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峡总干五支渠农民用水协会实践探析

2014-03-31邓蓬勃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3期

摘要:农民用水协会是灌区用水管理改革的重要产物。文章结合宝鸡峡总干五支渠农民用水协会组建运行实践,分析了其积极成果和存在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完善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灌区改革;农民用水协会;水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148-02

农民用水协会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伴随着灌区世行项目建设,由灌区水利管理部门为解决水利工程实际存在的基层管理主体缺位、供需联结不紧、工程运营效益衰减等问题,倡导产生的农村用水管理新形式,是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起来实行自我服务、民主管水收费的群体组织,也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非营利性群众社团组织。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引导,对于实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促进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结合宝鸡峡总干五支渠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运行实践,分析这种新的管水模式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1 协会组建概况

宝鸡峡总干五支渠农民用水协会成立于2005年3月,地处陕西省乾县周城乡,管理支渠1条,长11.73km;斗渠37条,总长29.36km;分渠90条,总长37.32km,支渠设计流量1.07m3/s,利用系数0.86。灌区设施面积1.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200亩,涉及游风乡董家堡、高庙村,苏坊乡尉村、凹里村、凤安村共计5村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437户,人口12348名。

该协会是宝鸡峡管理单位按照工程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思路,以原宝鸡峡总干五支管理段为基础,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灌区用水管理组建起来的。首先按村召开村民会,进行农民用水协会的概念、组建方法、制度、章程、权责划分、民主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用水户对协会认知度;由村民按村推选用水代表4~6人;其后开展协会工程管护、用水调配、收费管理等运行知识培训,提高农户参与意识,由用水组代表选举产生执委3名,其中协会主席1名,委员2名;最后,制订量水方法、收费规则,建立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投入正常运营。

2 协会运行积极效果

协会成立后,在身份上参加当地社团组织注册,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法人;在业务上接受宝鸡峡临平站的管理,由管理站及时供给水源;协会内部实行主席负责制,2名执委分工协作,抓好日常涉水事务。同时挑选当地村民组建5~6人的专业浇地队,直接服务群众浇地抗旱,按照“协会—浇地队—农户”的模式管理运营,“一竿子插到底”服务农户。由于协会、专业浇地队成员都是当地村民,代表群众直接开展用水收费组织和工程管理,有效提高了村民对管水的参与度、知情权,用水工作效益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如下:

2.1 规范了用水管理

协会代表村民统一管理用水,用水过程中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水量分配,统一安排上下游用水时间,实行“一把锄头”管水,体现了群众对水事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和民主管理权。由于管理过程透明、民主、公正,解决了过去用水过程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纠纷,灌区内出现了“无水事纠纷、无干旱死角、无人为破坏渠道”的新气象,当地村民、政府都比较满意。

2.2 提高了节水意识

长期以来农田灌溉一直存在“大水漫灌”现象,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高峰期供水紧张。协会成立后,实行“一把尺子”量水,推行“送水到户、收费到户、水价、水量、账目三公开”,加强了用水管理,浇地水价由用水户代表大会确定,用水户知道用多少水,交多少钱,多用水就要多交钱,节水意识明显提高。

2.3 减少了农户浇地负担

协会实行“一张票据”收费,统一用水计量和收费标准,分开、透明,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搭车、代收、克扣等违规问题,减少了农户浇地负担。协会每年初召开一次用水户代表大会,讨论全年财务预算、工程维修计划、浇地收费标准等,年终再次开会审计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消除不合规范问题,据统计使农民水费支出降低约10%,亩均增产粮食130斤左右。

2.4 解决了末级渠系管理缺位问题

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明确了水管单位和农户的权责利,落实了分级办水利、管工程的原则,灌区主要是加强内部运行管理和骨干工程建设管理,用水协会负责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管护维修,修渠积极性较前提高。如2009年春灌,协会联合当地乡镇,筹集资金1.5万元,组织群众疏通渠道2km,清淤3000多m3,恢复改善面积4千亩,增加用水量30万m3,收效良好。

3 实际存在问题

3.1 协会经费短缺,日常运转困难

协会的管理费用来源于国营水价中计提的群管费、浇地费部分,每方水只有6厘,而由于现行国营水价远远低于农业供水实际成本,加之推广节水灌溉,灌区年度实际用水量减少,每年协会计提的管理人员工资补贴,每人平均只有3000元左右,单日工价不到30元,而当地雇工单价已达80~100元/日;办公费用尽管因简就陋,尽量节约,也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3.2 工程维修费历史欠账多,导致渠系工程老化失修严重

宝鸡峡总干四支渠修建于“文革”时期,设计标准低,绝大部分为土渠,加之多年来水费成本倒挂,国家取消农民“两工”政策,导致渠系工程维修费严重不足,长期老化失修,用水利用率降低,未级渠系“肠梗阻”和“半截渠”现象严重,用水效能日益衰减,急需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修复改造,以增强其抗旱服务功能。

4 措施建议

从政策上加大对协会的宣传引导。农民用水协会是灌区在改革发展实践中产生的新事物,它具有以往其它管水方式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国家进一步从政策上研究帮扶引导,从实际工作上给予大支持和协作,推动协会进一步发展壮大,为灌区群众抗旱用水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

结合实际加大灌区水价政策改革力度,增强协会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受国家保护农业政策和灌区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制约,灌区总体水价上调的余地不大,但因为水费成本倒挂带来的灌区经费不足、运转困难、工程维修投入欠缺问题,却始终未能解决,灌区工程效能衰减,社会效益发挥受到严重制约。对此,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费、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业水价政策,对水管单位因为水价成本倒挂带来的差额部分,应由国家财政给予补足,以维持其正常运转发挥效能;对农民用水协会等基层管水组织经费不足、内外关系不顺等问题,建议在保持现有水价总体水平的前提下,调整水价内部结构,降低国营单位收费标准,提高基层管理费、浇地费提成比例,增强基层管水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促进其在农灌抗旱实践中积极加强内部管理实现收支平衡和良性发展。

加大国家对未级渠系工程改造的投入力度,夯实基层水利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其基础建设投入目前已列入国家财政扶持项目。2010年,宝鸡峡总干五支渠农民用水协会,联合武功县人民政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投资,对灌区总干五支渠11条斗渠进行了U型衬砌改造,提高渠道供水能力0.35m3/s,恢复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000多亩,年增加农业产值200多万元。今后,协会应继续多方争取国家财政投入,改造其余斗分渠道,进一步扩大灌区水利工程实灌面积和效益。

作者简介:邓蓬勃(1976—),男,陕西礼泉人,陕西省宝鸡峡礼泉总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灌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