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肾论治金水相生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经验浅谈

2014-04-01张学燕

河北中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降气咳喘肺纤维化

张学燕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肺病科,天津 301700)

从肾论治金水相生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经验浅谈

张学燕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肺病科,天津 301700)

肺纤维化;从肾论治;中医疗法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进行性的以两肺间质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理上呈现普通型肺间质肺炎的组织学征象,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可见以两肺底显著周围性分布的粗大网织样改变伴蜂窝肺形成,肺功能测试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或)换气障碍,中位生存期2.5年,5年生存率<50%,几乎与恶性肿瘤无异[1]。本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后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等,同时又具有慢性病程或反复发作等特点,故通常都被列入中医学肺痿、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范畴。西医治疗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长期应用全身副作用较多。中医学从肾论治金水相生治疗IPF具有独特优势,现就个人经验浅谈如下。

1 肾肺皆虚,宜补肾补肺,纳虚逆之气

肾肺皆虚的患者以虚喘为主要特点,喘憋、咳嗽症状较重,缓解困难,甚至出现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虚数等,正如《景岳全书·喘促》曰:“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肺主气,肾为气之根,肺肾经脉相连,肺气以下降为顺,肾气以纳为和,共同维护正常的呼吸功能。病邪犯肺,肺气闭郁,清肃失司,发为实喘,解除外邪,则喘息自平。若延误失治,致病邪羁留,久咳久喘,穷必及肾。肾虚摄纳无权,令肺金之气不下行而转上逆,遂成喘证,《医贯·先天要论》曰:“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肾主水,主命门火,命门火衰,水失其制,泛而为痰;痰随气升,郁于肺窍则喘作,此即所谓气喘痰升,胸束足冷,气不纳而水泛也。其次,卫出下焦,肾阳疲惫,卫外之阳亦不固,一触风寒,“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喘即举发,而肺气虚弱,其肃降之力不足,则上逆为喘为憋,其气因虚而来,故表现为虚喘频频。

例1 杨某,男,52岁。2010-11-15初诊。IPF确诊1年。现喘憋,持续加重,胸闷,心悸,端坐呼吸,口唇紫绀,双肺满布干鸣音,双下肢水肿,舌淡,脉滑。方用小陷胸汤、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化痰祛邪治疗,3剂水煎服。2010-11-18二诊,喘憋持续,症状无减轻,复给予桂枝瓜蒌薤白汤通阳治疗,3剂水煎服。2010-11-21三诊,患者仍喘憋,改变治法,给予金匮肾气汤补肾治疗,3剂水煎服。11-24四诊,患者喘憋仍不能缓解,考虑患者肾气虚衰肺气亦衰,遂补肾兼补肺气,以纳气平喘治疗。方用金匮肾气汤合用生脉散。处方:熟地黄15 g,山药20 g,山茱萸12 g,茯苓12 g,泽泻15 g,牡丹皮9 g,熟附子12 g,肉桂3 g,干姜12 g,五味子15 g,麻黄3 g,党参15 g。3剂水煎服。患者用药后喘憋明显减轻,下肢水肿改善,口唇紫绀较前改善,舌较前变红。效不更方,持续应用本方7剂后患者出现口干舌燥、舌红、苔微黄等症状,相应给予减少温阳药物用量症状缓解。

按:在患者治疗之初,从肺论治给予化痰平喘之法治之,患者症状不能缓解,从心论治给予通心阳亦不能缓解,在于未能够辨证明确。患者病情较久,肾气虚弱,肺气不足,不能纳气,肺虚不降为喘,给予化痰药物为祛邪之品,脏气更加受损,因此不能缓解。本证患者为“肾虚于下,肺虚于上”,治疗之时单给予补肾之法,虽可温肾纳肺气,但因肺脏也已亏虚,无法主肺之气,肾脏何以纳无源之气,补肾亦可助先天以生后天,但患者病情较重,已不能显效[2],因此在初始治疗中应用金匮肾气汤亦未见明显效果,而合以生脉汤则见效显著。

