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
2014-03-31周琳
周琳
摘 要: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缓慢,会计教育培养方式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全球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的动力源泉。文章首先探讨了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后指出了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等各项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本科教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企业创造价值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关键词:新形势 管理会计 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44-02
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环境,突出表现在:一是国际化;二是信息化。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就曾于1998年预测未来财务部门的发展趋势,指出企业基本业务处理将会外包或由共享服务中心来完成,而诸如资金和税务等方面的管理则将由一个专家顾问团队来担当,所有的控制功能将分派到各业务单元,财务部人员将更多的与业务部门融合,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财务部将要消融到整个组织中。来自安永(2008)的调查报告显示:未来财务发展趋势是企业决策支持、风险管理与财资控制、交易处理;管理会计的作用将日益突显,管理会计的职能将占据整个商业运作的核心。CIMA,作为全球最大的管理会计师组织,2010年对全球合作雇主的调查显示,当今世界对管理会计师的需求量是普通会计的五倍之多。并且,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管理会计师将会全面参与经营与管理,引领企业和公共部门的变革。
2.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科结构单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又日益明显。对于企业财务工作者来说,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广博的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知识面过窄。长期以来,大学教育在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上一直是“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外加“财务管理或审计”的模式,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介绍,培养的人才过于专门化,缺乏从事现代财务工作所必备的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如管理、金融、证券与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技能。近年来,这种情况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推行第二学位制、主辅修制等有所转变,但这些改革措施尚远未到位,学生要么在学习上还受到很大限制,要么疲于应付繁杂的课程考核,因此,在所培养的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的问题上,我们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第二,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下,需要的是信息化时代、活跃于国际舞台、活跃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环境、活跃于终身学习社会下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日常实际财务管理问题。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学校普遍重视财务会计学科的教学,忽视了管理会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我国大学里工商管理类学科教的多是财务会计的知识,而美国教的多是管理会计的知识”,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这种现状对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程还是存在不少的差异,管理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并使其增值。“财务会计是揭示企业的价值,而管理会计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潘飞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玉明则用更为通俗的方式来区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经理人的投资者角色,告诉老板“赚多少钱”;而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理人的经营者角色,告诉老板“如何赚钱”。
因此,管理会计学科包括了全面、丰富的知识内容,重视和加强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注重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可以使学生具备企业最需要的员工技能,如管理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演讲沟通能力、谈判能力、IT技能,以及传统财务技能。
二、合理定位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它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未来。笔者认为针对大学本科生来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定位目标必须从以下两个非常重要和务实的方面来考虑:
1.职业岗位定位。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的国际化、信息化环境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学生能在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知识结构定位。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首要任务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次才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第三,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目前外国企业走进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大环境下,对英语阅读和沟通能力的要求也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第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第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第六,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以上分析,作者认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环境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竞争与风险意识、熟悉国际会计业务、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绩效、战略及风险等领域为各类企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三、实现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要抓住新机遇,并提出应对新挑战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重视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树立新的会计人才观。观念的改变往往是最艰难的,中国社会对待财务,很长时间一直停留在传统会计的理解,一提到会计,都是看成一个算账的,有非常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一定要跳出会计看会计,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因此,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财务会计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重在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及商业策略,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二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和“增强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
2.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专业学习上,复合式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用复合式的培养方式,使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融合,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等重要的,并且与管理会计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以下是灵活的而且可以普遍实施的适合于本科生培养模式的两种主要模式:一是选修课制。通过全校性选修课,建立学科或专业选课模块,让学生自由选读。模块式选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加深对该学科或专业的理解,成为复合型人才。二是主辅修制。即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获辅修证书。一般地,这两个专业之间有着共同的专业基础学科,两个专业之间有着互补的关系。
3.实施教学创新与教材改革同行。实施教学创新是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由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与企业的紧密关联性,管理会计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应该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由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实践性比较强,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案例教学可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企业的经营环境,更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国际眼光,培养国际化人才。要按照中国会计学会金会长所提出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金莲淑,2007),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成果。
因此,关于教材,可以选用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因为这种教材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会列举大量的相应理论知识在商业实践中的应用,甚至是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供学生阅读。这种教材更有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开阔思维,不至于学到的是生硬死板的理论知识,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不会灵活运用。
四、结束语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特别是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的持续深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内部管理活动的多元化,促使我国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我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在新形势下加快管理会计教育的整体改革步伐。通过更新观念,重视和加强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实施教学创新与教材等具体措施改进管理会计教育,以提升我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最终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享苟.会计教育目标研究.财会月刊,2006(5)
[2] 李心合.论会计教育目标.会计研究,1998(3)
[3] 刘道玉.论大学本科培养人才的模式.新华文摘,2008(14)
[4] 叶茂林.理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科学出版社,2007
[5] 柳青.大学会计教育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吗.第二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
[6] 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7] 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会计研究,2008(8)
[8] 聂萍,张天西.会计博士生培养与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研究,2004(4)
[9] 袁广达.入世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会计研究,2003(3)
[10] 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05(9)
[11] 王军.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会计研究,2012(3)
[12] 张凤林.从IFAC对会计职业资格承认的建议简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EB/OL].中国会计视野,2002(12)
[13] 刘永泽,翟胜宝.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7)
[14] 赵海霞.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初探.华东经济管理,2007(2)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