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本文乡村社会建设思想略述
2014-03-31郭占锋付少平
郭占锋,付少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社会理论与社会建设·
孙本文乡村社会建设思想略述
郭占锋,付少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孙本文先生是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巨擘,在推动中国社会学学科本土化和实用性方面功勋卓著。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所提倡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虽然无法与盛极一时的乡村建设学派代表人物梁漱溟、晏阳初相媲美,但是在当下重新审视孙本文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则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孙本文对农村社会问题的洞察可谓入木三分,对农村社会建设思路的理顺可谓高瞻远瞩。至今,孙本文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孙本文;乡村社会;社会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孙本文是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是综合学派的集大成者[1]。自20世纪30年代起,孙本文就一直力求从相对狭隘的社会学建设走向更为宽广的社会建设[2],并对中国社会建设的方案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认为社会学者应当从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社会运动等方面拟定社会建设的方案[3]。孙本文在1935年出版的《社会学原理》中对“社会建设”这一概念做了规定[4]54。孙本文与20世纪30年代的晏阳初和梁漱溟等乡村建设领军人物的观点一致,都认为推进农村社会建设才能从整体上推进社会建设,因为农村社会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建设就是挽救国家的危亡[5]14。因此,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认真研究和总结孙本文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20世纪中国社会学开拓者之一的孙本文先生,除了从学理上研究社会学之外,也对现实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只是这些思想至今不为多数人所知而已。本文拟对孙本文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进行梳理,以期提炼出具有启示意义的观点,以便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二、孙本文对乡村社会建设问题的理性审视
(一)洞察农村社会问题可谓入木三分
孙本文认为,通常研究农村社会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视农村社会为一种整个社会生活的表现,第二种视农村社会为种种问题的复合体[6]263。我国农村社会生活之应当改进,几乎异口同声,但是究竟怎样去改进农村生活,那便不是玄谈空论所能奏效,其道就在洞明农村生活的特征及其种种变迁发展的痕迹,发见其原理原则以决定改进的计划[6]263。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乡建学派认为农村的问题在于农民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以“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进行根治[7]。孙本文同样认为,我国重要的农村问题,不外经济问题、教育问题、卫生问题与组织问题四者而已。全国农民人数之众,增加之速,农场面积之小,佃农之多,农业技术之幼稚,农民生活程度之低落,交通之不发达,以及农产增加之苦难,皆为农村经济问题。农民知识之浅薄,迷信之深切,风气之闭塞,国家观念之薄弱,生产能力之缺乏,皆为农村教育问题。农民卫生之不讲求,传染病之蔓延,医药设备之缺乏,死亡率之高,皆为农村卫生问题。农业改进之迟缓与困难,农民生活之散漫,农村团结力量之缺乏,农民领袖之稀少,对外力量之薄弱,皆为农村组织问题[6]77。
由此看来,孙本文与晏阳初对农村问题的本质认识有着极大的相通性,都认为这些问题互相交织,相互影响,而且问题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需要用整体的系统的方法去解决。今我国地方建设事业,尚未全入轨道,卫生建设受经济教育方面的牵制殊多。在经济教育各方面落后的县中,卫生建设殊难有相当地位。如经济、教育稍有基础,再从事卫生建设,则步骤较为合理,前途较为光明[8]106。
孙本文也非常清楚,农村中除经济、教育、卫生三问题外,尚有组织问题亦甚重要。农村组织的健全与否,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甚密切的关系。大概组织健全的农村,其人民的思想行动亦较为统一,团结力量较大,号召较易。故统一、团结与号召为农村组织的三大原素[8]111。至于农村社会应有的基本组织,包括自治、自卫、教育、经济四者,及一种中心组织。自治组织原是农村建设的基础,因为如果没有这种组织,一切建设工作是不易进行的。换言之,农村建设工作,原不过是农村自治工作。所以农村自治组织,亦可说是一切农村组织的起点[8]121。自卫组织与自治组织有密切的关系。欲使自治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有健全的自卫组织[8]123。农村中除自治组织与自卫组织外,教育组织亦甚重要。农村教育组织无非是推行农村教育的机关[8]124。我国现时农村中最基本的经济组织,便是合作社。这似乎已为全国研究农村问题所公认。大概合作社在农村中的功用有二:第一,在谋农产事业的发达。凡信用、生产、消费、运销等合作社的组织,无非欲流通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生产、减低农民消费、便利农产运销等等,这诚是农村中极重要的事业。第二,在谋农民合作精神的培养。农民亲自参加各种合作事业,有机会与农村中他人共同服务。年月稍久,便可养成合作的习惯,与服务公众及团结一致的精神。不过合作社的主要价值,不在第二项而在第一项[8]125。但各种组织是否健全,能否发展,其枢纽似全在农村领导人才,如农村领导得人,不仅农村组织健全,而且一切事业,易于发展[8]128。
(二)理顺农村社会建设的思路可谓高瞻远瞩
