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4-04-01王海星路丽燕

河北农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关键期播量药害

王海星 路丽燕

近年来,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现将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供农民参考,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一、连年旋耕,不进行深耕

每年都是旋耕后播种,造成耕层浅,根系难以下扎。要隔3年深耕松一次,深度为25—30厘米,深耕后打破犁底层,利于根系下扎,利于深层土壤养分的分解,利于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

二、施肥不平衡,轻施有机肥,以复合肥代替配方肥

底肥不施或轻施有机肥,重氮肥、磷肥、轻钾肥,施用等量的氮磷钾复合肥,这样施肥不平衡不合理。春季追肥量过大,多者亩追尿素达50—60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投入成本。过量使用氮肥,若使用时间偏早,一方面造成肥料浪费,另一方面造成麦田产生较多春季分蘖,每亩总茎数过多,为后期倒伏埋下隐患,也容易诱发白粉病等小麦病害。措施:增施有机肥每亩1.5—2立方米,根据地力基础和目标产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三、部分麦田播种时间偏早,播量偏大

9月25日时即播种,同时播量大,多者每亩播量40—50斤种子,这样冬前易形成旺苗,受冻害。我县小麦适宜的播期一般年份是10月8日—10月15日,日平均温度在14—16℃。播种量一般在适宜播期内每亩18—25斤,以后每晚播1天增加1斤,最大播量不要超过40斤。

四、播深较浅

播种机手为省油,播深较浅不足2厘米,分蘖节浅,麦苗易受冻害造成死亡。现在由于秸秆还田地喧、整地不实,应适当深些,适宜的播深在3厘米左右。要求机手播种时深度一致,播种均匀。这样才能保证出苗齐全、均匀,利于形成壮苗。

五、播后不镇压或镇压质量不好

不镇压或镇压质量不好,影响小麦出苗及正常生长,干旱寒冷年份易死亡。提倡播后镇压,镇压后耙一遍,使表层有一层喧土,这样有利于增温、保温、保墒,增强抗旱、抗寒能力,促苗生长,安全越冬。

六、春季浇第一水、追肥时间早

早的返青期即2月底浇水并追肥,晚的3月上、中旬,浇水早降低地温,不利于小麦生长。追肥早小蘖大蘖同时长,不利于大蘖成穗,小蘖死亡。正确的春季浇第一次水并追肥,一般年份应在拔节期即4月上、中旬,可促进小蘖死亡,大蘖成穗,增加亩穗数。同时,为抽穗灌浆提供充足的养分。

七、春季化控时间晚造成药害

化控技术运用不当,有些农户等到小麦拔节后一看密度大,小麦长的高,再打药进行化控,结果造成药害,抽穗不良,影响产量。正确的化控时间是起身前后。也并不是所有的麦田都要化控,密度过大、起身期亩茎数超过100万,品种株高超过80厘米的地块,需要化控。一般正常麦田株高矮的品种不需要化控。

八、放松后期的管理

小麦灌浆后,不再管理,这样秕籽多、粒轻,产量不高。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要注意后期叶面肥的喷施,可喷施2%的尿素溶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叶面专用肥,可增产10%—20%,对增加灌浆速度,防干热风,增粒重有一定作用。

九、轻视冬前杂草防治

麦田中的大部分杂草属越年生杂草,90%以上冬前出土,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翌年开花结籽完成世代繁殖,很多农民的用药时间多在小麦起身以后,甚至拔节以后看到杂草比麦苗高时才用药,用药多,防治效果差。正确防治方法:播娘蒿等麦田阔叶杂草,冬前和春季两个防治关键期,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的药剂防治关键期在冬前,春季用药易出现药害且除草效果不理想。阔叶杂草的防治关键期:一是冬前小麦播种后40天左右,时间约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用1%苯磺隆或杜邦亿力防治。二是小麦返青到起身之间即3月初至3月底,应注意及早防治,时间越早越好。麦田中若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最好于冬前关键期选择苯磺隆和膘马或世玛乳油混合喷雾除草。

十、中耕锄划面积少

近几年各地麦田中耕锄划面积越来越少,造成由于气温高,田间蒸发量大,跑墒、失墒现象严重,增加了浇水次数,不利于节水栽培。在干旱及雨后田间湿度大时均需要加强锄划,特别是早春中耕应循序渐进,先浅后深,早春锄划以防伤根太多,冷空气来临出现冻害死苗现象,随着中耕次数增多,深度逐渐加深。

猜你喜欢

关键期播量药害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域外药害事件及其监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