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导写示例
2014-03-31冯汝汉
冯汝汉
【新题亮相】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领导激励员工时,会说老A早已是享誉社会的名流、专家;妻子数落丈夫时,会唠叨,说他不如阿Q有钱;父母教育孩子时,会批评孩子不如小k优秀。而北京市教委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将“生活不做攀比”作为重要的一条单独列了出来。
读了这个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从一个侧面或角度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品读这段材料,仔细揣摩其内涵,不难发现:文题提供的材料先用一组排比句,从社会、家庭等方面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攀比”现象,然后从正面强调“生活不做攀比”。归纳整合此则材料时,若把握最后一句的关键字眼“生活不做攀比”,也就把握了材料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便可根据“从一个侧面或角度立意”的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紧扣“攀比”这一关键词去定范围、定内容、定中心、定思路,进行各种个性化的解读:“攀比”是一个中性词,如果是攀比“穿着”一类外在的物质,那么“攀比”一词就体现了人的虚荣心,追求外在的奢华。而用在知识上,“攀比”这个词反而高尚得多,知识的攀比体现了一个人寻求知识的渴望和他对知识的无限探求和补充。构思时,你可以从正面角度切入对“攀比”进行正向回应,提出观点“攀比源自于贫乏”,然后运用三个分论点“攀比源于知识的贫乏”“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攀比源于精神的贫乏”论证观点,最后直抒胸臆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或者进行价值评价,挖掘其深刻内涵:“攀比”是一种思维方法,可以横向比较,譬如事物与事物、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也可以纵向比较,譬如自己和自己比,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攀比是一种处世智慧。你也可以从反向角度切入,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揭示攀比是一种进取,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超越的看法。“攀比”是为了不攀比,对“攀比”持一种从容的态度。运用求异思维,逆向立意,同样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佳作展评】
●佳作一
妈妈,我想对您说
□李 涵
攀比会让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也会让人失去兴趣和自信这原始的潜动力。
——题 记
妈妈,我想对您说,在成长的路上我有许多烦恼,而最让人头痛的烦恼,就是您经常拿我和别人攀比。
镜头一:放学了,我拿着96分的成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一到家中,您就开始对我进行“审问”了:“这次数学考试考得怎么样呀?”我爽快地回答:“96分!”边说边把试卷拿给您。您一见试卷上记着一个鲜红的“96”分,脸色立即晴转阴,马上用您那独有的女高音开始拿我和别人比了:“你看你,邻居家的小孩这次考试拿了个100分,你呢!96分还那么满意,也不看看别人的成绩……”我听得不耐烦了,捂着耳朵跑到房间里去了。
镜头二:去年我参加市育才杯作文比赛,获得了三等奖,和我一起去的那个同学没获奖。这可把我乐坏了,我暗想:这次看您拿谁跟我比。可事情却出乎我的意料,当我拿着奖状回到家,准备接受表扬时,您竟然拿别班同学和我比:“怎么才得一个三等奖!”我自己小声嘀咕着:“已经很不错了!”您的耳朵可真灵,又打开了女高音:“你不知道别班同学不是一等奖就是二等奖!自己拿了一个三等奖就以为很了不起吗……”我的眼睛湿润了,伤心地把自己关到了房间里。我哭了一阵子,心想:妈妈,难道您不能给我些夸奖和鼓励吗?为什么老拿别人和我比呢?难道您要让这个烦恼伴我终身吗?
妈妈,我想对您说,我不喜欢您如此将我与别人攀比,因为这样攀比只会给我蒙上心灵的阴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说实在的,我有别人没有的缺点,也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如果别人的优点我全拥有了,那我岂不是圣人吗?
妈妈,我想对您说,虽然我知道您这样做也是为我好,但这样的攀比却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在此,希望您能多多鼓励一下我,让我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希望。好吗?
妈妈,我想对您说:“我不要这样的攀比!”
点 评:
习作主要有两个亮点:一是挖掘材料内涵,准确且突出主题。文章叙写了“妈妈”常将“我”与别人攀比的两件事,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这样攀比只会给我蒙上心灵的阴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希望您能多多鼓励一下我,让我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希望”。这不仅与文题所供材料的观点一致,而且启示读者努力做好自己,让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进步,就是成长!可见文章所揭示的主题非常深刻。二是采用镜头剪接与题记的形式,新颖而亮人眼眸。用“镜头一”“镜头二”结构全文,可以不用任何过渡,也不显别扭,相反还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内在张力。篇首简短的题记,有助于凸显习作的主旨。另外,语言虽质朴平易,但字里行间表达了“我”对妈妈真挚的爱,有真情实感。
●佳作二
搞点攀比又何妨?
□周 伟
攀比是学海上千帆竞发的船只,因为它,才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攀比是攀登生命高峰的一根绳索,因为它,才能奋然前行到达光辉的顶点;攀比是中学生奔赴考场的一阵阵嘹亮的号角,因为它,才能不断冲刺、超越,笑傲考场。
攀比是一种进取,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超越。
攀比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它是面对前辈们的权威,进而不畏,敢于向他们提出挑战,一比高下的豪情与气魄。明朝梅之涣看到当时在李白墓上乱题诗的游人很多,随手写下“采石江边一抷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首诗,讽刺游人在李白墓前卖弄词句,就好像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一般,虽然着实崇尚古人之丰业,然而一味地尊崇,不思进取,认为与古人攀比是一件可耻可笑的事,这样还能向前发展吗?清王朝覆灭这铮铮史实昭示我们“天朝上国”的梦幻,不思进取的颓废,割地求和的懦弱,这一切祸果,皆因这个民族缺乏攀比的精神,悲夫!哀哉!
攀比是一种竞争,是不甘失败的强者风范。那些高喊“六十分万岁”的同学们,那些安于现状的企业家们,为何会失败?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与人争先的攀比意识,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必须树立攀比意识,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攀比是一种超越。因为有了比较,必有胜负优劣之分。不断地向更高者发出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超越的过程就如登山,到了半山腰,只有朝上望,才会越爬越高;如果向下弯腰,便会头晕目眩,且有跌落山谷深渊之危险。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那虽不是硝烟滚滚的战场,但其斗智斗勇的“攀比”,才有了历史的厚重,才有了彪炳史册的圣贤,才推动了历史滚滚向前。
不敢“攀比”,就不能推陈出新,历史又怎能向前发展,科学怎能更快地进步?而“攀比”是自信者渴望提高的行为,是挖掘真理的铁锹,是敲响专家学者的警钟。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的社会所缺少的。
搞点攀比又何妨?
点 评:
本文作者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立意新颖,提出“攀比是一种进取,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超越”的看法,可谓振聋发聩,催人猛醒,促人奋进。全文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层层推进,回环往复,结构缜密。开篇提出论题后,第三至五段分别阐述“攀比”是一种“进取”“竞争”“超越”,最后用反问句作结,适时收束,使整篇文章结构缜密而又富于逻辑力量。在论证过程中,既运用例证法,选用材料新颖、典型的论据,又运用引证法,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使反向立意的观点更加鲜明,易于为读者接受。另外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语言气势和论证的说服力,读后给人以警示和教益。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阳湖名城51幢乙单元1201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