农村建设原是整个社会改进的一方面。这是应该做的脚踏实地的事情;必须有了适当的人才、适当的计划与适当的经费,而后可以开始实验工作。若只为一时风行的关系,从事模仿,以施行实验,则必难有良好的效果[9]106。在孙本文看来,社会建设是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社会事业。社会建设之范围甚广,举凡关于人类共同生活及其安宁幸福等各种事业,皆属之。任何社会建设计划的成功,有恃于两种基本要素:一为文化背景,二为社会态度。因此,从事于社会建设者,必须注意于此二种要素,即文化背景与社会态度。社会建设之计划已定,则第二步之重要问题,为如何实现此计划。社会建设与社会改组相似,同样需要五种要素:即领袖、组织、教育、宣传与立法,不外此五种推进要素的合力作用,便可求其实现[10]465-466。此外,关于今后我国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其应走的途径,尚有三点可述:第一,应视农村为整个不可分割的社会团体。农村建设就是这整个农村社会生活的建设;第二,应采用现代文化以谋农村社会的建设。现代文化的要点,简单说,就是科学化、机械与组织。而我国固有的农村社会中,最缺少的就是这三者;第三,应利用政治的力量来推进农村的建设[9]107。孙本文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现实,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方法和途径[11]。由此可见,孙本文先生对于农村社会建设的思路是非常清楚的,而且非常符合社会建设的逻辑,这对指导当前农村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三、讨论与启示
虽然有学者认为孙本文过分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态度,忽视已有的物质基础等硬环境对社会建设可能造成的约束限制的观点。在经济不发达的物质条件下,在人类的精神境界没有达到一定发展阶段的时空限定中,必然具有理想化的倾向,也违背客观事物发展常态[5]17-20。也有学者批判以孙本文为代表的综合学派忽视对中国社会的实地调查研究,他们对“社会学中国化”的认识是肤浅的,所作的努力也是初步的[12]163-164。然而,在当前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物质条件比较丰富的前提下,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进行,因此总结和提炼孙本文乡村社会建设思想之精华,以便对当前农村社会建设提供如下几点重要的启示。
(一)农村社会建设需要整体系统地推进,不能追求片面发展
孙本文是将农村问题概括为农村经济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卫生问题以及农村组织问题四大类,并且认为四大问题虽然有轻重缓急之别,但是错综复杂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不可只顾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忽视其他问题,需要全面系统地处理和应对,不能有所偏废。况且每类问题都包涵许多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整体全面的改进办法,也不能只侧重一面。以农村经济问题为例,它又可以分解为农产问题、扩充农场问题、流通金融问题、发展交通问题四项。就农产品问题改进而言,孙本文认为,改进农产品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为改良农产品质,一为增进农产数量。二者常有共同的趋向。其解决办法不外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利用机器,改良肥料,改良栽培与灌溉方法;消极方面,防除病虫害,与消弭天灾[8]78。由此可见,孙本文先生不仅对农村社会问题的认识非常透彻,而且对每类问题的子问题都设计了非常全面的解决方法。反观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地方政府缺乏系统的统筹安排,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只注重硬件建设,忽视农民观念以及态度等方面的建设。显然,这种思路不利于农村社会建设的长远发展。
(二)农村社会建设要有序有节地开展,不能跨越式发展
在孙本文看来,农村建设实验工作,有三个阶段:第一步由社会公私机关成一二热心人士而领导建设实验工作;此可以谓之筹备设计时期。第二步,由各级建设工作人员遵照预定计划,努力推进各项实验工作以树立建设事业的基础;此可以谓之实际推行时期。第三步,由农民自己参加建设实验工作,依据以往成规及已完成的基础,继续推进各项事业;此可以谓之自动建设时期。农村建设实验工作,必须经过这样的步骤,方始算完成了它应负的使命[9]106。正如孙本文先生的看法,农村社会建设要有阶段性,不能立即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而且试验阶段也要有科学合理的筹划,不能贸然行事。当前西部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盲目照搬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和模式,完全不顾当地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只是从形式上进行模仿。从本质而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就是市场化的过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换言之,新型农村社区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规划和指令,更不能超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农村社会建设不仅要关心硬件建设,更要关注文化及态度等软件建设
孙本文认为,任何社会建设计划的成功,有恃于两种基本要素:一为文化背景,二为社会态度。因此,从事于社会建设者,必须注意于此二种要素,即文化背景与社会态度[10]465-466。当前,许多地方政府都极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都是单向度地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居住环境等硬件改善。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例,多半是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层面上,只顾硬件建设而忽视组织管理体制和运作体系等软件建设。在一些农村地区,新型农村社区是由若干个行政村构成,但是新型农村社区的组织管理制度与原来“村两委”之间的关系仍然模糊不清,导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过渡性特点。由此看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应该只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更要对当前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变革,让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和村民个体能够逐渐介入管理层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此推动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创新。总之,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时,不能只顾建“城”,而忽视“市”的建设,更不能忽视相应文化和民众观念的转化与建设。
