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
2014-04-01欧红
欧 红
剖宫产是处理难产和产科并发症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各种观念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师的压力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47 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47 例产妇,其中,32 例为试产,15 例为择期手术,均为足月分娩。
1.2 临床表现 本组47 例患者中,术后3~7 d 切口出现红肿、硬结,有分泌物,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13 例有细菌生长,考虑为感染所致;34 例为无菌生长,考虑为切口脂肪液化。给予换药并探查,发现皮下有空腔隙,扩开皮肤见皮下脂肪不新鲜,拆除脂肪层缝线大多可达腹直肌前鞘层。
1.3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规定,乙、丙级视为愈合不良。乙级:切口局部红肿,硬结,血肿,渗液;丙级:切口化脓。
1.4 处理方法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出现红肿、硬结,可予微波理疗,利凡诺湿敷或中药外敷,但如有渗出,应立即检查切口,给予换药并探查皮下组织,如皮下有隧道,应立即拆除切口缝线,行清创术,并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坚持每天换药,尽量彻底清除不新鲜的坏死组织及缝线,然后使用抗生素纱条或用稀碘伏纱条引流,待腹部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征得同意后可在麻醉下行二期缝合以缩短病程或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并关闭腹部切口,隔2~3 d 再换药。二期缝合切口术后8~9 d 拆线,蝶形胶布拉拢切口待其愈合,时间较长,平均15 d[1]。
1.5 治疗结果 经上述处理,47 例均为乙级愈合。最长愈合时间为20 d,最短为9 d,平均为15 d。
2 讨论
造成剖宫术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因素:(1)试产。尤其有阴道炎或胎膜早破者,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易造成上行感染。试产过程中产妇疲劳,消耗体力,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2)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时间长短能明显影响切口感染率,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随排汗而污染切口的机会增加,加之长时间的牵拉,使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组织的损伤,降低组织的抵御力[2],易发生脂肪层氧化分解,引起无菌性炎症而液化致切口愈合不良。(3)在手术过程中应用高频电刀。电刀产生的高温造成脂肪组织损伤甚至部分发生变性,且脂肪组织血供差,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4)妊娠期水肿、贫血、营养不良也是影响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导致切口愈合能力下降[3],易发生切口愈合不良。(5)肥胖。肥胖患者切口部位脂肪层厚,操作时间长,缝线增多,张力大,相对不肥胖者术后血供差,易于发生脂肪液化,并残留无效腔。(6)手术切口的缝合技巧,术中切缘对和不良,不能尽可能恢复切口的完整性,及缝合时缝合过密导致局部供应不良,组织坏死,均影响切口愈合。(7)糖尿病。因其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白细胞趋化性(改变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功能而致伤口延迟愈合)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可导致伤口不愈合或感染,其感染率可高达10.7%[4]。
对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应从产前检查开始,孕期注意营养分配,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从而在一定方面控制剖腹产率。纠正贫血,及时治疗糖尿病等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等患者积极治疗。进入产程的孕妇,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严密监测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对于阴道分娩困难者,及时行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有临床资料表明,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产褥感染率[5]。术中选择腹部切口不宜过小,手术人员技术熟练,配合密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止血确切。如有羊水粪染,产程长,胎膜早破,宫口已开大,或多次进行阴道检查、肛查患者,术中常规活力碘擦拭宫腔及子宫下段。腹部伤口所有缝线均提倡使用可吸收线,易于吸收,不留线结,关闭腹膜后更换干净的无菌纱布擦拭切口,缝合脂肪层前,生理盐水冲洗脂肪,脂肪缝线要穿过筋膜层,不留无效腔,对于脂肪层过厚者可行竖8 字缝合,或减张缝合皮片引流,缝合皮肤前常规消毒,缝合要对合好,避免皮肤错位。术后注意伤口的管理,如发现红肿硬结且无明显渗出及早给予切口理疗及中药外敷;如有渗出立即拆除渗出部位缝线,忌粗暴挤压伤口,局部抗生素或稀碘伏纱条引流,避免感染扩散,每天坚持换药,待切口新鲜无明显渗出时,行二次缝合或蝶形胶布拉拢切口。
[1]潘美玲,张长英.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81 例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01,5(5):420-421.
[2]严金燕,贾 氢,罗书练,等.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3(4):39-41.
[3]田 静.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2):66.
[4]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119.
[5]李新国,张 瑜,戴芙蓉.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