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角下英语饮食习语汉译的耦合与差异

2014-04-01

关键词:汉译习语快餐

甘 莹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

每一种语言都有特定的“文化负载词”反映文化观念和事物,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也不例外,它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能清楚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色。英美民族的海洋商业文化与汉民族的大陆农耕文化表现出各自种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个性,最终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习语中来。本文基于饮食文化的不同层面来讨论英语习语汉译的耦合与差异。

一 饮食观念

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一些有关饮食观念的习语体现了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方式或体验,反映出二者认知经验的共性和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的相似性。如一些耦合的健康饮食理念:

1.One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汉译习语:一天一个苹果把所有的疾病都赶走。

2.He that sows good seed, shall reap good corn.

汉译习语:播良种的人收好谷。

3.After supper walk a while.

汉译习语:饭后百步走。

4.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

汉译习语:民以食为天。

但是二者在某些饮食取向方面还是各有千秋。如中国的饮食重美味而调和,西方饮食追求的则是营养。体现在习语中我们会发现英美人说 “We eat to live , not live to eat.” 饮食对于西方人在于维系生命的健康,而不是享乐。与汉语中“千事万事,吃饭是大事”的饮食观念不同,英语民族认为过度饮食放纵口舌之欲甚至是种罪恶,节制才重要,如 “Temperance and fasting cure more disease.”

二 茶酒文化

酒和茶是英汉民族两大主要饮料。茶受到英国人的普遍喜爱,下午茶(afternoon tea)成为一种风俗延续至今,这种习惯也由英国移民带到了世界很多地方。此外,葡萄酒、啤酒和威士忌等酒类饮品深为欧美人所喜爱。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茶酒文化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由于英汉茶酒文化都源远流长,二者习语表达也不乏耦合之例,如:“cry in one’s beer” 汉译习语“借酒浇愁”。此外,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英语中涉及茶酒的习语在汉译时引用了中国的代表性食物为喻体,语义却通常对等。如:

1 .在英国历史上,穷人说“not my pot of beer”和富人说“not my glass of wine”均表示“某人喜欢的东西”。随着茶叶的引入和风靡,取而代之的是“not my cup of tea”,而在汉语中吃饭大似皇帝,饭菜绝对是主流,因此汉语民俗中使用习语“不是我的菜”。

2.He cries wine and sells vinegar.

汉译习语:挂羊头卖狗肉。中国原始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另一个辅助性的食物生产部门——家畜饲养的产生,因此中国传统家畜的“六畜”,即“马、牛、羊、鸡、犬、猪”在汉译习语中也极具代表性。

3.As much use as a chocolate teapot.

汉译习语:空心大萝卜——中看不中用。汉民族的大陆农耕文化反映到习语中来通常引用常见的蔬果为喻体,这里就是一个例子,“萝卜”在汉译习语中出现频率极高,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等等,因此其与英语习语对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快餐文化与泛食文化

英语民族典型的快餐文化和中国典型的泛食文化深刻影响着各自的习语。涉及英语民族快餐文化的代表性食物的习语例子可谓是不胜枚举,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1.Bread, butter, cheese——面包,黄油,奶酪。

面包是英语民族的主食,是不可或缺的食物。它随着早期的英国移民被带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国家。西方人称面包为“生命之粮食”,还赋予了它深刻的宗教内涵,“bread”一词在英语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词汇。而中国原始农耕的发展创造了粟作和稻作农业文明以及各种果蔬的栽培史,因此大米饭和大量动植物分别是中国主副食的代名词。在汉译习语中“bread”经常隐喻着“粮食”或者“饭碗”,而“butter, cheese, cream”可以对应汉语中的动植物等。如:

(1) bread and cheese.

汉译习语:粗茶淡饭,家常便饭。

(2) bread and cheese marriage.

汉译习语:糟糠夫妻。

(3) bread and butter.含义:面包和黄油比喻对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事物,因此泛指生活必需品或谋生手段。

汉译习语:①饭碗;②柴米油盐酱醋茶。

(4) say cheese.含义:笑一笑。

汉译习语:茄子。

2.cake, pie, pudding, cookie——蛋糕、馅饼、布丁、饼干。

甜点是英美人的传统糕点,很多习语都与其相关。中式糕点同样历史悠久,因此我们会发现一些相关习语的耦合之例,如:“pie in the sky” 含义为“空中的馅饼,不现实的东西”,汉译习语“天上掉馅饼”。 当然,对应的汉译习语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可避免的选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饭菜酒水和面点小吃。如:

(1) a piece of cake /as easy as pie.

汉译习语:小菜一碟。

(2)flat as a pancake. 含义:形容某事物特别平坦或平淡。

汉译习语:君子之交淡如水。

(3)Wouldn’t pull the skin off a rice pudding.

汉译习语:手无缚鸡之力。

(4)sharp cookie.

汉译习语:老油条。

3.potato—土豆。

在英语国家饮食中土豆既做蔬菜,又用作主食,因此非常普遍。薯条和土豆泥等是快餐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食物,欧洲各国更是盛行吃煮马铃薯。而在汉语饮食体系中土豆属于蔬菜类,并不符合土豆在英语民族饮食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汉译习语通常选用“山芋、白菜、萝卜、芝麻” 等符合中国饮食习惯的副食品。如:

(1)Hot potato.

汉译习语:烫手的山芋。

(2)Small potatoes. 含义:小事或者小人物。

汉译习语:芝麻大的事,小萝卜头。

(3) Cheap as chips.

