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4-01韩俊王萍玲

关键词:英语专业文体应用型

韩俊 王萍玲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政治等领域交流的日益增多与加强,翻译,尤其是应用型翻译,作为国际间沟通的有力工具,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所谓应用型翻译人才,是指能够将英语知识与翻译技能应用于翻译实践,并从事不同行业实用翻译实践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在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和成果还相当不足,国内应用型翻译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因此,如何建立和健全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更快更好地培养大批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成为亟待我国各相关领域尤其是各高校早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必然性

国内外市场对大量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及高要求与目前国内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之间和翻译专业毕业生应用翻译能力的欠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构建全新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必然。

(一)市场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职业翻译人员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逾50万人,专业翻译公司达3 000多家,但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的合格人才缺口高达90%。市场上高水平的翻译者大约只占总数的5%。这一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翻译环节的滞后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1]。鉴于此,我国各地方高校,在翻译专业原有基础课程基础上,纷纷增设相关领域和方向的专业翻译课程,然而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这些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实际的翻译能力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远远不能完全胜任各专业领域的各种应用文体翻译工作,因此,当前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2]。

(二)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与市场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目前,我国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主要通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应用翻译课程教学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特殊用途英语课程(ESP)教学来实现。上述应用型翻译教学模式在我国已经实践了相当一段时期,但实际的情况是,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翻译专业毕业生实际的翻译能力根本达不到教育部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英语翻译水平的规定,也根本不能胜任许多专业领域应用翻译的具体实践[3]。这种状况的存在,一部分归因于毕业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欠缺,一部分归因于毕业生实际的翻译操作能力差。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从近年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高就业情况不难看出,国内外市场仍然迫切需要大量英语专业人才,尤其对翻译人才需求的缺口更大,这是因为最终以专职翻译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的毕业生实际上是少之又少。在这少部分以翻译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曾表达过自己信心的不足,甚至有人感觉完全不能胜任某些专业领域应用型文体的翻译。对此,有毕业生把原因归结于学校翻译课程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脱离实际,纸上谈兵。

这种局面的出现与我国国内高校在翻译教学中历来忽视应用文体翻译教学与实践,过分注重文学翻译,只注重讲授翻译基本知识和技巧的观念与做法是不无关系的[4]。传统的翻译课堂,侧重文学文本的翻译和译本译法与技巧的对比,忽略应用翻译知识、技巧和技能的培养和实践,因而不能培养真正能够胜任实际应用翻译实践的人才,这一培养模式严重束缚甚至阻碍了我国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新模式的构建已势在必行。

二、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要构建新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该类型人才的需求,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校翻译课堂教学模式,需从以下方面入手,在翻译教学实践中重视应用翻译教学,加强学生实际翻译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英语基础

翻译课是一门综合技能课,它涉及范围极广,包括词汇、语法、语言知识、语言功底、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水平等[3],可以说翻译可以综合体现一个人全方位、各方面的语言能力。因此,任何英、汉基本语言能力的欠缺及语言素养的不足都会制约学生实际的翻译技能和操作。为此,要提高翻译专业毕业生的应用文体翻译操作技能,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他们的英语基本功,同时加强他们的汉语基础表达能力和素养。

要提高高校毕业生英语基本功,必然需要高校翻译课堂继续提高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第一,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科学而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尤其是在词汇的学习、积累和应用方面更要非常重视。比如: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英汉双解词典或英英词典理解和掌握英语单词的词义及用法就是非常科学和高效的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英语单词的英文含义更有助于学生领会英语单词的词义及其所应用的语境等,进而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准确和熟练运用。

第二,继续加强英语语法学习。完整的交际能力应包括和依赖语法能力。经过多年的高校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国内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各级高校会对英语专业学生单独开设语法课程,但由于课时量有限导致语法教学无法全面展开和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导致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基础仍然薄弱。因此,高校翻译课堂依然需要开展英语语法的系统学习。比如:在基础英语教学、写作及阅读等课程中渗透语法知识的讲解与演练,从而增强学生英语应用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文化背景知识应贯穿于英语基础课程教学的始末。在高校翻译专业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更广泛的文化内容与背景知识,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生外语学习中文化差异在理解、表达和使用中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增强专业学生准确进行应用文体翻译实践和表达的能力[5]。

第四,教师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注重对语篇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以及对文字材料的整体意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型语篇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翻译能力。

毋庸置疑,汉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同样会严重影响英汉篇章译文的质量。那么在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同时加强汉语语言素养的教学,通过对比教学来培养翻译专业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比如,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全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并最终促进自己应用型文体翻译能力和技能的提高。

(二)改革翻译课教学内容,减少文学语篇翻译比重,加大应用文体翻译比重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翻译课程普遍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新编汉英翻译教程》和《新编英汉翻译教程》较多为各高校所采用。两部教材从翻译知识的讲解到翻译练习,绝大部分的内容是有关文学翻译的,这样的翻译课堂可能可以造就一批文学修养高、擅长咬文嚼字的优雅书生,但却与课堂外轰轰烈烈的社会现实几乎毫无关系,根本不能满足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删减翻译课堂文学语篇翻译的比重,增加应用文体翻译的比重势在必行。通过增加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各领域不同类型应用文本的翻译,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体和语篇的功能差异、交际目的差异及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的差异,同时了解和掌握各类语篇不同的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进而使其在未来应用文体翻译实践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从而真正起到促进不同文化间科技、政治、经济沟通与交流的作用。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正确的理念指导翻译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应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与开展翻译教学活动,降低基础知识讲授的比例,增加能力培养教学比重,寻求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策略[6]。比如,注重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应用文体翻译实践的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增强专业师资业务素质和翻译教学水平以提升翻译教学质量,以新型高效的翻译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际翻译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应明确应用型翻译属于非文学翻译,因此,它更强调译文预期功能和交际目的的实现,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只是翻译中考虑的一个参数,而其预期功能和交际目的的实现才是译文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翻译的标准不是语言、内容和风格的等值,而是客户的要求是否达到,译文能否在目的语文化中充当独立文本,行使特定的功能[5]。也就是说,应用型翻译特别是诸如商品介绍、机构组织简介、操作和使用说明、景点宣传、公示启事等的翻译,强调的是实际的使用和作用,是一种近乎功利性的翻译活动,旨在更快更好地增进与促成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因此,高校翻译课堂只有以这种全新理念进行应用翻译实践教学才能够培养出真正可以满足当前形势需求的翻译人才,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强化应用翻译技能训练

培养能够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例如,可借助网络资源和网络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更多、更新和更实用的翻译实践语料及应用文体翻译技能与技巧。另外,高校通过寻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或公司的合作,经常借助企事业单位或公司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应用翻译实践和实习机会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结语

在国际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的今天,培养大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已成为当前国内高校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之一。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所需,建立健全新型、高效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全新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在继续加强高校翻译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和汉语素养教学的前提下,改革翻译课教学内容,减少文学语篇翻译比重,加大应用文体翻译比重,通过多种教改和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正确的理念指导翻译教学来加强毕业生翻译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为21世纪突飞猛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输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1]黄映秋.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0(6):78-91.

[2]赵立华,陈海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8(3):118-120.

[3]班伟.构建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性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33-134.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韦兰芝.本科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3(23):200-202.

[6]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1-44.

(编辑:韩胜利)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文体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