识。

4.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

通常讲高等本科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要做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专科教育则以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这些总体要求如何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中予以体现和落实?这就需要我们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多方听取各界意见,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起点。目前高校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待于改进完善,否则“起点”不准,不免陷入人才培养与需求相脱节的僵局。

5.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科学管理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问题推到前沿,要“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在此,对民族地区高校也应该针对政策的要求,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1)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平台。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契机,将其对人才的需求与良好的外部环境相结合,与不同层次和行业的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广泛而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共同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培养技能强、素质高、业务能力全面的专业人才。

(2)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从而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组织和服务保障。同时是一个有效的校企沟通平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成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院系”的社会服务机制。同时在二级学院成立校企合作的董事会或理事会,让这些机构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采取相对独立运作的运行机制,学校在人、财、物、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激励和政策保证。

(3)引入第三方调查数据,准确地进行人才评价,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采取专业公司提供准确数据,可以科学地测定社会需求,从而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民族地区高校应当为民族地区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国际化前瞻视野又热爱民族文化,扎根地方旅游事业,能适应民族地区基层工作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旅游人才。真正做到让培养出的旅游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参考文献:

[1]刘杨,孙莹丽.少数民族旅游专业教学初探——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5).

[2]阿坝州旅游信息,[EB/OL] . http://www.abzta.gov.cn/ghtj/lytj/system/2014/02/17/000511882.html, 2014-02-17.

[3]余明学.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陆文熙.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2).

猜你喜欢

阿坝州校企民族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我们的民族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多元民族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