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花齐放诠释扬琴室内乐演奏的新形式

2014-03-31徐妍婕

人民音乐 2014年1期
关键词:重奏扬琴演奏者

徐妍婕

2013年4月11日晚,“蝶梦飞竹扬琴重奏、合奏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风格各异、形式新颖,颇具感染力。演奏中加入声乐演唱、舞蹈动作,蝶梦扬琴与国外洋琴音质的结合,展现出现代扬琴的新发展以及近年来李玲玲对扬琴事业所做的勇敢尝试:基于传统,改革创新。参加演出的主要人员为李玲玲以及“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的成员,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宋飞主持。黄河、许学东、田伟宁、桂习礼等扬琴演奏家以及全国专业音乐学院的扬琴教授也莅临音乐会现场,群英荟萃、济济一堂。本场音乐会选取了《四季·春》(维瓦尔第曲,李玲玲移植)、《广东音乐三首》(瞿春泉改编)、《雨的联想》(林心萍曲,熊欣编配)、《卡农》(约翰·巴哈贝尔曲,熊俊杰改编)、《超级玛丽》(近藤浩治曲,丁冬冬改编,熊欣编配)、《自由探戈》(皮亚佐拉曲,丁冬冬改编)、《梨山痴情花》(瞿春泉曲)等11个极具特色的曲目。

乐器改革的新突破——蝶梦扬琴

“创新”一词渗透于各行各业,离开创新,个体就难以存活发展。同样,扬琴也经受着改革,专家学者大多通过增加码数的方式对扬琴进行改革:如四排码、五排码的出现,实现了扬琴音域的扩大。李玲玲通过不断改进,研发出高八度的“高音蝶梦扬琴”,这样一来,使得乐队中扬琴的声部、种类更加齐全,通过多台不同音域的“蝶梦扬琴”以及国外扬琴,实现了听觉意义上音域的扩大。“蝶梦扬琴”作为本场音乐会的“主角”,它是在“402扬琴”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其声学品质区别于传统的“402扬琴”,在保持音位不变的基础上,补充个别同音异位码。通过增加有效弦长,伎总体音量加大,低音区声音更加浑厚,改善并提高了扬琴的音质、音色和音乐的表现力。

音乐会以扬琴改编曲《四季·春》拉开帷幕,乐队由八台蝶梦扬琴、两台匈牙利扬琴、两台高音蝶梦扬琴组成,李玲玲担任领奏,中外扬琴分别担任着不同声部的主旋,共同演绎这首世界名曲。音响集中、循序渐进并且高低音相互交错,厚重的低音给人以西方教堂辉煌华丽的感觉。乐曲力度变化pp、p、mf、f对比明显,传遍音乐会剧场的每个角落,令人浮想联翩。扬琴四重奏《广东音乐三首》使用高、中、低不同的蝶梦扬琴来演奏,乐曲欢快明朗、节奏鲜明,声部之间的旋律相互穿插、萦绕,高音蝶梦扬琴的声部像流水一样流畅自如,低音伴奏结实有力,乐曲由《倒垂帘》、《平湖秋月》、《旱天雷》三首广东扬琴曲连缀而成的,三首小曲之间用极富抒情的散板快速琶音连接,回味起来确实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扬琴六重奏《卡农》,高、低声部迂回婉转,不断重复着同一段旋律。乐曲由五台蝶梦扬琴和一台匈牙利扬琴演奏,两台蝶梦扬琴始终与低音扬琴担任着伴奏的角色,其他三台扬琴分不同时段逐一进入,乐曲“魂牵梦绕”将原来在钢琴上通过分解和弦表现的深情,在六台蝶梦琴的前后追逐下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蝶梦扬琴宽广的音域和优美的音色完全凸显出来。

扬琴演奏形式的拓展

音乐会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演奏与舞蹈表演、声乐演唱的结合。如乐曲《雨的联想》(改编自台湾民谣《天黑黑》、《雨夜花》、《港都夜雨》)。首先,乐曲的引子部分用特色音效乐器制造出雨水流淌的声音,演奏者撑起伞表现下雨的情景,与此同时,一名演奏者用高音蝶梦扬琴演奏琶音,音色清脆、干净。慢慢地将其他声部分别引入,而后打击乐等其他伴奏乐器一同齐奏,共同绘制出了一副令人心动的美丽画卷。到了中段的《雨夜花》,在演奏的同时加入了不同声部的声乐演唱,通过微妙的音色变化渲染出细雨缠绵的景象。紧接着,后面转入爵士风格的音乐旋律,中间的两位演奏者舞动起身躯,跳着爵士风格的舞蹈动作,显得动感而活力四射。

