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4-04-01司忠凤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富贵病”也随之增多。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易于消化,是人们理想的食品。糯玉米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均优于普通玉米,其淀粉含量不仅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价值比较高,糯玉米粉可制作成可制多种黏食。富含维生素B1、B2、B6和多种氨基酸,尤其是有机硒的含量是普通玉米的5~10倍。并且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可以说是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玉米产业。基于此,种植糯玉米是广大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新途径。
关键词:糯玉米、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2-1
糯玉米也称粘玉米,按用途可分为加工型和鲜食型两种。加工型支链淀粉含量高,主要提取籽粒中的支链淀粉。鲜食型糯性好,比较适合速冻和蒸煮。
1选地、整地与施肥
为了保持糯玉米特性,采取的是隔离种植,选择地块的周边没有种植其他玉米品种,防止串粉。土地要平坦,由于通榆县十年九旱,干旱是农业生产的重大威胁,所以要有井灌条件。选土壤肥沃、排灌好的地块,精细整地,整地做到平整、细。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入有机肥45吨、磷酸二铵15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锌肥15公斤。
2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实际选用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品种选用,除了注意品种的品质性状和丰产性外,以及该品种对当地玉米已发生的主要流行病虫害应有较高的抗性,特别注意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选品种产量较高、抗病、品质佳、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糯玉米优良品种有:啃黏1号出苗至成熟116天,含支链淀粉100%;啃黏2号出苗至成熟106天左右,含支链淀粉100%;吉糯3号出苗至采收期98天,含支链淀粉100%;吉糯1号出苗至成熟120天左右,含支链淀粉100%;春糯1号出苗至采收期75天左右,含支链淀粉99.5%;春糯5号出苗至成熟125天,含支链淀粉100%(加工型);吉农糯1出苗至采收期73天,含支链淀粉99.63%;吉农糯4出苗至成熟123天,含支链淀粉100%(加工型);绿糯1号出苗至成熟125天,含支链淀粉100%(加工型);中糯301出苗至采收期85天,含支链淀粉98.22%。
3做好种子处理
播种前,在日光下晒种3~4天,以增强种子芽势。播种时用玉米种衣剂拌种。
4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
如果糯玉米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玉米杂交,当代所结种子就失去了糯性变成了普通玉米,因此种植糯玉米时必须隔离。隔离方法有两种:一是距离隔离,即其周围300米以内的田块不能种其他类型的玉米;二是时间差隔离,要求花期相差20天以上,避免串粉杂交的发生。
5分期播种,均衡上市
根据生产实际条件,第一批播种后,间隔10天再播种一批。播期只要能保证采收期气温在18℃以上即可。
6合理密植
一般公顷保苗4.5~5.5万株,水肥条件好的地块适当密植,水肥条件差的地块适当稀植。一般而言,早熟品种密度稍高,晚熟品种密度稍低。把握适宜密度的同时,要通过提高群体的整齐度挖掘生产潜力。由于出苗环境不同以及糯玉米的种子本身质量存在问题等原因,往往出苗整齐度较差,这种差异会随着生育进程不断加大,会出现大苗欺小苗,造成空秆、小穗,不能形成高光效群体,影响产量。所以,应着力提高播种质量,使出苗数达适宜穗数的2~3倍;3~4叶根据苗情偏施苗肥促平衡;5~6叶除弱苗,定苗至适宜密度的上限。
7田间管理
查苗补种、适期定苗。3~4片叶时要及时定苗。同时要查苗补种;科学施肥。及时追拔节肥。拔节肥占总追肥量的40%左右;浇好关键水。糯玉米的时候苗期注意防渍,中后期注意防干旱。在糯玉米关键时期,既拔节孕穗、抽雄吐丝期,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溉;病虫草害的防治。糯玉米的虫害主要是苗期的地下害虫和穗期的玉米螟。用种衣剂或辛硫磷溶液拌种,防蛴螬、地老虎、蝼蛄地下害虫。糯玉米鲜食生产田,玉米螟最好采用生物防治,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来控制玉米螟的发生和为害。特殊情况必须用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要选用低度农药,在小喇叭口期防治,用药量一般尽可能小,要做到少用、慎用、早用农药,科学有效地控制地下害虫,又不会在乳熟期的果穗上留有农药残毒,以生产无公害的糯玉米产品。收籽粒的生产田,用1%的呋喃丹颗粒剂在大喇叭口期灌心。草害的防治主要通过中耕、结合追肥进行;及时去除分蘖和多余的雌穗分蘖和多余的雌穗,要及时去除,以减少对肥水的消耗。
8适时收获
糯玉米采收时间对对糯玉米青穗的品质影响很大。采收早了,干物质和多种营养成分不足,产量低,收获晚了,子粒缩水,皮变硬厚,口味欠佳,一般鲜穗可在授粉后25~28天左右采收上市,这是糯玉米鲜穗的适收期,也就是在乳熟末期或蜡熟初期采收。青穗采收后,青嫩茎叶碳水化合物含量30%以上,蛋白质含量2%、脂肪0.5%~1.0%,既可以青饲又可以青贮,是牛、羊的优质饲料。以收获籽粒的,要等到籽粒完熟后收获。
参考文献
[1]金瑞华,鲁素云.作物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5).
[2]余松烈.作物栽培学(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06.
[3]邰连春.玉米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司忠凤,通榆县苏公坨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