(四)社会学者在农村社会建设中需要具备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孙本文希望社会学者能根据社会学理论与本国社会事业,而创建出一种适合于中国社会需要的应用社会学来[12]162-163。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方兴未艾的伟大实践[4]53。其实,孙本文先生并非大家通常所认为的纯粹的学院派,他不仅有社会学中国化的壮志,更有从建设社会学学科到建设中国社会的雄心,他在《士说》一文中写道:“用则出经纶,展其抱负,以福尔黎民。”其旨在将社会学理论转化成能服务社会建设的理念。这与费孝通的“志在富民”、“经世致用”的思想不谋而合。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提到,正确地了解当前存在的以实事为依据的情况,将有助于引导这种变迁趋向于我们所期望的结果。社会科学的功能就在于此[13]。显然,在老一辈社会学家看来,要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指导社会变迁过程的作用,尤其是农村社会问题要认识透彻,并在此基础上,筹划精湛的计划和思路,这一点非常重要。孙本文的这种经世致用精神与郑杭生所提的社会学要有“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理念异曲同工,它应当是中国社会学学科精神的精髓所在[14]。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已经全面启动,但仍然在探索当中,如何有序地开展和实施,成为困扰各地政府的主要难题。因此,认真学习孙本文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从中汲取养料,这将对当前农村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孙本文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最早提倡社会建设的社会学家,目前学界对其“乡村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解和把握还十分有限,有待于仔细斟酌,深入研究,从中吸取其思想精华,以便为我国农村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作用。
[1]刘少杰.重新认识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学中的地位——兼论孙本文对文化社会学研究的贡献与局限[J].社会科学研究,2012,(5):116-121.
[2]鞠春彦.孙本文社会建设思想述评[J].学习与实践,2008,(8):124-129.
[3]文军,王琰.论孙本文与社会学的中国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7-43.
[4]郑杭生.三个“必须”、六大“任务”,加强社会建设有何新意[J].人民论坛,2012,(33).
[5]周晓虹.孙本文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J].社会学研究,2012,(3).
[6]孙本文.孙本文文集(第3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晏阳初,[美]赛珍珠.告语人民[M].宋恩荣,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7.
[8]孙本文.孙本文文集(第7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孙本文.孙本文文集(第9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0]孙本文.孙本文文集(第1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1]杨雅彬.中国社会学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322.
[12]郑杭生,李迎生.中国早期社会学综合学派的集大成者——孙本文的社会学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1999,(1).
[13]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1.
[14]郑杭生.孙本文先生对早期中国社会学贡献的再认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5.
About the Rural Construction Thought of Sun Benwen
GUO Zhan-feng,FU Shao-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
Sun Benwen was a giant of Chinese Sociology and he considerably contributed to promote the indigenization and practicability of Chinese sociology.In the 1920s and 1930s,he advocated the rural construction thought,although incomparable to the rural construction school representatives,such as Liang Shuming and Yan Yangchu,re-examining the rural construction thoughtof Sun Benwen is of significance for giving some references to rural construction today.His analysis on the rural social problems is penetrating insight,and the idea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is forward looking,therefore,his thought of rural social construction still has important referencemeanings for the rural construction in new period.
Sun Benwen;rural society;social construction
�献标志码:A
1009-1971(2014)01-0030-04
[责任编辑:唐魁玉]
2013-08-17;
2014-01-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西部地区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的文化适应研究”(13XSH0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转型期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研究”(201104050284)
郭占锋(1977—),男,陕西咸阳人,讲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乡村社会建设研究;付少平(1963—),男,山东沂源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农村社会学和乡村社会建设研究。