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探索
2014-03-31李世昌
李世昌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丰厚的人文特点,为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德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关键词:口语交际;朗读传达;习作贯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50-01
小学语文教材丰厚的人文特点,为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德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紧紧把握教材,发挥语文教材“人文教育”的优势,让学生都能在接受了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修养。
一、途径之一: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每篇课文要传达出的德育主旨
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在选编时都很注重文章的德育性。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白杨》向学生展示了老一辈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要求学生学好知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冬阳 童年 骆驼队》,作者回忆了童年的美好生活,冬阳下缓慢行走的骆驼就给了读者一种美的享受;《梦想的力量》,通过一个小男孩给非洲打井的事,向学生传达出了善良能创造出奇迹,教育学生要有爱心;《金色的鱼钩》,通过一个老班长在长征途中为了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而牺牲的事,让学生受到传统的红色教育,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忠诚于革命的伟大精神;《晏子使楚》,晏子的临危不惧让学生感受到晏子的爱国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沉入到课文教学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悲,用“心”去感受文章所传达出的精神,如此,讲解起来,就不会感到是空洞的说教。
二、途径之二:利用口语交际课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的口语交际,也蕴含了德育教育。仍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第一单元“手拉手”活动,要求学生给需要帮助的同学写信,有些同学就把信写给了汶川大地震中的小朋友,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心;第二单元的“劝说”活动,学生们的劝说内容丰富多彩,有劝爸爸不要吸烟的,有劝妈妈不要赌博的,有劝同桌好好学习的,有劝不要乱扔垃圾的,这些“劝”,都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积淀了美的意识;第三单元“发言稿”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口语交际,学生在纵横捭阖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同时,也在活动中改变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更加崇尚美,创造美。
三、途径之三:利用朗读传达德育
朗读是一个情感抒发的过程,与作者情感紧贴的朗读听起来,就是一场美的听觉盛宴,让人如痴如醉。如讲授人教版第十一册第21课《凡卡》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的两部分:“……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便不由自主地对凡卡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激发起学生痛恨旧社会,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再如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样深情的朗读,更加加深了总理在学生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以及对总理逝去的无比悲痛,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靠读靠吟取得的效果,靠讲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每一篇文质兼美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章,教师都应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让学生朗读,让学生深刻地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四、途径之四:利用习作贯彻德育
文章是传情表意的,歌颂正义,赞扬善良美好,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小学作文练习,也要围绕此进行训练。但在我们的作文练习中,常常走入一个误区: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夸大为作文教学的终极性目标,教师在小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了学生德性养成的基本规律。这样做的恶果,使作文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美学意义。
在作文教学中,譬如写环境类的作文,可以渗透进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德育;写我的爸爸或者妈妈,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从小树立尊老爱老的美德;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德;写人生的一次失败,可以让学生自我反思,从而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韧和顽强;写我心目中尊敬的人或者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写祖国的一处风景或者家乡,可以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文以载道,道在其中。”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地运用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逐渐完善,成熟,深沉起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愿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能达成此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