汉译习语:白菜价。

4.fish—鱼。

英伦三岛四面环海,海中之鱼是俯拾即是的寻常之物,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鱼也是快餐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英语中大量关于鱼的习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英国传统的快餐外卖食品“fish and chip”广受欢迎,而对应的汉译习语多为“米,菜,水,牛”等与农耕相关的元素。如:

(1) 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the net. 含义:进到网里都是鱼。

汉译习语:抓到篮里都是菜。

(2) Drink like a fish. 含义:像鱼一样豪饮。

汉译习语:牛饮。

由于鱼在中国饮食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英汉习语中耦合的例子也不少,如:

(3)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汉译习语: 像鱼离了水一样。

(5)be packed like sardines.

汉译习语:挤得像沙丁鱼一样。

(6)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汉译习语:浑水摸鱼。

5.meat—肉。

西方的畜牧业发达,以肉食为主。熏肉、火腿、牛羊肉等是欧美人饮食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汉堡等快餐食品中的主要食材。因此围绕“肉”产生了很多习语,而汉译习语仍然不可避免的使用中餐的主要食材来达到语义对等。如:

(1) bring home the bacon. 含义:把熏肉带回家,赚钱养家。

汉译习语:养家糊口。

(2) chew the fat.含义:非正式的谈话或讨论,海阔天空的闲谈。这里“fat”指“肥肉”。

汉译习语:茶余饭后。

(3)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含义:对于某人所喜欢的事物,另一个人却可能非常讨厌它。

汉译习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4) mutton dressed as lamb .含义:比喻中年人或老年人试图把自己打扮得看起来更年轻。

汉译习语:老黄瓜刷绿漆——装嫩。

6.其它。

饮食文化的地方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生产发展、以及社会风尚传统的独特性有关,这在相关习语中均有体现。如:

(1)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汉译习语:雨后春笋。这主要因为竹在汉民族的物质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盛产竹子,而笋即竹子的嫩芽。英国由于气候关系不产竹子,多的却是蘑菇遍地。

(2)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

汉译习语:多如牛毛。这是由于英国盛产蓝莓,而在中国农业文明中耕牛占有重要地位使然。

(3) Above the salt.

汉译习语:执牛耳。食盐在英国古代被视为珍贵而稀有的调味品。按照英国宴客旧习,盐瓶置于长桌中间,贵客坐于其上首,普通宾客坐于下首。而在中国牛的地位很重要,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执牛耳原本是一种仪式,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

(4) He was a bold man that first ate an oyster.

汉译习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英汉民族对于海鲜珍品有不同的选择,英语民族钟情于牡蛎,称其为“神赐魔食”,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汉民族眼中的美味佳肴“螃蟹”。

与快餐文化不同,从饮食的对象来看,中国饮食素以原料丰富而著称,吃的范围极广,又称作泛食文化。饮食结构中主食为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则为补充。此外,西方人不吃的动物的内脏,鱼翅,燕窝,以及猫狗老鼠等难以接受的东西都在食谱之内,可谓无所不吃。中国人“吃的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八大菜系和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等多种口味,因此在相关的英语习语汉译中也有所体现。 如:

(1) One cannot have one’s cake and eat it. 含义:既想留着蛋糕又想把它吃掉,尝试去拥有两种不能和谐共存的东西。

汉译习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即不仅吃鱼,熊掌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味,成为珍馐。

(2) the cream of the crop.含义:比喻最好的部分,精华。

汉译习语:龙肝凤髓。“龙凤”虽是中国文化中虚构的神兽,但是肝和髓这些动物部位可充分体现中国的泛食文化。

(3) eat humble pie 含义:用猎物内脏做的馅饼,给地位卑微的仆人吃。表示道歉、赔罪、忏悔,低头认错,忍受屈辱。

汉译习语:卧薪尝胆。“肝胆”在汉译习语中经常被相提并论,如“肝胆相照”等,这种典型的汉译习语喻体与英语快餐文化中常见食物“馅饼”达到语义对等也是很恰当的。

四 饮食象征文化

英语民族象征性食物主要源于宗教,构成象征符号的食物为葡萄酒、面包、鸡蛋、蜂蜜、牛奶、苹果等。

1.milk—牛奶。

牛奶在英语民族的饮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牛奶也具有象征意义。它与“honey”一样,象征着美好和富饶,而在汉族饮食中米和饭的地位不可动摇,因此二者通常可以达到语义对等。如:

(1)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汉译习语:鱼米之乡。

(2)Don’t cry over split milk.

汉译习语:生米煮成熟饭,覆水难收。

2.egg—鸡蛋。

在西方庆祝春天来临的庆典中,鸡蛋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基督教教义传入后,更赋予了它一层宗教意义。鸡蛋的象征意义从自然的重生提升为人类的重生,它象征着春天及新生命的开始,是复活节的典型食物,因此涉及鸡蛋的习语比比皆是。而汉语采用的食物仍然是我们饮食中普遍出现的五谷杂粮和鸡鸭鱼肉。如:

(1) One cannot make an omelet without breaking eggs.

汉译习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

汉译习语:杀鸡取卵。

(3) nest egg.

汉译习语:积谷防饥.

(4) bad eggs .

汉译习语:臭鱼烂虾。

总之,英汉民族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气候物产相异,进而影响各自的生存方式和饮食文化,一些耦合的饮食习语例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汉在某些民族文化方面的共核,而大多数情况下英汉习语所负载的民族文化特征只是局部处在一个平面上或完全处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上。我们应加深对英汉习语这种多平面体系的认识,从多角度探讨英汉习语文化负载的耦合与差异,从而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1]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 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邢志远. 英语惯用语大词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殷莉,韩晓玲. 英语习语与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张振华.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汉译习语快餐
一只鸡的IPO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英语否定词的分析与汉译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智慧快餐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快餐2号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