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6) 障碍层次型农田高标准改造
2014-04-01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阳小民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阳小民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6) 障碍层次型农田高标准改造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阳小民
障碍层次型农田是指受到土壤母质、地形条件影响,土层中存在沙漏、黏隔、青隔、铁盘等阻碍作物生长发育的不良耕地。土体中障碍层的存在,降低了农田的供肥保肥、保水能力,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是造成这类农田中低产的主要原因。湖南省障碍层次型农田主要障碍表现为土体60厘米以内存在黏隔层、沙漏层、漂洗层和青隔层等,面积约为47万公顷,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的18.3%。
一、成因与分布
1.黏隔型 土体中存在黏性极强而又紧实的一层黏土层,起到了隔离层的作用,造成水分难以下渗,氧气难以进入土体中下部,作物根系也很难穿透黏隔层,限制了作物根系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这类农田主要分布在第四纪红土、石灰岩风化物、紫色砂页岩风化物等沉积岩母质,以及湖泊静水沉积物发育形成的黏性隔离土层上的农田。
2.沙漏型 土体中存在一定厚度沙层,该沙层造成农田土壤水分、养分过快渗漏损失,这样的农田常表现为漏水漏肥。沙漏型农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阶地及排水沟偏深的古河道区。
3.漂洗型 土体中存在一层地下水横向流动、土层颜色较浅、养分缺乏的漂白性土层,这样的农田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平原上部缓坡地带,长期受到侧渗水影响,土体中阳离子流失严重,盐基饱和度降低,受漂洗的土层出现黏化和酸化,颜色变浅变白,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低。
4.青隔型 由于农田土体中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土体中出现蓝灰色或青灰色土层。这类农田氧气难以进入土体内部,使土壤中硫酸亚铁、硫化氢、甲烷等还原性物质逐渐积累,对作物根系产生毒害作用,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受损而低产。青隔型农田主要分布在地形部位较低,排水不畅的区域。
二、改良技术
由于土壤障碍层组成、厚度和出现部位不同,对障碍层次型中低产田的改良方式也要分别对待。
1.黏隔型农田 采取打破黏隔障碍、改善土壤质地的方式进行改良。40厘米以上有黏隔层的采用农机进行深翻,将黏隔层与耕作层混合;40厘米以下有黏隔层的则用大功率农机进行深松。质地较黏重的黏隔型农田在深耕深松的同时,每667平方米掺5~10吨粉沙或沙土。
2.沙漏型农田 改良要根据沙漏层的厚度和沙漏层出现的深度来确定改良方式。沙漏层厚度较薄,且出现的深度在40厘米以内的农田,采取机械深翻方式,将沙层上翻与上层土壤充分混合,形成新的土体构造。深翻改造后的农田要采取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进行地力培肥。沙漏层出现深度在40厘米以下的农田,一般只采取农艺改良方式,而不采取工程方式进行改造,特别是在田间沟渠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打破沙漏层,否则会出现严重的漏水漏肥现象。农艺改良方式为:①深耕,加深耕作层到20厘米以上。②增施有机肥,包括增施农家肥、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③测土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和硅钙肥。④添加客土,对地势低洼田通过加入客土增加上部土层厚度。
3.漂洗型农田 在工程改良措施上采取开深沟截断侧渗水方式。截渗沟布于侧渗水来源地段,沟深一般要求在1.2米以上。经开深沟截断侧渗水来源的漂洗型农田,还应采取农艺措施改良:①每667平方米施50~100公斤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②增施有机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2~4吨,或采取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等方式进行培肥。③测土配方施肥,并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4.青隔型农田 改良措施上要采取开深沟排渍水方式。青隔型农田一般每隔80~100米开一条排水沟,排水沟深度一般要求在1米以上。经开深沟排渍水的青隔型农田,还应采取农艺措施改良:开展水旱轮作,种植油菜、玉米等作物;冬季翻耕冻垡,增强土壤通透性。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