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2014-04-01林品凯

吉林农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水稻

摘要:水稻既是农业第一用水大户,也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对水稻的产量需求也在增加,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总量在不断下降。因此,我们在不断改良水稻品种的同时,研究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稳定水稻产量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福建闽东地区的区域特征、气候特点,介绍了适应当地发展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并对今后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福建闽东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27-2

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的人口大国,虽然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的6%,但是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用水形势。水稻是中国传统的农作物,是中国产量最多的农作物之一,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3%,每年用水量高达15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大约占社会用水的70%,水资源对于水稻的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水稻的高产稳定、水资源的节约有着双重意义。

1福建闽东地区的基本情况

福建闽东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陆缘地带,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区域内主要以丘陵为主,山岭起伏、高差悬殊,是典型的沿海多山地形。东南沿海地带地势较低,堆积了一片平原,西、北部较高,中间呈隆起,地形复杂多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复杂的气候特征,闽东地区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盆骨地气候等多种气候特征。闽东地域光能充裕,春夏雨热同期,秋冬阳光互利,年平均气温在13℃~20℃,降雨量介于1250~2350毫米之间,降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闽东南地区沿海和内陆温差较大,气候类型各有不同,季节气候也比较明显,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之分。尽管闽东地区降雨量丰富,但是由于地形复杂,降雨很难得到有效的利用,每年得到有效利用的降水量不足四成,很多地区仍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干旱问题。根据统计显示,宁德市从1960~1999年之间共出现干旱446次,干旱的区域特征也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问题,在季节上,夏季出现干旱的概率最多,秋冬次之,春季干旱次数最少。

2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

2.1浅、薄、晒、湿灌溉法

这是福建省近年来使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在水稻秧苗的返青移栽期间,由于此时株苗比较小,需要生理用水不多,可以使用薄水插秧浅水养苗。一般情况下,此时的下雨上限为60毫米,灌水幅度视具体的品种而定,早稻的灌水幅度只需15~20毫米,晚稻灌水量需要所有增加,灌水上限为50~60毫米。正常情况下,养护水量保持在30~40毫米,一旦遇到高温或低温反常天气,需要加大水量护苗,在这样的情况下,水深在50~60毫米比较合适。分蘖的不同时期田间水量的管理标准也不一样,在初期适合使用浅水湿润管理法,要长时间保持田间水分处于饱和湿润状态,一般这个时期由雨水可以蓄至60毫米,灌水幅度则根据降雨量变化,在0~60毫米范围内,促进禾苗的有效分蘖。在分蘖的末期,晒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水稻高产必不可少的阶段,晒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晒田的程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晒田时期的土壤含水量要降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具体的土壤含水量根据天气、秧苗的发育状况以及田间的水分情况决定。孕穗期是水稻整个生长期需要水量最多的时期,因为在该阶段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一般情况下,灌水幅度达到60毫米后待田间水分自然吸收蒸发,到田间水量为0毫米后,晚稻停2~3天再灌水,早稻停3~4天再灌水。抽穗时期,也要保持较高的蓄水量,一般灌水5~20毫米,如果遇到多雨的天气,水量可上升至60毫米,超过蓄水量的上限需要进行人工排水。当水层在下限0毫米时,晚稻停水2~3天后再灌水,早稻停水3~4天后再灌水。在乳熟期,水稻叶面对于水的需求急剧减少,田间的蓄水量也应该随之减少,一般采用0~40毫米的浅水层。在水稻的黄熟期,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为宜。

2.2控制灌溉

控制灌溉比较适宜在平原地区使用,在闽东南沿海小平原也比较使用,具体是指在返青活苗以后的各个阶段,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标准,不同的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饱水率,而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达到节水的目标。该技术是由河海大学研究的,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灌水的时间和灌水量都由根层土壤的含水率决定,一般情况下在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左右,视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具体而定。该方法从植物的耗水本身研究节水的要领,改变了土壤、植物根部长期泡在水下的情况,也增加了植物根部与阳光的接触,提高了化肥的使用效率,达到了节水、优质、高产的多重目标。具体的操作就是在返青期间保持田间湿润,分蘖初期保持田间灌水层盖过泥土,分蘖后期进入晒田,保持田地的干燥,黄熟以后,再灌一层水,避免植物早衰。

2.3干湿交替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是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通过灌溉保持田间的水层,待蓄水量自然下落至0毫米,土壤开始干裂时再进行灌溉,如此循环往复,在保证植物生长用水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但是,对于干湿交替灌溉在学术研究领域以及在实践中都富有争议。有的研究人员表示,在植物生长的早期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果遇到间歇性干旱,很可能导致显著低复白的发生。但是,也有研究表示,水稻生长期间如果一直在水层的浸泡之中也并非好事,含水量相对下降时反而会提高整精米率,低水位也有利于水稻根系的通风,保持根系较高的活力,改善稻米的品质。

2.4无水层灌溉

虽然水稻在生长期内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生长阶段都需要水层,如果长期有大量的水分囤积在根部会导致化肥、养分的流失,不利于根部的呼吸,影响水稻的生长。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返青后不在田间留有水层,而是根据生长的需要,保持土壤不同水平的含水率。这种灌溉方法能够将灌溉的频率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将耗水量降低到原来的一半。这种灌溉方法的技术要点就是水种湿管,是在返青期间、孕穗期间、抽穗杨花等比较敏感的期间,保持田间的水层,其他时期只需要保持土地的湿润,只湿不淹,根据降雨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灌溉。

2.5间歇灌溉

间歇灌溉也是在闽东地区比较适用的一种灌溉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丘陵、山地等非平原地区。所谓间歇性灌溉是在两次灌溉之间是田地保持一定时间的无水状态,这样的灌溉模式能够提高降雨的利用率还能提高水稻后期的抗旱能力,提高水稻的整体质量。间歇性灌溉使得土壤的通气能力增强,使得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同时空水期增加了土壤中空气与大气的交换,保持土壤中空气的新鲜度,增加了水稻抗虫害的能力。

2.6薄露灌溉

薄露灌溉的薄是让田间水层尽量薄(返青期间反常高温或低温情况除外),露是指每次灌溉包括降雨都要使得田地自然露干,避免田地、植物根系长时间泡在水里。具体来说,薄露灌溉每次灌溉时水深在20毫米左右,如果因为降雨或其他原因田地泡在水中超过5天就需要人工排水,让土壤和根部通风透气。薄露灌溉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够提高水稻的质量,能够提高稻米中耐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降低粗脂肪的含量。

3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所介绍的节水灌溉的方法虽然操作方法上存在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减少水的灌溉量,在节水的基础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根据福建闽东地区的地域与气候特征,可以在闽东南沿海地区推广控制灌溉法,在西北山地丘陵地区比较适用间歇灌溉法、浅薄露湿灌溉法,结合各个地区、各个季节的降雨量来确定田间的灌水量,减少水稻种植的灌溉用水。

参考文献

[1]魏铁军,刘福林,刘东.几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08,(11): 19-20.

[2]张容焱,邹燕,高学群. 2010年福建省天气气候特征综述[J].福建气象, 2011,(1): 52-55.

[3]吴杨伟.浅谈几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J].河南农业, 2013,(15): 41.

[4]孙小淋,杨立年,杨建昌.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3): 253-257.

[5]赵跃坤.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9): 277.

作者简介:林品凯,霞浦县北壁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简述水稻节水灌溉的意义及技术
探究高效实用措施 提高节水灌溉效率
节水灌溉模式下烤烟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浅谈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陕北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