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地方品种开发经验(6) 沙子岭猪
2014-04-01湘潭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肖太湘粟泽雄
湘潭市畜牧兽医水产局 肖太湘 粟泽雄
畜禽地方品种开发经验(6) 沙子岭猪
湘潭市畜牧兽医水产局 肖太湘 粟泽雄
一、地方特色明显
沙子岭猪具有独特的“点头墨尾中间白”的毛色特征、产子多(经产母猪头均12.5头)、生长快(日增重510克)、瘦肉多(瘦肉率42%~45%)、肉质佳、杂交效果好、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良遗传特性。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肌间脂肪2.8%~3.2%,大理石纹清晰,熟肉率高,系水力强,肌纤维细,肉质细嫩味香。沙子岭猪1984年被列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6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近30年来,湘潭市家畜育种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保种方式,以保种场保种为主,云湖桥镇、石鼓镇、花石镇3个保种区保种为辅,有效保存了沙子岭猪遗传资源。
二、产业发展潜力大
通过近几年的规范管理,沙子岭猪资源场通过农业部验收,成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沙子岭猪获得第四届湖南省畜博会金奖,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湘潭市沙子岭猪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湘潭和杭州开设了沙子岭土猪肉连锁专卖店。随着沙子岭猪产业链逐步展开,从生猪育种、生产、屠宰、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均需加大投入,湘潭市计划通过联合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努力将沙子岭猪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2011年,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了湘潭县梅林桥万头沙子岭猪原种猪场,同时在雨湖区、湘乡市和韶山市分别建立了3个沙子岭猪扩繁场,在湘潭县石鼓、云湖桥、花石建立了3个保种区。目前湘潭市沙子岭猪原种猪场保种群有种猪400多头;每个保种区保存沙子岭种猪300头左右。
三、科技创新促发展
沙子岭猪肉质优良,繁殖力强,耐粗饲,杂交配合力好。但受市场需求及经济利益驱动,片面地追求高生长速度、高饲料转化率和高产肉率与瘦肉率,沙子岭猪和我国多数地方猪种一样,血缘和数量急剧减少,目前面临纯种数量急速下降的濒危状态。
利用地方猪种资源,采用生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优质瘦肉猪配套系,是今后我国猪育种工作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应用沙子岭猪培育的湘白猪,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根据《湘潭市生猪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要求,加大引进品种和地方品种沙子岭猪的保种选育力度,面向未来多元化市场需要,利用5~7年的时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湘鹏”高产猪配套系和“湘沙”优质猪配套系,打造中国种猪产业基地,创建“中湘”种猪品牌。
1.沙子岭猪纯种选育 沙子岭猪资源场保种核心群采用DNA分子遗传距离测定技术确定保种群个体的亲缘关系;核心群的选配留种采用避开全同胞的随机选配方式,同时采用各家系等数留种,控制近交系数上升。在搞好种质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精选8头公猪、60头母猪组成了沙子岭猪选育核心群,开展沙子岭猪继代选育,进行繁殖性能、生长发育等指标测定,建立健全育种技术档案。
2.湘沙猪配套系选育 从沙子岭猪保种群中选择60头母猪、8头公猪组建了母Ⅰ系选育核心群。从美国引进巴克夏52头(其中公猪6个家系12头,母猪40头)、杜洛克100头(其中公猪8个家系16头,母猪84头)分别组建了父Ⅱ系和父Ⅰ系选育核心群。三系配套生产的“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被毛为花猪毛色,以黑色为主。
3.医学开发价值大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维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从2005年开始,选用包括沙子岭猪在内的多个地方猪种进行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研究,发现沙子岭猪种群中93.5%的个体缺失env-C基因(env-C基因缺失,减少感染机会,有利于异种移植成功);沙子岭猪SLA-DRA和SLA-DRB与人类相应的DRA、DRB相比,核甘酸序列同源性都为83%,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和79%。这不仅从分子水平上丰富了沙子岭猪的种质特性内容,而且为沙子岭猪将来作为人体胰岛细胞移植的供体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