2 肾虚肺实,宜补肾镇肺,摄冲逆之气

肾虚肺实的患者以实喘和痰多为特点。肾虚肺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痰浊阻肺,肺气失宣,故咳喘;喉间痰吼,肾虚不纳,故病程迁延,咳喘反复,动则喘甚。IPF实喘者表现为喘息声重实如雷鸣,或伴有少量痰,而不以痰多为主要特点,治疗之时重在治气;痰多者以每日咯出大量黏痰伴喘气为特点,治疗重在化痰。

例2 陆某,女,48岁。2010-10-29初诊。间断咳喘8年余。6个月前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为IPF,持续给予激素、茶碱、抗炎症介质等药物治疗,咳喘时轻时重,近日外感风寒后突发咳喘加剧,痰多质黏,难以咯出,气喘憋闷,耸肩提肚,不能平卧,面色黧黑,下肢痠软,舌苔干厚散在剥脱,尺脉沉细。考虑患者为“上实下虚”之证,宜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方用苏子降气汤,5剂水煎服。2010-11-03二诊,患者咳喘依旧,痰多难咯,出现四肢厥冷,腰膝痠软难以活动。给予金匮肾气汤重用附子、干姜取四逆汤意,并给予千金苇茎汤合旋复代赭汤。处方:附子15 g,肉桂10 g,炙甘草6 g,熟地黄15 g,山药20 g,山茱萸12 g,茯苓12 g,泽泻15 g,牡丹皮9 g,芦根30 g,桃仁20 g,薏苡仁30 g,冬瓜子30 g,全瓜蒌30 g,党参15 g,旋复花15 g,赭石30 g。3剂水煎服。11-06三诊,患者服用本方后咯痰量大增,喘憋减轻,四肢厥冷、腰膝痠软等症状明显缓解,遂继续应用本方治疗。30余剂后痰消喘止,后期予调理脾胃之品善后,症状明显好转,后因再次感寒咯痰喘憋复发,仍给予肺肾同治,并调理脾胃后症状缓解。

按:本患者初起辨证上实下虚并无差错,而侧重点有所失误,苏子降气汤以理气祛痰为主,虽有肉桂可温肾气之虚,但势单力孤,病重药轻徒伤正气,故患者服用药物后肾阳虚弱有加重之势,后给予重视肾阳兼以祛痰,肺肾同治,效果明显。因肾阳虚弱,全身气化不利,水道不通,津液难以布散,痰湿由生,故重在补肾之阳,气化通行,消补同用,则病势去,症状减。《续名医类案》中有这样一则病例:“陆祖愚治费表母,生平饮酒多而谷食少,酿成痰火,每至五更喘嗽频多,气逆息促,不能伏枕,由来已久或投清火清痰,毫不应。年近七旬,日夜昏晕数次,四肢厥冷,自汗如洗,六脉如丝,用附子理中丸,以助下元,另以二母、桑皮辈煎汤清其上,数剂嗽稀喘止,肢温汗敛。”本案亦系“肾虚于下,肺实于上”,始用肾气丸治本,继投旋覆代赭、苏子降气汤化裁,镇逆肃肺。化痰通阳,标本虚实之治,条理井然,可师可法,效果明显。

3 小 结

在IPF的危急重证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肾论治,也重视肺在气机升降中的重要作用,肺肾结合,方能保证效果,单治一脏往往取效甚微。而在具体的治疗中,治肾、治肺哪个为主,尚须细分标本缓急,审证求因论治,医者临证权衡之。IPF患者的证候类型,往往更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几种证候相互纠葛,临证须随证而变,需要肺肾同治,全面治疗。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20.

[2] 高永平,郑万秀.“虚喘治肾宜兼治肺”刍议[J].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509.

(本文编辑:石 康)

张学燕(1975—),女,主治医师。从事中医肺病临床及科研工作。

R242.19;R563

A

1002-2619(2014)05-0689-02

2013-06-17)

猜你喜欢

降气咳喘肺纤维化
我国研究人员探索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自拟疏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临床观察
沙利度胺治疗肺纤维化新进展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苏子降气汤巧治“睡眠呼吸暂停”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