扬琴五重奏《超级玛丽》的开场令观众眼前一亮,五个身着超级玛丽卡通服装的演奏者整齐有序的小跑上台,口哨一声令下,面向观众行了一个礼。整首乐曲大量运用和声性音程以及不同时值的空拍休止。在乐曲的中段,一位演奏者敲击着三角铁,开心地跳着舞,音乐轻快、活泼,表现出超级玛丽可爱的~面。音乐进行到后面,超级玛丽遇到了食人仙人掌,两个演奏者通过舞蹈表演模仿游戏中的仙人掌,其他三名演奏者弹奏半音阶配以背景音乐,模仿游戏中的紧张气氛。整个画面生动、逼真,仿佛把我们带入超级玛丽的游戏世界。

扬琴二重奏《自由探戈》,两名扬琴演奏者迎面而坐,动感的手风琴旋律对音乐环境进行渲染。乐曲是根据阿根廷自由探戈改编而成,尝试以扬琴重奏的形式来表达自然、奔放的特性。在扬琴与手风琴、贝斯齐奏的时候,蝶梦扬琴浑厚的低音凸现出来。并且三连音贯穿于全曲,给人以激情、振奋。后面蝶梦扬琴反键演奏阿根廷音乐华丽的旋律,清脆悠扬。乐曲的强弱处理的相当到位,随着探戈动感的节奏时强时弱,乐曲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在华丽的高潮中戛然而止,结束全曲。

演奏中全部使用“制音器”

“蝶梦飞竹”室内乐团中的每台扬琴都配有制音器装置,这也可以说是“蝶梦扬琴”的又一特点,蝶梦扬琴“制音器”的作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止音”:不完全是为了祛除余音,而是通过制音器让扬琴的余音更有味道,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独特的音响体验和感受,为扬琴音乐的创作与表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扬琴制音器的研发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探索,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延续下来,直到近十多年来,随着扬琴的不断改革,音乐创作的需要,制音器再次引起关注并重新设计研发。

在游戏改编曲《超级玛丽》演奏中,乐曲每隔几个音就有一个十六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为了清晰地表现游戏中的节奏感,需要厚实的重音,踏板的加入使得彼此之间互不干扰、节奏清晰准确。再如《梨山痴情花》,制音器的运用使得乐曲各声部的横向旋律更加流畅,抒情部分更清晰,其快速收放,音量节拍都得到有效控制。

众多扬琴名家同台演出

演出的最后,李玲玲与宋飞及学生们合奏了二胡名曲《赛马》。最后加奏的曲目是《我们的家》与《花好月圆》。乐曲旋律悠扬、时强时弱、声部间相互交叉,层次鲜明。其中有:由李玲玲与众多扬琴同行共同演出,包括黄河、许学东、成海华、刘寒力、王文礼、张霞、谢玉红、王英、赵新芝、刘春阳、田伟宁、谢莉莉、王瑟、于海英、熊俊杰等。

余论

音乐会结束后举办了“中国音乐学院扬琴教学与实践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大音乐学院扬琴专家、乐器制作专家、作曲家等音乐理论家在研讨会上进行了发言,表达了对本场音乐会以及扬琴艺术发展的想法和愿望。“蝶梦飞竹”扬琴音乐会,展现出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特别是扬琴不作为伴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室内乐合奏、重奏中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趋势。整场音乐会乐曲涵盖“古、今、中、外”,演出效果秀美、细腻、清新,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震撼和享受。笔者认为,音乐创作是扬琴艺术发展的关键,音乐会上使用的曲目大都是改编的作品,专门为扬琴重奏创作的曲目不多,我们期待更多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优秀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另外,重奏乐队中的声部编配以及不同扬琴的位置摆放,有待于在今后的演奏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这也正是本场音乐会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课题。期待扬琴艺术的未来也有我们的努力和奉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奏扬琴演奏者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恭喜中签“京”喜EU见-北京汽车推钜惠3重奏+无忧7项礼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阮重奏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探微——以阮八重奏《剑器》为例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