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危机时代新贸易壁垒的发展变化和应对举措*
2014-04-01李细妹
李细妹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一、后危机时代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发展动向
(一)将技术标准作为提高准入门槛的主要手段不断推广
将标准作为提高准入门槛的主要手段是新贸易壁垒的最大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对产品进行检测的设备和手段方法也日益精密和先进,部分国家特别是世贸组织发达成员国应用技术优势设置贸易壁垒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进口产品的检验标准和要求也日趋严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上升、贸易赤字问题日趋严重等问题,修订并颁布了诸多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指令法规,涉及范围覆盖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电器、玩具和建筑等大部分民生行业和生产生活领域。整体看,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技术标准总体呈现出要求愈来愈高,规定愈来愈严、覆盖范围愈来愈广的特点,对国际贸易带来了重大影响,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发掘外贸潜力的主要技术壁垒。
(二)强化健康和安全等领域的相关标准和指令法规
强化健康和安全等领域的相关标准和指令法规是各国实施新贸易壁垒的又一重要手段,突出表现在:(1)与健康和安全相关的标准和指令法规不断推陈出新。从美国推出的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到欧盟提出的机械安全指令和玩具安全指令,从英国颁布的自行车安全法规到韩国实施的建筑机械安全标准和电器安全控制法规等,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大,要求不断提高。(2)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准规格更趋严苛。美欧和日本等国在农药残留物以及各类添加剂的限制标准方面不断加码,先后出台了多个限量标准和法令法规。整体立法的严苛程度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3)对毒害物质的管控强度不断扩大升级。例如:美对双酚A的使用限制不断加码;欧盟针对富马酸二甲酯、有机锡化合物等的使用限制日益强化;乌克兰和加拿大等多国对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的管控程度也日趋严格。
(三)频繁利用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设置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名义,实行的旨在限制或禁止对外贸易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及制定的法规标准等。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环保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大设置绿色壁垒的力度,以达到助推其国内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对进口产品实施严苛的环保标准以有效削弱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意图占据全球经济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并取得舆论和道德方面的优势地位。美欧日等国纷纷在危机后修订了电子信息产品等级的环保立法,包括美国实施的“能源之星”标准、澳大利亚的部分电器能效新标准等。另外,危机还催生了“碳关税”等新型绿色贸易壁垒。法国从2010年开始向外国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美国近年颁布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美从2020年起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部分产品征收“碳关税”。
另外,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技术壁垒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技术壁垒不断“扩散化”现象。据相关统计情况表明,发展中国家的TBT通报量自1999年以来已经超过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则进一步加大了技术壁垒“扩散化”的趋势。G20国家近年来实行的贸易保护措施当中,发展中国家占比高达四分之三以上。
二、后危机时代新贸易壁垒发展变化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的直接与后续影响是新贸易壁垒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通常来讲,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平稳的阶段,自由贸易是各国对外经济交往的主要形态,而全球经济危机则往往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发生,世界经济的剧烈波动总会引发各种类型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最近一轮的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部分国家经济甚至遭受重创。为避免国内产业受到进一步影响,各国大多采取了设置贸易壁垒等保护措施来减弱危机带来的影响,从而降低对外贸的依存度以保护本国产业的独立性。类似举措直接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迅速抬头,大规模贸易战争在国际范围内频频爆发。
进入到后危机时代后,虽然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危机的后续影响远没有完全结束,危机对社会的影响仍然相当明显,突出表现在各国经济增长率增速缓慢,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等方面。另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工业战略调整和全球市场供需矛盾也对贸易竞争不断升级带来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发达国家试图重振制造业,并对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进行抵制以弥补过去实施“去工业化”政策所产生的巨大代价。另一方面是部分国家试图通过扩大出口解决贸易赤字问题,导致全球市场供应增多而需求不足。总体看,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在后危机时代将表现得更为突出,各国除了采用传统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措施外,碳关税等新型贸易壁垒还会呈现层出不穷的局面。
(二) 技术壁垒的“扩散化”拓展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广度和深度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当作政府“救市”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对国内产品和服务的扶持和支撑,更加促使了贸易保护主义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一方面,发达国家希望利用其长期占据的科技领先地位,不断推动和加强技术贸易壁垒,提高技术门槛,限制市场准入,从而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避免与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竞争。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长期产业战略定位所带来的经济结构趋同问题也日益明显,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投入到服装、玩具和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来,而经济危机造成的全球性需求减少则加剧了上述产业的全球竞争态势,同时引发了低端产业链的大规模调整。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逐渐认识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促进本国低碳产业和环境产业的稳步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对本国企业实行减税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措施,对外国同类企业实行歧视性政策,使同产业链的多个国家都卷入到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战中来,众多领域的新贸易壁垒在世界各国间泛滥。
(三)新一轮技术革命是新贸易壁垒实施范畴不断扩大的重要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品形态的日益丰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牵涉到高新技术标准和精确检测的情况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内容为技术型贸易壁垒的设置创造了有利技术条件。另外,此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以生命科学和新能源技术重大突破为重要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伴随此次技术革命同时出现的是各种形式的新型技术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为由,在低碳环保等领域上设置新的贸易壁垒,为相关技术寻找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例如:美国就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规定对没有采取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国家征收碳关税;欧盟也提议对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并积极推动制定《环境一能源一揽子法案》。
三、应对新贸易壁垒的建议举措
随着我对外贸易规模继续发展扩大,我国在应对新贸易壁垒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必将更加突出。如何妥善应对,合理规避新贸易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长期课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举措:
一是从政府的层面看,应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规范,加大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扶持和投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改善。重点发展新能源、信息网络、航天空间和新型材料等高新产业,逐步确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掌握相关标准体系的话语权,引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从行业协会的层面看,应充分发挥其协调和服务的功能,着力打造各行业标准体系,努力推动国内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接轨,并加强与国际相关行业协会组织的沟通交流。同时,积极了解掌握各行业国际上相关法令法规的颁布和修订情况,努力为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维权。
三是从企业的层面看,应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积极推动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检测体系,使产品尽早符合国际标准体系要求。同时,企业还应该主动调整发展模式,降低单位能耗,创新生产技术,提升自身产品质量,从根本上规避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娟娟.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一理论、实证、对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杨慧力,何中兵,杨国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度化趋势与我国预警系统的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09,(8).
[3]苏小玲.后危机时代新贸易壁垒的发展动向及原因分析[J].商业时代,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