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探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14-04-01刁霁妍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但目前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还有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如何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村经济改革;深化;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8-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过去的人民公社式的经济体制变成了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济体制,使农民的劳动成果与自己的所得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2004年以后,国家对农村实行了“两税减免、三项补贴”的政策,统称为“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种地的收入大大提高。据有关部门测算,此项改革给农民直接增加收入是人均100多元,再一次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次“农村税费改革”又一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两次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还有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土地使用制度束缚着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每个家庭几亩到十几亩地,三十年不变,不利于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企不分,不伦不类,每况愈下;农民与城镇居民有许多不平等的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担负着许多公益性支出,如环境建设、道路建设、文化教育、乡镇政府管理等方面的摊派支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应从如下三方面进行,使农村经济再一次产生历史性的飞跃。
1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
目前农村普遍实行了“三十年不变”的土地使用政策,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规模经营,限制了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现代化的实现步伐。应对农村土地等资产的使用权制度进行改革,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农村土地国有制,允许农村土地等资产参预市场经济运行,实行土地的使用权自由流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才能出现家庭农场或较大规模的私有农场,使土地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制
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集体成员所有的经济体制。目前我国农村管理体制是村级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党支部是上级党组织在村级设立的一个管理党员的机构;村民委员会是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全体村集体成员组成的经济实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是村级最高权力机构,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时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管理。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出现了很多空壳村、资不抵债村。
3完善惠农政策
惠农政策是指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也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家惠农补贴工作行政成本高,工作量大。不论是对种粮大户还是对分散的种粮农民,发放惠农补贴存在环节多、手续繁琐等问题。就单个补贴项目而言,由于补贴标准偏低,资金量小,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为此,建议对补贴资金进行整合,减少审批程序,并尽可能集中统一发放。如将分属于社保和计生部门的两个补贴系统统一纳入“一本通”系统,减少行政成本。同时,将各项惠农补贴进行梳理、整合,统一交由基层财政部门为农民发放,以此真正方便农民。
要对“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国家对农民该免的免,该补的补。二是要将这些补贴集中起来用于农村的公益性事业或者是劳动保障等方面,让这笔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农田水利建设、村屯道路建设,特别要高度重视对农村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四是要逐步在农村建立城镇化管理模式,村民委员会要像居民委员会一样管理,管理的费用由国家负担,农民要像居民一样享受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取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共同奔小康的目标。
4结语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议可从四个方面予以完善和改进:一是尽快制定《农业投入法》,从法律层面上探索建立保障“三农”投入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取消主产区的地方财政配套。三是对农业投入结构进行优化,重点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四是适当提高惠农补贴标准,加快补贴进度,避免影响农业生产进程。
作者简介:刁霁妍,柳河县柳河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