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搞好城镇化工作

2014-03-31魏晋红

经济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镇公共服务城镇化

●魏晋红

浅谈如何搞好城镇化工作

●魏晋红

城镇化是把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城镇化 转型跨越发展 以人为本 以质量为主导 城乡发展一体化 资源均衡配置 再城镇化

城镇化的基本含义是把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进程让农民群众真正融入现代城镇,改变农民群众的就业模式;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教育环境;加强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最终要达到和谐宜居、文明平等的现代化城镇,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转型跨越发展的道路,严格遵循全局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以人为本、以质量为主导的城镇化,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也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城镇化工作的进程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模式,以转型发展带动城镇化

城镇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结合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应以规模化为重点,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跨越,以做大中心城市为重点,实现城镇化的新跨越。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在转型:我们要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应以农业规模化、工业现代化为基础,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必须打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开拓新领域,发展新产业,培育新热点,发展适应城镇化需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着力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先进、环保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发展城镇化建设,关键是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健全的体制作为保障。一是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城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的综合性工程,不是单一地依靠财政资金,就能简单办成的。我们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各种民间资本参与的形式来发展城镇化,如通过财政贴息提高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回报率,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主动性;有针对性地对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领域增加财政配套资金,增强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各级财政对城镇化的投入。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我们应加大财政资金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全面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让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丰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三是建立城镇化建设资金的有效监管机制。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资金投入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只有形成有效监管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和回报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布具体收支情况;监督和检查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供给与使用情况。

二、加大统筹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城镇是人的城镇,应承载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体现文化和个性。新型城镇化应该是系统综合地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不再是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为目的。城镇化要兼顾长远发展和大局利益,统筹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群体之间,尤其是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综合平衡和可持续性。我们应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和公共资源,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大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搭建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宜居宜业的城镇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消除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差异。首先,应实现常住外来人口、失地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公共服务的提供应公平公正地面向城镇常住外来人口、失地农民与城镇居民。城镇化过程也是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应将人力资本的转移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服务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提供更多教育服务和劳动技能培训服务,帮助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其尽快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其次,应全面考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帮助、扶持农民的惠民政策,但是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社会问题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让被征地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要统筹被征地农民的各种社会保障基金,不断增加土地收益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比例,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

三、科学合理规划,有效利用资源,推进以质量为主导新型城镇化

人口众多可利用土地较少、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为此,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的道路,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人、城镇和环境协调发展。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面积的增加,而是要在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保障、产业模式等方面实现质的转变。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一切理念和行为都以节约和高效为原则,注重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特别是节约利用土地和各种资源。走有特色、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在坚持因地制宜,创新规划设计的同时,要以本地的特色要素为基础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成果,结合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实现城镇化的战略性、综合性、高效性、品位性、特色性。另外,实施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再城镇化战略。首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空间布局,不断增强城镇的活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和产出水平,凸显城镇化优势。其次,通过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城镇综合功能日趋完善,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优良环境。第三,推进城乡户籍一体化制度改革,使农民工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最后,加强大城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稳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总之,我们搞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产业化为支撑,必须以人为核心,必须以质量为主导,必须以结构合理为前提,必须以市场化运作为依托,必须以生产发展、生态改善和生活提高为目标,努力提升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集群效应,切实搞好我国的城镇化工作。

[1] 李崇科.如何搞好小城镇建设.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5)

(作者单位:阳曲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山西太原 030100)

(责编:若佳)

F293

A

1004-4914(2014)02-245-02

猜你喜欢

城镇公共服务城镇化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